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吴越纪事(七十三)---兴教大火

2020-05-03 20:47 作者:東越粗人  | 我要投稿

魏博镇中唐时期就是强藩,兵力雄厚。后梁时期,邺王杨师厚在魏博镇募兵选军中骁勇,置银枪效节都数千人,给赐优厚,欲以复故时牙兵之盛。


李存勖夹河血战借银枪效节军之势战胜后梁,为定鼎中原打下坚实基础。同光四年(926)春,魏博军戍边瓦桥关(在今河北雄县南)期满返乡,然而朝廷一道诏令让他们在贝州(今河北邢台)戍守。家乡已然近在咫尺,骄兵悍将岂能被这一纸诏书束缚手脚?不出意外全军哗变,军卒皇甫晖率领乱军杀死指挥使杨仁晸,直奔魏州而去。


李存勖得知兵变,连忙派军镇压。可是原本心腹郭崇韬和朱友谦因为伶官的谗言,早已成了刀下之鬼。一时间派去的将领皆是庸才,不但无法平叛,反而被打得大败亏输。


这时只能启用李克用养子,同为十三太保之一的李嗣源,带领侍卫军前往魏州讨贼。谁知侍卫军指挥使,同是伶官的郭从谦因为义叔父郭崇韬之死,早已对李存勖心怀不满。乘着这次率军出征,在军中作乱。


大军还未走到魏州,再次兵变,推举李嗣源为主,反身和魏博乱军汇合,从邺城(今河北临漳)出发向洛阳进军。


李存勖在这个时候尚未反应过来,居然还捂着自己的钱袋子,不肯赏赐手下将士激励军心。直到叛军逼近黄河边上,才拿出内帑的财货,可是为时已晚。军士们早就不领皇上的情,一路上要不是倒戈相向,要么就是四散溃逃。



李嗣源入洛阳杀尽叛臣,葬存勖尸骨于雍陵,在西宫称帝,是为后唐明宗。


李克用一脉就此绝嗣,虽然李嗣源也姓李却和李克用、李存勖毫无血缘关系。王朝更迭对于地处东南一隅的吴越有何影响?请看下期---元瓘监国。


参考书目 《十国春秋》(卷七十八)

《新五代史》(卷六十七 吴越世家第七)(卷三十七·伶官传第二十五)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袭列传二)(卷二十七·庄宗纪一)

《资治通鉴》(后唐纪一)(后唐纪二)(后唐纪三)

《吴越备史》(卷二)




                                                                                                                                                                                                                                               

 

吴越纪事(七十三)---兴教大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