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发现 | 舞剧中的岭南文化印记

2020-05-03 20:44 作者:复旦大学学生舞蹈团  | 我要投稿


    中国版图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孕育了世所罕见的丰富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从内蒙的博克骑射到岭南的龙舟醒狮,从陇东的黄土窑洞到江南的小桥流水……数不胜数的文化符号构成了不同地区的独特印记。

    在这之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支当属岭南文化。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以南,与内陆相隔之地,大体囊括了广东东部、广西东部等地。从地域上,广东文化构成了岭南文化的主体,其中不乏有我们熟知的龙舟、醒狮、粤剧。近年来,随着文化自信这一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也有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将岭南文化融入了舞剧作品中。

    本文要介绍的两部舞剧:沙湾往事醒·狮均是脱胎于岭南地区的本土故事。


《沙湾往事》

-广东歌剧舞剧院

                                                                      概述

    这部舞剧以何氏三杰的真实故事为创作原型,以传世名曲赛龙夺锦的薪火相传为主线,展示了广东音乐人在社会动荡、外敌入侵的背景下,对音乐的满腔热爱,以及家国天下的责任与担当。

    初见此剧,仿若一幅岭南风情民俗的长卷徐徐展开,开篇十人的赛舟舞、深墙之下的一曲《雨打芭蕉》,以及最后充满雄浑气概的《赛龙夺锦》,一幕幕都勾画出有着千百年历史传承和独特风格的岭南文化。滴答的雨声、濡湿的空气,发酵着每个人心中爱而不得的怨念。而这乱世之中,儿女情长的琐事就如历史书页上的一个小小的不和谐音,须臾即被掩盖过去。虽然人如浮萍,但却以渺小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守护民族文化的高墙。

                                                                    剧情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广东番禺沙湾古镇,时值社会动荡,外寇入侵,但在三稔厅中(注:沙湾古镇的一处房屋,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不一样的愁绪却笼罩在了四个年青人身上。

    何柳年本因音乐与许春伶相知相爱,却因父亲的临终遗命,不得不另娶潘红英为妻。许春怜伤心欲绝,何柳年也因无情之姻亲,而对妻子疏离冷淡;默默倾慕许春怜的何柳年堂弟何少岩,更是迟迟得不到心上人的回应……

无奈娶妻

    为完成父亲的遗愿,何柳年与堂弟开始整理并创作《赛龙夺锦》。不料,何柳年与许春怜在花园互诉情意时,被何少岩与潘红英撞破。怨懑和压抑的空气弥漫于四个人之间。

相会

     一日,一位日军大佐逼迫何柳年演奏一曲广东音乐供其欣赏,何柳年以鼓代替高胡,鼓点声中反抗之心昭昭,但也惹了大佐不悦。枪声刺刀之下,潘红英为保护何柳年的曲谱倒在了刺刀下,何氏兄弟二人侥幸逃出。     

    经此,那一股岭南柔情最终并入了家国情怀的激流之中,用潮汕英歌舞的形式所展现出的一曲恢弘壮阔的《赛龙夺锦》,更是重重地叩击在了每个人的心灵之上,谱写出最动人的民族史诗。

赛龙夺锦

《醒·狮》

-广东歌舞剧院


    这部舞剧以一百多年前的鸦片战争为故事背景,以“醒”为神、以“狮”为形,以民族觉醒为主旨,讲述了两位舞狮少年面对爱恨情仇、家国大义不同人生抉择时的自我觉醒与蜕变,反映了南粤儿女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醒·狮》一剧中,以醒狮为主体,兼取南拳、木鱼歌等诸多南粤非遗项目,可以说是一场文化与观众的沉浸式互动。在抗英斗争中,三元里曾流传一首民谣:“一声炮响,义律埋城,三元里顶住,四方炮台打烂,伍紫垣顶上,六百万讲和,七钱二兑足,八千斤大炮未烧,久久打下,十足输嗮。”用十足戏谑的语气道来那段辛酸的历史,所唤起的不仅是家乡情怀,更是家国情怀

剧情

    南粤四乡每年都会在三元里村举行狮王大赛,四乡子弟阿醒父亲因输了狮王大赛郁郁寡欢而死。眼见大赛即将拉开帷幕,阿醒、龙少等人都展开积极筹备,力求夺取狮王名号,醒母即仍因往日恩仇坚决反对儿子练武习狮。

    大赛前夕,阿醒与龙少茶楼首次交手,阿醒险胜,龙少不服,但龙少的妹妹凤儿却对阿醒芳心暗许,二人月下相会。而龙少百胜一败,家族荣光尽失,力求胜竟不惜沾染大烟,还为阻止阿醒和凤儿交往而挑起打斗。

    大赛当日,侵略者的炮火袭来,广州城破,家园满目苍夷,风儿挺身而出成引狮人,血染废墟。民族大难当前,醒龙二人过往恩怨尽数消融,携手抗争,击鼓出狮,与三元里众乡亲誓死抵御外敌。

击鼓出狮

结语

     对外乡人来说,观看这类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的舞剧可作开拓眼界之用,而对本乡人来说,意义则更深远。在欣赏舞剧的过程中,当一处文化符号被发掘,哪怕只是一句熟悉的方言,抑或是童年记忆里的隐约经历的某种习俗,人们的心中都会升腾起一股因文化而催发的自豪感与归属感。正是这些文化符号在生活中的不断演绎与重复,加强了一个地区间人们的情感联系与凝聚力。当一场民族舞剧能唤起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已然足矣。

资料来源:广东歌舞剧院、广州歌舞剧院、广州大剧院搜狐号

文案:依丹




发现 | 舞剧中的岭南文化印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