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明帝国的建立者:虽出身贫寒,却开创了伟业,推翻大元

2023-03-13 08:35 作者:洪都烟客  | 我要投稿

在中国历史上,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无论从影响范围,还是参加人数上都是规模最大的。而在这些起义军之中,朱元璋在战胜了张士诚,陈友谅等势力后,控制了整个江南地区。之后其又大举北伐,将元朝政府赶回大漠,建立了明王朝。

立下如此丰功伟绩的朱元璋在元末诸多起义军首领中,其出身是最为低微的。但是其发展却十分迅速,很快就从一名小将领,成为了独挡一面的将领,并组织起了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那么朱元璋究竟有什么特殊的个人魅力,或者有什么独特的经历,才让他在众多枭雄中脱颖而出呢?

上图——朱元璋画像

一、朱元璋早年经历对其造成的影响

朱元璋出生于元朝末年,当时其父母居住在濠州的钟离。在他出生之后不久,其父母便相继去世,而当时朱家家境贫寒,甚至连安葬父母的钱都拿不出来。朱元璋还是靠着邻人的资助才得以埋葬了父母。而之后他显然没有自己求生的能力,于是便在皇觉寺出家为僧。对于这段经历,朱元璋曾经如此形容:

众各为计,云水飘扬。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侣影相将。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趍跄。

虽然僧人在元朝的地位较高,而且不需要承担政府的赋税,但是在元朝末年的时候,有太多无家可归的人都涌入了寺庙,让寺庙也无力供养寺中的僧人,于是年轻的朱元璋被要求外出化缘求生。开始的时候,他还是主要在濠州一带活动,但是随着元朝政局的不断恶化,这里已经无法给予朱元璋足够的食物了,于是他开始尝试向周边地区活动。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朱元璋对于安徽,河南等地区的民风民俗有了极深的了解,并且也对当时的社会形势有了深入直观的认识。

上图——出家为僧的朱元璋

最重要的是,朱元璋在以和尚身份化缘的过程中,与其接触最多的大多是社会的底层百姓。朱元璋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人们不屈的抗争精神,并且也意识到了这些人身上具有的力量。这对于朱元璋之后的事业发展造成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而且朱元璋在这段时间中,也结识了大量江湖上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在之后的义军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这让他在为人处世上十分讲究江湖义气,并锤炼出了勇敢坚决的性格。虽然这也造就了朱元璋猜忌,以及略显残忍的一面。但是这在其起事早期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上图——濠州城楼

而在朱元璋游历多地的同时,安徽周边的地区开始大规模爆发反对元朝统治的农民起义,这让朱元璋不得不回到皇觉寺中。而此时濠州城被郭子兴和孙德崖等人率领的义军攻陷,元朝政府派出将军彻里不花前去讨伐。

不过他对于义军的实力十分忌惮,并不敢发起进攻,只能派人去捉附近的百姓,来充当乱党向政府索要奖励。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一方面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另一方面也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便毅然加入了郭子兴的起义军,成为了反元武装的一份子。

二、朱元璋脱离郭子兴

在加入郭子兴的队伍之后,朱元璋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步卒。不过在之后的战斗中,朱元璋的表现十分突出,这让他赢得了郭子兴的赏识,郭子兴也将自己的养女嫁给朱元璋为妻,朱元璋因此成为了其麾下最重要的亲信。

上图——马皇后画像

不过随着朱元璋地位的提升,其也看到了起义军内部的重重矛盾。当时濠州地区的起义军有五名主要首领,其中郭子兴的地位是最低的。不过除了郭子兴之外,孙德崖等人都是农民出身,因此郭子兴对于他们的粗暴脾气也十分看不起,因此他们之间经常爆发争吵。

此时彭大和赵均被援军杀败,他们率领残部前往濠州投靠孙德崖等人。他们虽然是败军之将,但是其部队的数量要比濠州五帅更多,因此地位也在郭子兴等人之上。后来双方在发展方向上发生了争执,甚至严重到了火并的程度,这让朱元璋对于濠州义军逐渐失去了信心。

上图——郭子兴剧照

后来濠州城受到了元将贾鲁的围攻,农民军在巨大的压力下暂时团结了起来,一同抵御元军的进攻。后来贾鲁在前线战死,濠州之围随着被解。为了补充义军的实力,郭子兴让朱元璋回到家乡去募集士兵。朱元璋依靠自己的个人魅力很快就募集了一支七百人的队伍,朱元璋至此也正式成为了领兵的将领。

在回到濠州之后,其发现在元军撤走之后,彭大和郭子兴等人依然冲突不断,而且他们都没有十分远大的志向,这让朱元璋十分失望。再加上其也不愿意久居人下,便有了自立门户的想法。为了避免遭到郭子兴等人的阻拦,朱元璋将自己新募集的军队全部交给了郭子兴,之带走了包括徐达、汤和、吴良、吴祯在内的二十四员将领,这些人中的不少人都成为了明朝开国的重要功臣。

在离开濠州城之后,朱元璋一行人先来到了定远,在这里有一支三千余人的民兵队伍,此时他们没有了粮食,陷入了困境,朱元璋便将他们收到了自己的麾下。之后朱元璋又收编了缪大亨在横涧山的两万多名义军,这让朱元璋的势力迅速扩大,正如其皇陵碑上所述"不逾月而众集,赤帜蔽野而盈冈"。

在募集了这些士兵之后,朱元璋对他们进行了初步的训练,这让其部队迅速拥有了不俗的战斗力。而且在与这些士兵相处的过程中,朱元璋还经常向他们传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希望与他们共同建立功业,这是其他起义军领袖所不具备的特质,这让他迅速获得了士兵们的支持。在经过休整之后,朱元璋带领着这支部队前往滁州,去建立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三、 朱元璋远大志向的确立

虽然相比于郭子兴等人,朱元璋有着更为远大的志向。但是他对于自己究竟能够走多远并没有清楚的认识,这主要是因为其身边缺乏有知识的学者。在他前往滁州的过程中,定远人冯国用和他的弟弟冯国胜一同前来投奔朱元璋,此二人颇有学识,因此朱元璋对他们十分信任。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朱元璋询问他们自己应该怎样发展自己的势力,冯国用提出朱元璋应该先立足于江南,争取拿下金陵城。之后只要保证自己的德行,实行仁政,那么夺取天下也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上图——冯国用画像

除了冯氏兄弟之外,定远人李善长也前来投奔。相对于冯国用,李善长有着更强的政治能力,其也成为了朱元璋的幕府掌书记。其在平日里经常向朱元璋讲述汉高祖刘邦的故事,并称朱元璋和刘邦无论在出身还是能力上都有相似之处,只要朱元璋能够抓住机会,就有机会成就帝业。

李善长的言论彻底坚定了朱元璋建立新帝国的决心,不过他在此时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他看出了李善长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便要求他负责解决麾下将领之间的矛盾。在李善长的努力下,再加上朱元璋的个人魅力以及出众的能力,让朱元璋的将领团体保持了极强的凝聚力,这在那个时代中是十分难得的。

上图——李善长剧照

朱元璋在夺下滁州城之后,郭子兴立即派人来与他取得了联系。之后郭子兴和朱元璋一同接受了刘福通建立的龙凤政权的授命。在任命书中,朱元璋的地位低于郭子兴,但是其已经成为了义军的统治者。朱元璋对于这样的任命颇为不满,但是他的部下劝他先忍一时之不快,取得稳定的外部坏境才是更重要的。朱元璋便接受了这个任命,而其反元事业也以滁州为基点正式展开。

上图——刘福通剧照

四、 结语

在元朝末年的乱世之中,全国各地都涌现出了大量的农民起义军,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是因为生活难以为继才选择揭竿而起的,这让他们缺乏明确的政治理想。而且狭隘的地域思想在他们身上也有所体现,因此这些农民军的发展会受到一定限制。

而朱元璋年轻时四处游历的经历让他具备了更加出色的视野,并且对于百姓的生活情况有着清楚的了解,这让他能够成功鼓动这一带的百姓,组织起自己的武装力量。而且他身上还有浓重的江湖色彩,这让他的个人魅力十分突出。

朱元璋在投身农民起义之后,在李善长,冯国用等人的辅佐下,很快就确立了高远的政治理想。而且朱元璋能够为了这样的政治理想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持了出色的品行。这让朱元璋麾下的将士们愿意跟随他四方征战,这也是其势力能够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大明帝国的建立者:虽出身贫寒,却开创了伟业,推翻大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