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的故事(1)


我出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个男生,五岁那年成为留守儿童后,就一直同祖父母生活在乡下,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十八岁,以我离开家乡去城里上大学为终点。
回首走过的路,内心有一些感悟想要分享,如果能对他人有所启发,那就再好不过了。
Q:如何看待自己被留守在农村这件事?
小时候,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可以依偎在父母身边,内心别提有多羡慕了。后来我才渐渐明白,人无法脱离于自己所处的时代,这是时代背景和父母选择留在我身上的久远印记。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建设和更新需要大量劳动力,对于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外出务工与守家务农相比,前者是经济更优的选择。但迫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比如户籍,经济状况),父母无法带我同行,于是我被安置在老家,就像一株充满生命力的小草,默默地成长。一方面,因为缺少父母的长期陪伴,我自觉缺失了很多东西,这些缺失的东西在后来很长的时间中困扰着我(以后详细展开)。但另一方面,我也感到自豪,因为我为父母做了两件很重要的事。
1.全力支持了父母的理想。
在我还是孩童时,父母正年轻,就和许多曾经年轻过的人们一样,当他们走出大山,走出农村时,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着宏图伟愿,都向往着更加美好的生活,都希望在未知的城市里闯出一片天地。我并没有撒泼打滚,阻拦他们远行,也没有哭闹着让远方的父母赶紧归家,在这一点上,我为父母的无悔青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尽力守护了父母的爱情。
在我成长过程中,不止一次听到了这样的真实故事:父母中一方在外务工,另一方留守家中,长期的分居导致两人感情逐渐淡漠,最终离婚收场。两人在一起时,尚能互相扶持,共同成长,一旦天南地北,就给嫌隙留下了可乘之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以独自的留守,给父母的爱情添了件防护衣。留守儿童还是留守妇女,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前者。
除此之外,我还感恩曾经拥有过一段充满童趣的时光。如今,我常常想起在乡下和小伙伴玩耍的日子。太阳东升西落,阳光下树影斑驳,它们每天都在我眼中发生。举目四望,绿油油的麦田,黄灿灿的油菜花,让人感到心安。假日里干完农活,跟小伙伴一起钓龙虾,捉泥鳅,赤脚在田埂上撒丫子追逐,直到气喘吁吁。虽然身上脏兮兮的,但心里乐开了花。如果当年我跟随父母进城生活,不知道又会是什么情形。
这里讲一件趣事。大学报到第一天,我在自我介绍时,不知哪里来的勇气,竟说自己的特长是钓龙虾和捉泥鳅,虽然当时同学们哄堂大笑,但我知道,这段童年的记忆一直在温暖我,它总是在不经意间给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