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漫画发展中的“开始即结束”
上一篇是《中国漫画史话》的观后感,介绍的是从中国漫画最初的诞生,到80年代左右的发展情况。
而《中国漫画史》这本书的内容,刚好能够接上《中国漫画史话》所记录的漫画发展历史。


本书的内容简单介绍一下:
全书用5个章节分阶段描述了中国动漫发展的历史,远古-1976,1976-1994,1995-1999,2000-2005,2006至今。
另外有三个独立的章节,分别论述了漫画的信息化发展,政府对动漫产业的扶持,还有港澳台漫画的发展。
最后有两个附录,是中国漫画家名录和中国动漫产业大事记。
书中简单介绍了中国漫画的起源,对于漫画发展主要的记录是从1919年到了2012年左右。记录的时间跨度很大,内容覆盖也比较全面,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尤其是一些重要事件与发生的时间,结合《中国漫画史话》来看的话,基本上可以对中国漫画直到2012年的发展有一个很全面的了解了。
了解历史的目的,还在于要学习经验和总结教训,这边也想在列举一些中国漫画发展的重点时期,并总结一些个人的感想。

一、连环画时代
《中国漫画史》中,对我国连环画这一类型的漫画,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人书,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连环画基本是从二三十年代,随着中国漫画整体发展的一个高潮而发展起来的,时政与幽默讽刺题材为主,也开始出现以名著、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等为题材的作品。
之后经过了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连环画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阶段,内容也从政治宣传向文化娱乐而转变。


我们现在所期待的漫画行业发展的一些样貌,感觉都可以在这个时期看到,作品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题材绝对的“中国风”文化;内容既符合国家政策,又贴合市场。
从百度百科“连环画”词条查到,据说当时连环画从业者的收入要高于其他绘画行业的从业者;我猜以当时的印刷技术和条件,应该也没有什么盗版问题。
从广义的漫画行业来说,这可能是到目前为止,中国漫画发展最良性的时期了。
直到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在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受到巨大影响的情况下,漫画行业的发展也突然陷入了停滞。文革期间,连环画完全成为了政治宣传工具。

76年文革结束,国家对文化艺术行业的发展进行全面恢复,连环画也在80年代迎来了一次发展的繁荣期,但这段繁荣维持的时间很短,书中形容为“情势陡转”。1985年左右是连环画发展的巅峰时期,然而在几年以前,连环画的衰落就已经注定要开始了。
综合书中和网上查到的一些资料,大致看一下80年代发生的一些事情:
1978年12月,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1979年,由小说改编的连环画《枫》,发表在《连环画报》第8期,其内容描写了一对学生情侣,在文革武斗中的悲剧命运。书中评价这部作品是连环画黄金时代开始的标志,其于第五届全国美展中荣获金奖。

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开设了连环画专业,于1990年撤销。
1980年12月,动画《铁臂阿童木》引入中国内地,日本动画第一次进入中国市场。

1981年1月,文化部、国家出版局、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创作评奖。(第一届是在1963年)
1981年5月,在动画引入的影响下,《铁臂阿童木》漫画以连环画的方式重新排版,在中国出版发行,是我国引进的第一部外国漫画作品。在80年代,同样以重新排版的形式引进了漫画《丁丁历险记》,这是我国引进的第一部西方漫画作品。

1982年,全国出版连环画达8.6亿册;1983-1984年共出版15亿册以上;1985年达到8.1亿册,但当中大多数都是积压品;1986年下降到1.3亿册;1987年下降到0.7亿册。
1985年3月,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成立。
1985年6月30日,《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中国连环画研究会会长姜维朴对连环画出版现状提出批评——连环画出版工作不能见利忘义》的文章,其中提及连环画质量下降问题。80年代初期,彩色电视开始普及,武侠题材影视作品成为流行热门,连环画行业在利益驱动下,过度跟风武侠题材,导致出现了大量粗制滥造的作品,被称为“跑马书”——编绘出版速度非常快,就像跑马一样。

1987年,日本漫画《机器猫》,保留了作品原本形式在中国出版发行,是我国真正意义上引进的第一部漫画。

在80年代,有众多连环画期刊和报纸出版发行,并持续举办漫画展、漫画评选活动、中外漫画交流活动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上面时间相互交叉的各种事件,从各个方面都在影响着漫画行业的转变。
连环画在80年代得以发展,主要是因为这是当时为数不多的一种文化娱乐产品,且题材内容上都解除了很多限制,艺术上也有很高的质量,加上政府也大力的支持。
然而在连环画行业内外都存在着很多问题。
1.连环画在题材、形式、技术方面的全面落后。
连环画与国外漫画的发展相比,尤其是日本漫画,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差距,市场一旦开放,连环画就没有了竞争力。当然这个差距也是各种因素造成的。
2.行业转变的意识不足。
1980年我认为是中国漫画发展的一次转折。国内已经引入了日本漫画作品,但我们并没有对这一创新形式的漫画有深入的研究,更没有意识到漫画与动画、与影视媒体结合的方式,依然在固守着连环画传统的模式,直到日本漫画全面占领了市场才被迫转变。
3.连环画自身的原创性不足。
连环画的内容,基本上全都是改编自历史故事、名著、小说、影视剧,故事基本照搬,也没有原创内容,这也导致连环画没有发展的生命力。
4.不成熟市场经济下的逐利
改革开放后所带来的市场经济里,商业逐利是没有错的,但是过于集中在了短期利益上,而不追求长期发展,这是出版社和作者都出现了的状况。
总结下来就是,中国漫画发展到了80年代,本身行业与国外产品竞争力不足,又缺少创新意识和原创性,行业还缺乏市场意识,只追求短期利益,其结果就是导致了连环画的彻底消亡。
在之后漫画行业的发展中,这几点都是关键问题。
之后连环画的形式,主要出现在科普教育图书的领域,增加了这一类图书的娱乐与通俗性,也发挥了其价值。另外连环画作为我国重要且具有特色的一类作品,其所具有的艺术与收藏价值一直被延续至今。
我家至今还保留着一套我父亲儿时积攒下来的全套《三国演义》连环画,这套书我至少也是翻看过几十遍了。另外还保留着几十本其他连环画,我都没怎么看过了,之后有时间会整理一下。
总之80年代中国漫画行业迎来了一次完全的变革,真正开启了新漫画时代。
二、新漫画时代
从90年代前后开始,现代主流的日式分镜漫画,正式开始在中国起步发展。中国第一批漫画读者80后,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培养起来的。
这段时期基本是分为三段,1987-1994年,1995-2000年,2000-2009年,期间也是经历了各种起伏。
I.1987-1994年,中国新漫画的诞生
1987年,日本漫画《机器猫》,保留了作品原本形式在中国出版发行,是我国真正意义上引进的第一部漫画。
1992年10月,人民美术出版社与日本小学馆、日本旭日通讯社签署购买《机器猫》系列卡通连环画版权协议书。这是国内第一次按照国际惯例通过版权贸易的形式引进外国版权作品。
1992年10月,人民美术出版社与台湾永泉出版社签订协议,购买敖幼祥的连环漫画《乌龙院》大陆版版权。
1992年,中国漫画研究会成立,会长王庸声。该会是由漫画研究者、创编者、绘画者、出版者、教育者和有关漫画团体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组织。
1993年8月20日,我国第一份全部采用日式分镜表现手法的新型漫画杂志《画书大王》创刊,创办者为王庸声。杂志于第5期时,将杂志刊登的作品,统一称为漫画,并分类为连环漫画、四格漫画、单幅漫画。
1994年,《画书大王》举办了“94画王超短篇”漫画大赛,发掘了中国最早一批的漫画作者。同年,杂志还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职业漫画人工作室。
1994年8月20日,《画书大王》最后一期出版,1995年1月正式停刊。

这7年的时间,出现了中国漫画史上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引进日式分镜漫画,第一次正式购买版权,漫画研究会不知是否可以算作第一个漫画社团,第一本漫画杂志创刊,日式分镜漫画的统一命名,第一次日式分镜漫画大赛,第一次组建职业漫画人工作室。可以算是继连环画时代之后,全面开启了中国漫画的一个新时代。



当然还有一点必须要提一下,就是盗版漫画的时代,也是这个时期开始的。对于80后来说应该印象最为深刻,众多日本漫画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引入中国的,如《圣斗士》、《龙珠》、《城市猎人》、《乱马1/2》、《阿拉蕾》、《尼罗河女儿》等等。
书中对盗版漫画的介绍比较笼统,大体总结一下,这个时代的背景是,我国是在1992年加入的《世界版权公约》,国际惯例的版权贸易在此时才开始在国内实行。但是直到90年代中期,国内绝大部分出版单行本或杂志刊登的日本漫画,都是由正规出版社出版,但并未通过正规渠道获得版权的。
新漫画时代诞生的标志就是《画书大王》这本杂志。
《画书大王》上面刊登的漫画作品,既有原创内容,也有日本漫画。杂志创刊号首印2万册,很快便销售一空,多次加印,出版一年时杂志每期发行量可达到60万份。
《画书大王》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原创漫画培养和发展的平台,也是一个对于新型漫画研究和讨论的平台,同时还证明了漫画在国内市场的潜力。
但是这本看似前途无限的漫画杂志,却仅仅存在了一年。
关于杂志停刊的说法,综合书中和网上信息来看,大致有几种:
1.杂志创办者王庸声《<画书大王>20年祭》文章中所写,再一次关于少儿期刊会议上,有领导根据杂志中一幅漫画《城市猎人》的插图,而将杂志定义为色情低俗,直接命令杂志停刊。这应该是杂志停刊的最直接原因。
《画书大王》20年祭 https://wenku.baidu.com/view/28fbb196bb4cf7ec4bfed01e.html

2.《中国漫画史》中描述,当时国内市场上存在大量的盗版日本漫画,引起了日方注意并要追究责任,加上我国已加入《世界版权公约》的背景,国家要大力清理盗版图书的现象,规范漫画市场,画书大王也刊登了多部盗版日本漫画,且负责发行杂志的四川希望书店,也同样经营日本盗版漫画,因此杂志在此情况下,也必然受到影响。
3.网络上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画书大王》成长过快,利润丰厚,可能间接影响到了其他人的利益,因而被恶意打压了。
总之,《画书大王》从创刊到停刊,是有着很多复杂的背景因素的,因此看似突然,可能又是必然的结果。
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即使行业存在问题需要整改,也应该避免一刀切的政策,而运用更加科学的方式,改进问题的同时也要保留和延续好的部分,比如画书大王对新漫画的研究、对原创内容的培养、更加开放的市场运作等等。
以《画书大王》停刊为起点,中国漫画开始转入了一个由政策主导的时代。
II.1995-2000年,“5155工程”
1994年前后,国家大力清理盗版,整顿漫画市场,基本杜绝了正规出版社出版盗版漫画的现象,然而盗版漫画从此转入地下运作,这一点之后会再提到。
1995年12月14日,国家推出了中国儿童动画图书出版工程,即“5155工程”。
内容为建立5个动画出版基地,出版15套重点大型系列动画图书,创办5个儿童动画刊物。

这个工程我也是在看了本书之后才知道的,有些迷惑的地方在于,此工程中提及的图书,都被成为动画图书。
本书和网络上,我都没有查到这样命名的原因,我个人猜测,当时我国引入动画作品也非常多,影响力也更大,漫画很多都是跟随着动画而引入的,因此就被盲目的判断为,日式漫画都是从动画转变而来的;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日式漫画,其形式的创新,就在于引入了电影构图与镜头手法,因此使得漫画有了动画的感觉,因此被称为动画图书。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单对于漫画来说,“5155工程”在起点上好像还没有意识到漫画作为独立行业的发展性。
这也再次让我想起了如今对于动漫命名的争议,其实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存在着不统一的问题。
5155工程期间有好的方面:
1.规范了动漫行业市场;
2.提出了支持动漫行业发展的政策,带动了动漫行业的发展热潮;
3.创办了多部刊物,为原创漫画提供了一定的培养平台;
4.在创办动漫杂志上也积累了经验。



但存在的问题也很多:
1.上面提到的,工程可能对漫画行业的定位有误,使得在漫画行业发展上的扶持有偏差。
2.工程由政府主导,存在脱离市场的问题,过于追求形式和数字成绩,最终的结果也是推出的杂志基本都经营不善。
3.政府进行的清理盗版行动,打击了正规出版机构进行的盗版运作,但对于盗版书籍开始走入非正规渠道的情况,却未能有效的进行治理,导致出现了一个非正常的市场环境。
4.在漫画的内容与技术上,我们本身与日本漫画存在很大差距,然而在政策过多的限制下,且市场化运作不足,杂志经营不善导致作者无法长期稳定创作,最终导致与日本漫画的差距并没有缩短。
在持续到2005年前后,多部5155时期杂志经历改版、停刊,其中《卡通王》杂志还爆出了拖欠作者稿费的“稿费门事件”,至此5155工程基本结束。
III.2000-2009年,漫画杂志的繁荣与衰落
5155工程的发展虽然遇到了困难,但在其影响下,漫画行业还是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0年前后,国内开始出现一批动漫资讯类杂志,代表了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动漫行业,有着更加灵活与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之后又带动了新一批原创漫画杂志的出现,《漫友》系列和《知音漫客》是其中的代表,也是这一时期原创漫画的代名词。





然而在同一时期,漫画的另外一个方向也在“蓬勃”的发展,就是盗版漫画。
盗版漫画转入地下渠道之后,应该是没有像之前在正规渠道时那么的疯狂,但毕竟这个领域还是有利可图的,标志性的“四拼一”盗版书就是在这个时候盛行的,我甚至曾经一度以为,这就是漫画书的标准样式。
举个例子,如果买下全套的正版《龙珠》单行本,大概要1000元以上的价格,盗版四拼一全套大概只要50元左右。
盗版漫画的发展也有其大的背景,就是当时国内正全面处于盗版时代,电影、电视、游戏、软件、图书无一不是充斥着盗版。
盗版对行业有着破坏性的打击,扰乱了市场环境,但也间接的促进了对国外高质量娱乐产品的吸收,正反两面的因素恐怕很难单一的去评价。
关于盗版领域,本书中资料涉及较少,就不再展开说了。但是盗版现象我认为还是很值得去讨论和总结的,也不知是否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今后有机会可以再单独聊一聊。


看下这个时期发生的重要事件:
1998年11月,国内首份动漫资讯类期刊《动漫时代》创刊。这也是第一个以“动漫”一词命名的公开出版物。
1999年9月,《漫友》创刊,从2002年开始刊登原创漫画内容。
1999年10月,《新干线》创刊。
2003年3月,《动感新势力》创刊。
2003年9月,《动漫贩》创刊。
2004年4月28日,首届金龙奖大赛在北京启动。
2004年8月6日,首届金龙奖大赛颁奖晚会在北京举行。
2005年3月,漫友文化推出的《漫画世界》杂志创刊。
2005年6月,《动漫贩》姊妹刊《24格》创刊。
2006年2月,《知音漫客》创刊。
2006年4月25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若干意见》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_2006年第17号国务院公报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_310646.htm
2006年9月1日,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电视动画片播出管理的规定》,中央电视台及各地方电视台的所有动画频道、少儿频道、青少年频道在每天17:00至20:00的黄金时间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
2007年11月3日,翻翻动漫举办的首届新星杯漫画大赛颁奖典礼举行。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中对发展动漫产业提出明确要求,之处积极发展网络动漫等新型消费。
2009年10月,有妖气原创漫画梦工厂上线,是国内第一家原创漫画平台。
2000年以后漫画的发展情况,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目前动漫领域主要的用户群体,包括从业群体,大多是经历过这个时期的。
我个人也是从2006年左右开始关注国内原创漫画的,主要看的就是《漫友》。
现在回想一下才发现,其实当时中国漫画杂志真正进入市场化的发展,也才10年左右,还属于初期起步阶段。因为接触了很多日本动漫作品,所以对比来看会觉得国内动漫行业问题很大,与日本的差距也很大,但其实漫画行业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以往漫画行业遇到的问题,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已经开始了解日式漫画并在内容和技术上追赶;注重培养原创作者和内容;更好的市场化运作;政策上面也稍有宽松;虽然盗版问题依然严重,但至少在正规渠道已经消除了盗版的竞争。
但是虽然看上去中国漫画再次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其实这段发展基本上在开始的同时,就已经走向结束了,原因就是网络时代的来临。
三、网络漫画时代
以2009年有妖气的上线为标志,中国漫画开启了网络漫画时代,开始出现了原创漫画作品直接在网络发行的模式。
可以看一下,在2000年左右,漫画杂志发展的同时,国内还发生了哪些事件:
1997年12月25日,榕树下网站创建,是国内第一家原创文学网站。
1999年3月1日,网络社交平台天涯社区创建。
2000年,博客进入中国。
2002年5月,起点中文网创建。
2003年5月10日,淘宝网成立。
2003年10月18日,淘宝推出支付宝服务。
2003年12月3日,百度贴吧上线。
2004年12月8日,支付宝分拆独立。
2005年4月,QQ空间功能上线。
2005年,新浪博客上线。
2005年12月,校内网上线。
2008年9月,纵横中文网成立。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中对发展动漫产业提出明确要求,之处积极发展网络动漫等新型消费。
2009年3月,纵横中文网下属纵横动漫上线。
2009年8月,新浪微博上线。
2009年10月,有妖气原创漫画梦工厂上线,是国内第一家原创漫画平台。
也就是在原创漫画杂志刚要重新起步的同时,国内的互联网也出现了所有为日后网络创作奠定基础的网站与平台。直到2009年,国家在政策上也在积极推进网络动漫的发展,而有妖气的成立正式开启了网络漫画的时代。
与此同时,盗版漫画书其实也同样被打击了,盗版漫画也转向了网络,而且出现了免费盗版漫画,盗版漫画书即使价格再低,也瞬间没有了竞争力,盗版四拼一漫画也基本成为了历史。
网络媒体彻底改变了纸媒的命运,漫画杂志在大势之下只有转向网络一条路,然而结果我们现在也知道,几乎全部失败。
杂志转型难以成功,主要原因也在于,从纸媒到网络是颠覆式的转变,核心技术、市场环境、运营模式、用户群体全都变了,漫画行业只有再次推翻,从网络重新开始。
这里再举一个自己经历的小故事,大概也就是在2009年左右,《漫友》杂志曾经搞过一个征集漫画形象的小活动,还在上大学的我投稿了两幅作品,并且居然都入选并刊登了。
虽然我唯一的一次投稿就能够成功,可能也证明了《漫友》杂志在走下坡路了,但我并不是想说明这个。
而是编辑联系到我,要给我支付稿费的时候,居然是要邮寄汇款单。这种古老的付款方式,也是我唯一遇到的一次。这种方式在现在,我觉得可能还会有比较偏远的地区保留着,但当时的漫友公司是在广州,而我是在北京,我实在是想象不出为什么会如此操作。
然而最终,我也没有收到这封信,到现在也不知道汇款单长什么样子,那几十块钱的稿费也没有拿到。我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但这个状况还是能反映出漫画杂志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回到漫画的网络时代,《中国漫画史》这本书中介绍了一些初期发展的情况与一些大事件,但是毕竟创作这本书的时候,网络漫画才刚刚开始,更多的是一些对未来的展望。
从2009年到现在2019年,网络漫画时代经过了10个年头,就像上面说的,网络漫画相当于是对漫画行业的一次推倒重来,所以10年其实还是很短的一段时间,这段时期漫画行业的发展其实是比较混乱的时期。
漫画杂志还未成熟就衰落了,杂志时期的问题和经验不能很好的总结和借鉴到网络;
网络漫画不管是技术、运营、市场等都要重新摸索,来外国都没有课借鉴的案例;
网络盗版和网络付费又是面临的一大新的难题;
政策方面,也要根据漫画行业由纸媒转向网络而调整,但调整的速度还是比较缓慢的;
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资本运作,也开始要对漫画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前段时间曾写过一个回答,是对中国漫画行业现状的看法,大体是觉得漫画行业进入了一个死机的状态,发展遇到了瓶颈和困局,但是并非没有转机,且转机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到来,这里也放下链接,若有兴趣也可以看一下。
如何评价中国漫画的现状?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5453475/answer/822872169
在看过了《中国漫画史论》和《中国漫画史》之后,我对中国漫画现状的看法有了一点新的补充。
就是我更加确定,目前漫画行业的状况,回顾对比一下之前的历史,漫画发展在各阶段遇到的问题,其实是有个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的。
在漫画行业的技术上,我们和国外不再有大到颠覆的差距,甚至在网络漫画上,我们有些技术和模式的经验可能还是领先的。
我们的市场环境更加开放,漫画的引入和输出都更加容易,漫画行业有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这段时间行业还是很注重漫画的原创性的,培养了大批的漫画作者。
政策对漫画行业来说,相比与10几年前,相比于纸媒时期,其实是相对开放和宽松一些的。
资本对漫画行业还是有在看好的。漫画作者的收入也处于了一个很不错的水平。
网络付费技术越来越便利,用户的付费意识也被逐渐培养起来了。
版权保护方面也是越来越完善,现在盗版漫画的问题已经逐渐在改善了。
要面对的问题主要是网络漫画发展初期,行业过度的投机现象对市场的破坏,间接也影响了在内容创作方面的稳定发展。在漫画发展历史上,一直都有这样的现象存在,然而现在的市场环境更加稳定,从宏观来讲,这种问题应该是更容易被调节修复的。
而且目前看来,应该还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或环境革新,会快速颠覆漫画行业。当然,也要吸取以往的教训,行业发展要有长远的眼光,要学习和融合新技术,保持创新性。
在行业稳定的同时,内容就是漫画行业发展最重要的环节了,未来的几年这应该是行业最需要发力的地方,而且未来的互联网环境将更加的开放,原创内容才是行业的生存之本。

对于《中国漫画史》这本书的感想大概就是这些。
最近10年网络漫画发展时期的历史,由于时间还比较近,应该还未能被详细总结,也许若干年后就会有相关的著作出现,希望到那时,能够有更多漫画行业的成绩被写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