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论 0010
我们再到自卑的半场来看看,经过同样的系数计算,会发现当诱惑力大于1的时候,所有内涵会出现明显的双向分离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其理智和道德的上限约束性也将不复存在,从而使他们的贪婪和主动经常可以越过自己的半场,所以在特殊情况下,自卑也会表现的像自大一样主动。
要知道主动和贪婪虽不是自卑性格的内涵强势部分,但他们的成分存在却毕竟也是真实的,只是被平时强大的不自信和吝啬所掩盖与压制而已,那现在诱惑力的突变,就会将他们强化并激发出来。所以当这个诱惑力强大到能使其超越半场,以压制性格原有的不自信之后,原先的被动和吝啬等特性也将暂时的失去对行为的操控力。但这种突变而生的强烈获取欲望,一定会降低对道德和理智标准的接受性,以对成本的感受钝化,来进一步强化对追求行为的自信,然后才能真正的去实施。从图上的切线中就可以发现,此时的行为内涵会是多么的撕裂,如果说在自大的半场内,所爆发的是一种耿直和自然的激动,那在自卑的半场内,所爆发的就是一场扭曲和不平衡的斗争。
如下图:

假如诱惑力不足以使自卑的贪婪和主动来到自大的半场呢?或者说诱惑力还不到1呢?那从外表上看,他们也不会激活自我性格的行为活性。重点:在这里不是不激活性格,而是性格不受诱惑力的变化刺激而改变行为常态,所以叫做不激活“行为活性”。
如下图:

简单地说,是因诱惑力的不足,从而无法摆脱对成本的感受状态,那原本的性格行为是什么样,现在基本上还是什么样,不过会出现一些其内在的对抗性对冲状态,俗称犹豫和思考。此时的道德内涵即便有所升高,也会因其不自信和吝啬的优势更加被强化,而对这种升高造成钝化和屏蔽效应。尤其当诱惑力小于1时,他们又会出现一种“更被动和更有理智”的反向撕裂状态,会表现为一种弱化主观伤害意识的自保性不动。也就是最容易被理解的,也是最自然的,自卑性格面对安全性恶化时的胆怯与逃避,懦弱与苟且,至少也会表现为更加保守和固执式的吝啬。注:在此不再额外配图。
简单的说,只要不过半场就代表了被动,仍然被不自信和吝啬所主导,在这种失意的思想意识下,会认为乱动还不如不动,甚至还会只退不进。就此仅从外观上也可以看出,自卑半场的行为只有“跨越式的过度贪婪和不变”两种形态,所以更容易显得极端和偏激化。相对于自大的半场,他们会因其对数据的不太敏感,而缺少对“正常”行为的前后微调能力,更没有那种因为不激活获取欲望,所以不在意式的无争。这从内在来讲,则会表现为相对日常性的,对“努力与调和”两种意识的不足,我们称之为缺少“敏锐性和发展适应能力”。
总之,即便是行为上不动的他们,也会因内涵的撕裂而出现些内在的,自信与不自信之间的博弈,甚至是短暂的行为试探。不过这也说明自卑对行为的自我控制力,其实要比自大来的更强大,那只有当诱惑力足够强烈时,才可以延伸到自我的外表行为变化上。强调:控制力不是表现力,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以安全角度而言,这也是生存的必须。以上又可以解释,现实中为什么会出现些意外变态的贪婪行为,平时看上去的处事猥琐者,突然的一下又总会让人们瞠目结舌。大坝越坚固,其积蓄的危险也就越多,越自卑的性格一旦爆发也就越难以平抚,这就叫性格的两面性。 注:平抚指的是精神和情绪状态,而不代表其他。
会发现他们很难不激活性格,其实从图上也可以看出,一切居中的平衡无争,对其而言也是个巨大的进步,甚至是需要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所以自卑的性格永远开启。因此在精神上会比自大更疲劳,永远都是那么的被动和不理智,也会有些神经质。比如在现实中,经常会听见一些物质富裕的自卑性格总在说活得很累,身心疲惫,原因就在于其精神永远都得不到休息。反之会发现,自大性格一般都比较轻松自然,即便其物质财富不见得比前者更多,也会有一副尽在掌握中的样子。这就在于他们的精神更放松,对追求还是放弃的态度也比较明确,其行为更细腻,则代表了张弛相对有度。当然不讨论行为后果及后续变化。但是自卑性格会认为一切都得来不易,放弃则不甘,其行为无法完全代表精神,所以总是处在一种自我紧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