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4.9 章太炎

2023-03-27 10:58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9、章太炎(公元1869—1936年)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名炳麟,浙江余杭人。1897年任上海《时务报》编辑,因参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到日本,脱离改良派,走上革命道路。一九〇三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替邹容的《革命军》作序,在上海被捕入狱,一九〇六年出狱后,再度流亡日本,主编《民报》。曾利用这个宣传阵地,同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展开关于革命和改良问题的大论战。他的论战文章,“所向披靡,令人神往”,有力地打击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对当时的思想界发生积极的影响。一九一三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章太炎赶赴北京,痛斥袁世凯“包藏祸心”。鲁迅对他早期革命的历史作了恰当的评价,称赞他“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是“闯将”、“有学问的革命家”[1]

  章太炎早期主张革命,反对改良。他说:“在今之世,则合众共和为不可已”,“民主之兴,实由时势迫之”[2],认为进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他拥护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提出“田不自耕者不得有”,“逮地权平均以后,全国无地主矣”[3]。他针对康有为所说“公理未明,旧俗俱在之民不可革命”的谬论,驳斥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4]。认为革命可以提高人民的觉悟,改变人的精神面貌,痛斥了改良派所谓落后之民不可革命的反动观点。

  章太炎早期反儒尊法。改良派为了推行改良主义路线,大捧孔丘,大骂法家,章太炎予以严厉驳斥。他借一日本学者之口,指出中国两千年来“更八十世的无进取者,咎在于孔氏”。他在演说中强调“孔教是断不可用的”。他自称他的学说“归宿则在孙卿、韩非”,公开表明他推崇荀况、韩非等法家。他在《秦政记》、《秦献记》中肯定了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把秦始皇比做“高山”,认为三皇五帝都不能和他相比。他还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必要的,“不燔六艺,不足以尊新王”,不能巩固地主阶级的专政。他驳斥了儒家污蔑秦始皇毁灭文化的谬论,认为秦始皇“好文过于余主”。

  章太炎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他所著的《訄书》中。他接受了西方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影响,认为物质性的“气”是宇宙的本原,世界上一切无机物、有机物和生命都是气构成的,人们所看到的苍天,不过是地球的大气层,根本否定有所谓“天命”的存在。

  辛亥革命前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愈来愈暴露,章太炎在政治上渐入颓唐,以后走上了反动的道路。在哲学上则日益陷入佛教法相宗的唯心生义泥坑,一反其早期批孔的进步倾向,堕落到提倡“尊孔读经”。但时代是进步的,章太炎这时已没什么影响了。著作有《章氏丛书》。


注:

[1] 《鲁迅全集·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2]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3] 《代议然否论》。

[4]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4.9 章太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