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雷霆载具资料】“艾尔温”号驱逐舰(1942年配置)

概述↓
类型:驱逐舰
权重:4.0
原产国:美国
设计师:不详
首船下水时间:1934年1月31日(该舰下水于1934年7月10日)
所属系列:“法拉格特”级
同系列产量:8艘(法拉格特、杜威、霍尔、马克多瑙、沃登、戴尔、莫那根、艾尔温)
尺寸与重量↓
排水量:2307.0吨
全长:104.01米
总宽:10.44米
吃水:4.98米
船员总数:160人
最少操作人数:48人
动力配置↓
引擎数量:2台
引擎原产国:美国
引擎品牌:寇蒂斯
引擎类型:蒸汽轮机(由4台燃油锅炉提供蒸汽)
引擎型号:不详
主机功率:4 2800马力
通算功重比:18.55马力/吨
推进器数量:2具
推进器类型:螺旋桨
机动性↓
最大前进航速:36.7节
最大后退航速:13.5节
“1/3动力”前进航速:9.7节
“2/3动力”前进航速:18.4节
“巡航”前进航速:26.5节
“全速”前进航速:34.6节
10.8节加速时间:6.6秒
27.0节加速时间:18.4秒
极速加速时间:31.4秒
极速制动时间:35.3秒
全动力转向速度:24.8节
全动力转弯半径:144.39米
船舵数量:1具
续航能力↓
续航距离:6500海里(12节)
生存力↓
隔仓段数:6
船体外板厚度:16毫米(钢板)
上层建筑外板厚度:4毫米(钢板)
一级火炮装甲:前部3.175毫米,两侧3.175毫米,顶部3.175毫米,仅前主炮配备装甲
一级自动武器装甲:正面局部12.7毫米防盾
武器配置↓
一级火炮:4组单装(4门)127毫米MK12型舰炮,身管倍径L38.0,最大炮口动能7847.07千焦,弹药基数1200发,单管射速12.0发/分钟(急促射15.0发/分钟),待发弹药架20发/门,发射间隔5.000秒(急促射4.000秒),适配弹种HE/SAP/SAP/HE-VT,弹丸重量25.000/24.490/25.020/25.000千克,初速每秒792/792/792/792米,装药当量3220.000/1150.000/906.500/3220.000克TNT(3290.000/1170.000/925.000/3290.000克D炸药),引信临界厚度0.1/7.0/7.0/0.1毫米,引信触发延时0/4000/4000/0毫米,1千米最大穿深36/121/148/36毫米,2.5千米最大穿深36/102/125/36毫米,5千米最大穿深36/83/101/36毫米,7.5千米最大穿深36/71/87/36毫米,10千米最大穿深36/63/77/36毫米,15千米最大穿深36/55/68/36毫米,水平转速25.0度/秒,垂直转速15.0度/秒,纵向射界85/-15度,接舷火力密度48.0~60.0发/分钟(1.000~1.250秒/发),接舷最大投射20.016~25.020千克/秒,空爆弹引信生效距离457米,空爆弹杀伤半径23米
一级自动武器:8组单装(8门)20毫米厄利孔MK.II型机关炮,弹药基数14400发,单管射速450发/分钟,60发弹鼓供弹,重装填时间4.000秒,10米最大穿深39毫米,100米最大穿深36毫米,500米最大穿深29毫米,1000米最大穿深23毫米,1500米最大穿深20毫米,2000米最大穿深17毫米,水平转速75.0度/秒,垂直转速65.0度/秒,纵向射界60/-5度,接舷投射1800发/分钟
鱼雷配置:2组四联装(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弹药基数8枚MK15型鱼雷,弹重1559.000千克,弹长不详,战斗部当量224.000千克TNT,远程模式9.150千米(33.5节),快速模式5.500千米(44.8节)
一级深弹配置:2对(4具)“Y炮”弹射系统,弹药基数4枚MK6型深弹,弹重190千克,战斗部当量136千克TNT,最大穿深83毫米
评价↓
该型舰艇为条约后期较为典型的驱逐舰,技术特征有显著突破,作战效能大幅提升,该舰着重提升的是炮战能力和防空能力,四门新型127毫米主炮,装填迅速,可提供相当于同时期大多数同类舰艇两倍的炮火输出,且具有良好的穿甲能力和毁伤性能,8门20毫米机关炮可提供远超前代同类舰艇的防空火力弹幕,其鱼雷为“巴克”号在1942年时配备的相同型号,两组四联装发射管沿中轴线布置,雷击能力基本良好,机动性较“克莱蒙森”级有所提高。在外观方面,该舰采用长艏楼船型,倾斜角度较小的飞剪艏,前舰桥要大于多数条约早期的驱逐舰,其顶部安装有在当时相对新锐的火控系统类型,即射击指挥仪,前桅杆顶部安装有一部尺寸较大的雷达,两门前主炮安装有防盾,但两门后主炮不配备装甲,前舰桥后安装有一大一小的两个烟囱,再向后为连续的两组鱼雷发射管,鱼雷发射管后为后舰桥,后舰桥顶部安装有其中一门后主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