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我和文字的故事
钱钟书先生说:“年轻的时候,总是把创作冲动误以为是创作才华。”
这句话我深有感触。我一直是自诩有创作才华的人,无论是议论杂文,还是写诗作词,总会写出一些自鸣得意的东西,甚至发出来期待他人认可。获得一些赞许的同时,不由得飘飘然觉得自己有才,但过一段时间审视之前的作品,会感觉无比羞耻,“当初是有多大的自信把这破玩意儿发出来的?”
2010年左右我曾经在摔角在线论坛做业余写手,那时正式看摔角还不太久,虽然对摔角历史、选手特点、招式变化等都完全是菜鸟级的理解,但凭着一股冲劲儿,依然在论坛里获得了一定的认可,还接连拿下好几个月的文章冠军。那时的我感觉自己简直就是慧眼独具洞察秋毫的行业内部精英,写出的文章会引领全国摔迷的风向,但后来摔角在线论坛衰落,圈子里的朋友基本也很少联系,我有好几年没有再写过任何相关的东西。而当几年以后我试图开公众号重新拾起笔接着写摔角战报和评论时,才发现同样的写法和视角,我现在看来感觉无比青涩和短浅,甚至根本就写不下去。回顾当初的存稿,虽然想法偶有亮点,但不少地方的观点有着硬伤错误。那时我才明白,没有足够的了解,单凭一股热情,写出来的东西是苍白且经不住推敲的。
2016年左右又一次经历了感情变故,挥别长达四年的恋情让我当时一度很难走出。开始以写词的方式宣泄情绪,觉得自己惆怅徘徊在人生路口,前路找不到方向。那会儿产量的确是惊人,一天能写好几段,而且还苦心研究押韵,试图写出一些不错的东西,写完以后自己看相当感动,觉得自己简直就是诗人。痛苦的确是创作的源泉之一,但后来再返回去看当时的几十篇词,虽然并不是无病呻吟,但无论是格局还是文笔,都透着一种矫情文青顾影自怜的酸臭。现在的我看到这些生编硬造出来的东西,甚至想一巴掌扇到当时写这些词的我脸上去“你TM硬一点行不行?软的跟个蛋似的!”打那以后我即便写词,也会向往happy endings,因为如果总是在宣泄负面情绪,创作出的东西即便韵律看起来赏心悦目,也会看着心里难受。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悲剧,我希望把文字作为一根火炬,起码能让读到的人心里暖和一些。
今年因为特殊情况,闲暇时间多了许多,终于开始了B站生涯,而今天是入驻B站成为UP主的第100天。但前面几十天基本都是在搬运生肉,真正开始做字幕是7月底,虽然我以教英语为业,但翻译歌词时却总是在绞尽脑汁。除了翻译出的字幕内容是否符合审核的尺度以外,如果能够既符合英语原文表达的含义,又能用中文有韵律美感地表达出来,真的是非常头疼的事情。目前翻了几个视频,有的点击量上万,也获得了一些观众的认可,但我依然觉得能够做的更好,因为每次的视频我自己都会看好多遍,每次看依然有不满意的地方。所以我把自己的工作特长运用到了专栏里,开始了《单词之声》栏目,用文字的方式来讲解单词。虽然阅读量很少,但哪怕有一两位看了以后能够学到一些之前不太熟悉的表达,那我的文字就没有白费。虽然新人UP主还没有任何收益,我也不知道做UP主是否能够成为一个职业赖以谋生,但我会努力坚持做翻译和写专栏,毕竟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
我比较欣慰的事情是虽然我没有足够的创作才华和天赋,但我一直都还有创作冲动。这也是支撑我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动力,希望我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真正写出有意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