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海巨龙,谁与争锋?

2019-05-20 22:39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水下发射的战略导弹,是大国安全的最后保障!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主要说的就是这套水下的战略系统。可谓穿越时空的伟大论断。因为只要还有一组这样的可靠、可信的反击系统在大洋深处无法被定位,任何超级大国也不敢对其他大国贸然进行全面突击。这就是深海巨龙作为最后一张战略底牌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早年国力薄弱,经验不足,最早的一种潜射导弹,只能打击2200公里之内的目标,而且只能携带一个弹头。实战效率不高,实际部署的也极少。不过这种第一次研发探索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这毕竟是国产第一种固体中程运载工具,于是直接的后果就是海里研发,陆上开花,最终发展成了庞大的中导家族,在全球实力独一无二。真正具备水下定期巡逻的威慑力,则是从第二代潜射系统开始。这种系统,实际上可算是国产第二代陆基洲际运载系统的下海,和第一代系统最终上陆正好相反。

和全球一些二流的水下战略力量对比,第二代系统已经不算落后,比如有的国家的水下系统的射程在6500公里左右,而第二代系统被认为至少有7500公里的潜射射程。但是和全球第一集团对比,还是有明显的差距。因为第一集团的现役水下系统打击半径普遍在8000到1万公里,分导弹头多在6个以上,携带的总数量也多,发射成功率极高。而且最大的战略对手又是全球海军实力最强的国家,基本掌握岛链之外的全球制海权。以现在7500公里的潜射打击半径,很难直接瞄准其本土战略目标,要突破岛链就有被提前发现、被跟踪甚至被攻击的风险,因此必须发展新一代的水下打击系统。第3代潜射打击系统的首个特点,就是他是专门研发的水下固体推进器,不再是陆基系统的下海。水下专用固体推进器的最明显特点是直径更粗,而整体长度可以更好的控制。


用更粗的推进段代替更长的推进器实现更大推力和更大的射程。因此在最大的投掷重量

上几乎比第二代潜射系统扩大了4倍还多。原先的第二代系统每发弹只能携带一个大当量弹头或者3个中当量弹头。而第三代系统最大可携带1X个弹头,正常情况下也可以单发弹携带8个XX万吨当量的弹头!并且每个弹头都是独立制导,一发弹就可以打击横向分布1000多公里范围内的目标。在携带1X个弹头的情况下,可以打击10000公里半径内的目标,而在携带8个弹头的情况下,可以打击12000公里半径内的目标。对比第二代潜射系统进步如此之大,关键在于技术能力的全面突破。X酸Z增S聚M-XX高能推进剂,碳纤维环氧壳体,TT可延伸喷管;全球卫星制导、星光和惯性联合制导方式。再入载具在国产卫星系统提供精度修正时圆概率误差可到XX米!配合外壳超级坚硬的大威力钨合金弹头,可以直接钻透土石层X00米以上再引爆,首次具备先发制人,直接连根刨掉敌方固定导弹发射井,地下战略指挥中心。是过去根本不具备的进行第一次打击战略硬目标的能力。


过去的所有陆基和海基系统,只能二次被动反击,大面积覆盖对手的软目标为主。但是在对手的第一轮打击下,本方的重大损失已经不可避免。具备第一次全面打击硬目标的能力,可以更好的阻止对手的战略冲动。由于射程远、精度高,可以在本方堡垒海域区内发射就可精确摧毁对手的本土,不必突破岛链的重重封锁。而目前被认为已经有多艘携带第三套潜射系统,初步形成可靠的反击能力。未来还需要这种系统10套以上,才能确保全球战略稳定。


深海巨龙,谁与争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