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神秘的夏朝!田氏代齐连载第5篇

2019-05-20 22:38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前面4篇论证了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建立,和大禹治水成功直接有关。大禹治水成功,建立了大禹家族跨越部落的神圣权威。成为当时天下的共主,首次变尧舜禹的禅让,为家天下的帝王世系统治。当时的天下,主要还是前文提到的。黄河河床滚动泛滥的南北范围,从北京一直到扬州,禹定九州,范围没有过长江。不过从扬州也可以沿着平原和水系过江,一直到杭州以南。大禹据说就没有葬在中原,而是传说中的浙江禹穴。不过夏朝的主要范围,还是在黄河和黄淮水系,包括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大禹治过水的地方,除了基本统一了治理模式外,另外一大功劳在于开始统一语言。这就是中国话的最早前身,华夏语。这种语言声音高亢。节奏清晰,每个音节只有一个元音。没有任何黏着词。当然,若说夏朝之初华夏语就已经定型,统一文字也产生,似乎结论有点过早。不过统一天下的首要任务是先要统一语言,语言都不通如何治理?

从华夏语的各种特征来看,其起源可能来源于高原地区。要说好华夏语,必须有相当的肺活量,才能保证声音高亢清晰,像寒冷极地产生的语言一样有很多“张不开嘴”的嘟囔音是不行的。因此华夏族生活的地带,在夏朝之后虽然是以中原为主,但是实际上却是明显是起源于周边高原,也就是以北方高原的黄帝系统和来自更高的西北高原的炎帝系统的融合。当时中部大平原还都是海湾,华夏本族来自高原也没什么奇怪。而大禹家族被认为是黄帝直系。不过到现在有个问题是,夏朝到底定都哪里,还是不能确定。虽然偃师二里头被认为是夏都之一,但是时间很晚,几乎到了距今3700年才开始,而夏朝被认为在4100年到3900年前建立,前面有400年到200年的空白期。其实这个也不难理解,夏朝初年洪水泛滥。大禹忙着到各地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哪里顾得上大兴土木。


而且黄河的泛滥,在平原掩埋堆积的厚度,3900年来往往有几十米到上百米厚,有些遗址已经深埋地下。有人说狼山你说黄河在华北前海湾沉积最厚的地方有800米,是不是多写了一个零,实际上没有多写。黄河在今天冀鲁豫交界的大平原上,就是些地方堆积了800米。因为现在往下挖掘,800米之内都是黄河带来的黄土。华北大平原其实地层一直在慢慢下沉,而泥沙不断的堆积补偿。现在的渤海也仍然在下沉。若不下沉,黄河的泥沙2000年就可以把渤海完全填满,但是到现在只填了一小部分。华北平原地下地震带很多,以下沉类型为主。宋朝的开封城已经在现在开封城的地表以下10米,何况是夏朝的很多平原遗迹,自然是不好找了。有人说夏朝很多城市找不到,怎么殷墟怎么那么明显?其实看看地图就知道,安阳的殷墟已经接近太行山的山根,那里的地势高,堆积层并不是很厚,距离河南东部差远了。因此殷墟就在现代地表不深处。

在过去的历史研究中,夏朝到底存在不存在,一直是有争论的。到最近也在搞夏商周断代工程,其实主要的研究重点还是夏朝,因为商朝和周朝本身物证和历史资料都很丰富。而且有大规模的帝王都城和陵墓可以作为无可辩驳的证据,再者商朝还有闻名世界的甲骨文。

甲骨文本身的文字已经非常成熟,被认为至少已经是进化了1到2千年的系统文字,因此甲骨文的文字体系,应该产生的比夏朝还早。因为夏朝最多也就是500多年。基本在黄帝时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官方文字。这与造字的仓颉是黄帝时代的官员的说法是一致的,中国上古的传说,99%往往被最终证明是可信的。


甲骨文内部被认为最少有5000个独立的字体,到现在只被识别了1500个左右,而其他3500个还有待研究。因此甲骨文的终极秘密全部解开还早。仍然掩盖了很多事情。那么甲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了?已经破解的其实大部分是商王日常的算卦。历代商王算卦上瘾到有点搞笑的程度。大到战争是否该打,小到今天穿什么衣服出门,出门脚会不会碰到石头,都要先算一卦。而算卦就用火烧乌龟腹甲或者牛的肩胛骨,通过裂纹预测福凶祸吉,算完后把结果刻在骨头和龟甲上,一天算几遍,因此几百年历代商王积攒下来的带字的甲骨就堆积很多。算卦本身自然要提到很多当时的事情,但是唯独一件事情,成堆的甲骨文却只字不提!


神秘的夏朝!田氏代齐连载第5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