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华文化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让中国一次又一次强大

2021-02-22 15:28 作者:勒马岭  | 我要投稿

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到底和别人有什么不同?中华文化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表面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仁义礼智信。这只是一些表面的准则,是我们自己行为的基本要求,而这些基本要求到底是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我们有着全世界不一样的家国文化,我们的父母会竭尽所能地扶助自己的孩子,想尽办法成就自己的孩子。家族所有的成员,都竭尽所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家族。天下的能人,文武百官竭尽所能地成就自己的君主,历史上所有的开明的君王都会耗尽自己的所有,成就自己的百姓。

在我国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盛世王朝,同时延续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我们也发展出了许多的文化思想,比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法家,墨家,纵横家,医家等等的,在战国的时候已经是百花齐放。正因此我们后人很难知道中华文化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甚至有人扭曲了中华文化,认为它是过时的,认为它是迂腐的,更可怕的是,今天有人认为它是阻碍中华民族发展的根源。



在去年6月份,在中印冲突中,我们失去了4个小可爱,在他们的日记中,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底层逻辑。陈祥榕日记中所写道:“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在肖思远的日记中是这样写的:“走在喀喇昆仑,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无比自豪!”

这里我们所看到的是什么?付出!他们的付出是为了什么?国家和人民!当然不止这些,还有我们近代的科学家,他们从富有的国家,跑回一穷二白的祖国,为国家赋能。



更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中国热核武器实验数据的郭永怀。

他是力学事业奠基人之一,23位两弹一星元勋之一。

中国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人,用常理我们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中国就有这么多这样的人?

这让我想起最近看了个电视剧《大秦赋》,我莫名其妙地看到了一些东西,我当时还是有怀疑的态度; 特别是,当时秦国宰相吕不韦,他用尽自己的一生,帮助秦国巩固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并为嬴政推荐了他的死对头李斯,在他明知道有这样的一个敌人存在的时候,他依然秉着为秦国统一天下,招聘人才,推荐人才。他不为别的,为秦王嬴政统一天下赋能,为天下太平而助力。



为什么我会有怀疑的态度呢?在过去我们听到过,很多关于吕不韦的负面说法;比如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当然还有种种的阴谋论。但在我看来,吕不韦根本就不像我们过去所想象的那样,吕不韦把自己的所有,押宝在一个质子的身上。合理吗?当然不合理,质子秦异人并不是秦国的长子,更没有强大的后盾,又不是说秦国没有好的王子,比如足智多谋的公子嬴傒,他还算是有魄力有能力的人。

一个富甲天下的商人,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像吕不韦这样能力和家底的人,要在一个国家做大官,一点都不难,哪个国家都可以,偏偏要赌上自己的一切,压上了自己的性命,仅仅是为了奇货可居,疯了吗?


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为秦国赋能,为天下太平而助力;当时天下分裂,500年有余,全天下都厌倦了战争和分裂,从上到下都希望统一,远离战争。当时的有识之士都在为此而努力,商鞅、鬼谷子、张仪,苏秦,韩非子,还有李斯,当然吕不韦也是其中的一个。正如张艺谋电影《英雄》中的一样,刺杀秦王的刺客,在最可能的机会下放弃了,而这个放弃就是为了天下,虽然他们不能助力秦始皇统一天下,但他们也不想放弃天下统一的机会。

为了验证我对吕不韦的看法,我决定从他的书籍中寻找他的思想,于是我就找来了《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在任秦国相邦时主持编辑的大型巨著,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也就是说《吕氏春秋》进入了吕不韦的主体思想,从这本书我们就可以看到吕不韦,本人当时的想法。赋能和助力贯穿了整部《吕氏春秋》,可以说这是它的主线。


第1章《孟春纪1》中第1小段,主要讲述,作为帝王,必须严格遵守天道,并且要准时为民祈祷。这里所看到的是,帝王为民赋能,助力民众,这是帝王必须遵守的。

第1章《孟春纪1》中第2小段,我们可以看到吕不韦是多么爱护自己的生命。有这样的一句话:“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大概的意思是:生命源于天地,生命是依靠培养和成长才能成为人的。还有这一句:“故圣人之 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大概的意思是:圣人制约万物,同时也要保全自己的生命。从这里可以看到,吕不韦并不是个疯子,而是一个爱惜自己生命,珍惜自己的人,他并不是一个赌徒,而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



我们再来看第四小段,有这样的一句话:“天下,非 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大概的意思是:“天下不是个人的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这足以看出吕不韦的思想高度,并不是人们所想的那样,他只是为了得到自己的天下。

我们再来看这一句话:“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大概的意思是:天地是多么伟大啊,生育人民而不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子孙,成就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万物都承受它的恩泽,得到它的好处,然而却没有哪一个人知道这些是从哪里来的。这也正是三皇五帝的品德。这里我们开始看到了成全,而成全就是赋能和助力。



当我们看到第5段的时候,就更加明显了。第1句话,就包含了这一切,“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大意如下:天覆盖万物,没有偏私;地承载万物,没有偏私,日月普照万物,没有偏私,春夏秋冬更选交替,役有偏私。 天地、日月,四季施其恩德,于是万物得以成长。

书中还举例道,尧!有十个儿子,他并没有把自己的帝位传给儿子,反而传给了舜;舜!有9个儿子,他也没有把自己的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最终传给了禹。这就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赋能和助力的故事。



紧接着又讲了个祁黄羊的故事。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缺个县令,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平公说;“解狐 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晋国人对此都说好。过了一段时间, 平公又对祁黄羊说,“国家缺个军尉,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平公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晋国人对此又都说好。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这些话太好了!推举外人不会回避仇敌,推举家人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称得上公正无私了。

在这一个章节结束的时候,还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

厨师制作的美食他们往往不敢私自食用,所以他才能做厨师;假如厨师把自己制作的美食都吃掉,这样子他就不能成为厨师。这也表明了,每一个职业都有它的赋能和助力,如果忘掉了这一切,你就是不合格的。

  


从第1章节开始,就用了赋能和助力作为主线,从这里可以看出吕不韦真正的想法,他是全心全意地助力秦国统一天下,为两代秦王赋能的。

我们还常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就是赋能和助力的体现。老师、师傅为我们赋能,家人和朋友为我们助力。当然也有既是赋能者,也是助力者的。

中华文化的底层逻辑就是赋能和助力,只要你是可造之才,就有人愿意给你赋能。

你有能力有能耐,是你的机会,你的身边将会出现非常多助力你的人。

相反,如果我们有机会,就应该赋能给他人;当他人有能耐,有机会,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助力他人。成全和成就他人,同一时间也是成就自己。



这里不得不再提一下鬼谷子,苏秦和张仪这三个人,鬼谷子是赋能给苏秦和张仪的人,苏秦和张仪这是助力天下统一的人。当然苏秦也助力过张仪,苏秦比张仪早下山,在张仪下山的时候,苏秦已经混得非常不错,张仪一心找师兄苏秦谋点官职做。但很遗憾的是,苏秦认为张仪的才能,应该去秦国,帮助秦国统一天下,最终张仪在苏秦的帮助下到了秦国,成为了秦国的宰相,为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打下了根基。这个故事比较长,现在这里也就不讲了,想深入了解的其实可以搜一下张仪相关的故事,就可以了解到了。



从三皇五帝,到战国群雄,再到楚汉争霸,三国时期,隋唐演义,明朝开国,新中国每一个时代都有这样的人。负能量和助力,就是中华文化的底层逻辑。今天在短视频上我们都看到很多这样的人,相互赋能,相互助力,他们都混得很不错。

只要你深刻了解到了,或者做到了,你成长的道路将非常顺畅。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华民族,无论经过怎样的跌宕,最终都能站起来,站在世界的顶端。其他的国家,只要他们下去了,几乎没有哪个可以再次站起来的。

灯塔国能比吗?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

这就是我们的骄傲,不怕讲给你们听。

这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他们想学也学不来。


中华文化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让中国一次又一次强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