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学习笔记(1)
一、运气学说的基本概念
运气一五运六气。
运气学说一我国古代探讨天时气象变化规律,及其对生物、对人体生命影响的学说,其内容涉及到天文学、气象学、生物学、物候学、历法学、医学等学科。
1、五运:
将木、火、土、金、水五行五方之气,分别配以天干,说明形成气候变化的因素,用来推测每年“岁运”和“五季”气候变化。
2、六气:
将存在于空间的风、火、暑、湿、燥、寒三阴三阳六种气候变化要素,分别配以地支,用来推测每年“岁气”和“六节”的气候变化。这是古人从气候的节段区划和特征所总结出的三阴三阳六种不同的气旋活动,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3、运气:
五运六气二者结合起来,可反映每年气候变化空间因素和地面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
运气学说建立的客观依据
运气学说从宇宙节律来探讨气候变化,不仅有着深刻的天文学背景,同时在气象、历法、物候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客观依据。
运气学说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古人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得来的,是古人长期以来认真观察自然界气候变化现象,以及对人体生理、病理方面的影响总结出来的。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气候变化,以及生物对这些变化所产生的相应反应,便是运气学说产出的客观物质基础,因此是唯物主义的。
运气学说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
运气学说是以“人与天地相应”的天人整体观为其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运用了“天地之道”阴阳五行学说,以其为理论核心并运用了脏象、经络、病因病机、病证等理论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以60年为周期的气候运动变化规律和发病规律。并运用天千、地支等作为演绎工具符号,用以推测各年气候变化和疾病流行情况,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运气学说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运气学说尤为突出的反映了“人与天地相应”的中医整体观,突现了自然变化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节律,在《内经》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历史上:
历代著名或有创见的医家(如张仲景、孙思邈、刘河间、成无几、张介宾、吴鞠通等) 无一不重视运气学说。正如成无几所言:“易教本乎五行八卦,儒教存乎三纲五常,医教要求五运六气。其门三,其道一,则不知运气而求医无失者鲜矣!夫别医之得失者,但以类推运气造化之理而明可知矣。”
2、运气学说与现代科学:
运气学说所阐述的内容,属于现代科学的生物钟学、医学气象学、时间医学、物候学等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范畴,随着这些学科的深入研究,我国古代的运气学说已日益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重视,因此对运气学说的发掘和研究,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如何正确评价运气学说:
(1) 体现中医学基本学术理念,具有深刻科学内涵。
(2) 年代久远,历史条件造成其理论和方法尚有一定的局限性,故影响其预测的准确性:
·古今气候变化的差异;
·古今疾病谱的变化;
·古今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
·古今思想观念的改变;
·当代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强调气象因素而忽略地理因素的影响;
·只强调60年的变化规律,但现代研究证实气象变化的多周期性规律;
·60年一周期变化的固定格局,尚不能反映气候变化的不确定因素。
因此应继承其基本学术原理和研究思路,在此基础上发扬完善,克服其局限性,提高其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