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影史考点 | 德国“室内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代表作《最卑贱的人》

2023-09-05 20:58 作者:研必果艺术考研  | 我要投稿

一、德国"室内剧”电影

20年代初期,德国表现主义电影虽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现实,但由于过分夸张,追求“变形"美学,很快就低落了。继表现主义电影之后,在德国文学艺术中出现的”归返内心世界”的倾向与马克斯·莱因哈特室内戏剧的影响下,出现了又一个德国电影流派—“室内剧”电影,开始转向较为温和的写实手法进行创作,抛弃了表现主义电影惯用的鬼怪和疯子的主题,转而关注和描述小商人、农民、工人等小人物命运和生存状态,开创了“室内剧”电影的新格局,这也表明德国先锋派电影开始从表现主义向现实主义的回归。
"室内剧”原来是德国戏剧导演马克斯·莱因哈持创造的一个术语,专指一种供小型剧场演出的,恪守时间,地点、动作三一律的舞台剧。“室内剧”被引入电影后,因其地点 (空间) 较凝固,极少外景,有以戏剧的“三一律”束缚电影时空灵活性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他们能在狭小的空间 (如旅馆、监狱、法庭等)内充分利用布光、机位变化、细节描写等手法,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特别是他们继承了前一时期表现主义电影的某些手法,在深入刻画人物心理方面颇有成效。"室内剧”电影的内容与情节带有某些民主的成分,但它并没有对法制基础进行认真的批判,只是出于生存本能而生发的一种反抗,所以不免带有一种悲观主义和宿命论的倾向。“室内剧”电影更多的是运用自然主义的手法,而不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室内剧”电影的故事一般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剧中人物也比较少,这就要求剧作和导演在制作影片时要利用小道具的作用详细地设计人物性格,演员的演技要严肃,动作要简单自然。二、《最卑贱的人》“室内剧"的代表作是卡尔·梅育编剧、茂瑙导演的《最卑贱的人》(1924),影片围绕社会下层小人物的心理与命运展开,叙述一家大饭店的看门人因得罪了老板,被降为厕所清洁员后的悲痛和绝望的心情,影片的场景几乎都在大饭店内拍摄,但由于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摄影角度与镜头运动,加之强烈的黑白对比影调,取得了很好的电影化效果。例如,开始时看门人的视线是平视或俯视的,被贬后则用了仰视镜头,微妙地体现了人物心理的变化一一从自傲到自卑。另外,饭店大门口的旋转门多次以不同速度和方向旋转的镜头也具有很强的隐喻性,表现人物不同的心情,暗示着命运的轮转。
三、“室内剧”电影的主要特征1.以社会上的小人物和他们所处的生存环境为对象,描写命运的冷酷,揭示社会的矛盾和不平。故事情节力求简单,简单到如同一条新闻;2.动作则完全按照古典悲剧的样式来表现,并采用了时间、地点、动作的“三一律”;3.“室内剧”电影的人物很少,一般无名无姓,只以其职业为特征 ;4.在表演上,要求演员表演严肃平实,避免夸张,又要求少用字幕,力求通过可见的形象来传达戏剧性内容。但囿于无声电影的技术局限,势必造成人物性格过于简单,观众甚至有时无法理解人物的行为动机;5.“室内剧电影”的镜头常常长时间地停留在人物的手势动作和面部表情上,所以镜头有时显得过于冗长和重复。总之,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完整和典型的作品并不多,但作为一种电影风格与手段,表现主义成了德国、瑞典等国电影的传统。它的特殊的用光、夸张乃至变形的造型,出人意料的拍摄机位和镜头运动,在后来的恐怖片、科幻片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不少德国电影人从20年代就开始陆续迁居美国,纳粹政府的迫害加剧了他们的流亡,最终包括朗格、刘别谦、茂瑙、斯登堡和梅育等优秀的电影艺术家,先后聚集于好莱坞,他们逐渐将表现主义和“室内剧”的艺术因素融化糅合到了好莱坞的传统之中,甚至在今天的奇幻、恐怖电影和幻想、灾难电影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表现主义的手法被成功地运用。至于好莱坞的“室内剧”(如《猜一猜,谁来吃晚餐》 、《等到天黑》《小鬼当家》等),也一直是传统的一大片种和样式 。



参考文献


1.电影观念史 新版- 丁罗男著 -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20152.室内剧电影- 皇甫一川 - 电影评介 - 19913.影视学科资料汇评 影视基础理论编- 桂青山主编


影史考点 | 德国“室内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代表作《最卑贱的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