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华晨宇 2017年10月 (wx)明星资本论(下篇):被“低估”的华晨宇

2019-06-29 10:04 作者:乌鸦像写字台么  | 我要投稿

(作者/木子  20171019)

1、被“低估”的华晨宇

      红,满目的红。

     此刻,人声鼎沸,上万人齐喊着一个人的名字:

――“华晨宇!华晨宇!华晨宇!”

     向舞台望去,四面台配上悬空的灯光舞美,恍惚中像是真的来到了火星,而这是火星人们一年一次的重要集会。华晨宇笑着拿起手中的话筒,一句“欢迎回家”又激起惊涛骇浪。

     这是华晨宇出道后的第四年演唱会,2017年10月13日和14日两天,北京五棵松体育馆座无虚席,演唱会线上总观看人数达到405万。

     “华晨宇最近怎么了,我很多朋友不是他的粉,都去看他的演唱会了。”同事突然这么跟我说。

     这让我想起,2016年底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感觉华晨宇其实挺有名气的,但是身边听他歌放他歌的很少,主要是为什么呢?这条问题后来补了一句话“现在是2017年,我身边开始有人放他的歌了。”

     前几天,《中国新歌声》决赛上,扎西平措以一首《齐天》夺取总冠军,而这首《齐天》恰巧就是华晨宇的原创。

     赛后,扎西平措在直播里提到,“编曲的时候刘欢老师说这种编曲方式平时不会用的,他的旋律或者歌曲走调的方式都不是一般的走法,是很独特很另类的。”

     无独有偶,今年的选秀舞台上出现了不少华晨宇的歌,除了《齐天》还有《春》《齐天大圣》《我管你》等,这是新生代歌手中比较少见的,他的音乐开始被更多人认可。

      不过,在明星资本论(1D:mingxingzibenlun)看来,华晨宇仍然是被低估了的。

     首先,毫无疑问,华晨宇的音乐是比较另类的。他不怎么唱情歌,原创音乐多以自我为主题,探索内心或是自我与外界的关系,同时难度又高,所以传唱度一直以来都十分有限。

     而自从《快乐男声》《花儿与少年》以来,他的形象被固化,刻板印象也一直存在。

     2016年《天籁之战》,华晨宇初露锋芒,他改编的《我的滑板鞋2016》《齐天大圣》《易燃易爆炸》等受到颇多好评,大众对他的音乐接受度提高,成为华晨宇扭转刻板印象的契机。

     其次,作为实力派歌手,华晨宇的人气十分可观。在关注华晨宇之后,我们发现,他的微博超级话题常年排在明星榜前十,与李易峰、杨洋、吴亦凡等人热度相当,粉丝活跃度与之无异。

     或许是意识到他身上兼具才华与流量的特质,今年《明日之子》直接邀请华晨宇作为星推官,选拔新人。各大代言纷至沓来,雅诗兰黛、百龄坛、六神、珠江纯生等品牌对他青睐有加。电影、综艺找他写歌,《寻》《齐天》《智商二五零》应运而生。

      就是这么一个先锋音乐+大型流量的组合,华晨宇有了不同于纯歌手或者纯偶像的价值。

2、“我为什么不能引领市场?”

     2016年底,在网易有态度颁奖典礼上,华晨宇被问到,“如果你的音乐不被市场认可,你还会坚持吗?”

      他很认真地回答:

――“我觉得不要跟随市场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为什么我不能直接去引领市场呢?”

     初听这话有些许“狂妄”,但细想却是十分有必要的,利用高人气引领粉丝去听另类独立音乐,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为了能够欣赏他的音乐,我一度想去学习乐理。”一个歌迷这么跟我说。她是今年6月份才关注到华晨宇,此前对音乐一窍不通,却因为他主动去学习。和一般意义上被消费的偶像相比,这才是真正的偶像价值――引领和驱动。

     而华晨宇做过最具先锋性的两件事,第一个是《快乐男声2013》海选时的无字歌,第二个就是2015年在音乐风云榜上表演《癌》。

     这两首无字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就是没有歌词的哼唱,怪异、非主流,甚至会觉得吓人、故弄玄虚,但这其实是一场华丽先锋的人声实验,是他在尝试只用声音表达情绪。

     在一个面向大众的舞台,表演先锋实验音乐,这本身就折射着华晨宇对音乐引领的潜在诉求。继续深究,你会发现,其实引领起源于他的自我认可。

     在《明日之子》里,他曾给马伯骞、孟子坤帮唱,唱罢该他点评时,他说:

――“我很喜欢大家今天的表演,还有我自己的表演。”

    说完耸肩羞涩地笑了,还用双手挡住脸,被杨幂薛之谦揶揄后继续说:

――“我说过,这辈子最大地遗憾就是看不到自己的演唱会”。

      最后,他有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我只是很喜欢我自己。”

     在公众场合毫不犹豫地说出“喜欢自己”,难度如何我不知道,但背后的自我认可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毕竟大多数人会把自我认可投射在外界,而非自身。

     或许是因为华晨宇从小自己一个人长大,所以他比较注重对自己内心的探索,对于外界的判断也是相对独立的、持质疑精神的。

     在《可凡倾听》的专访里,华晨宇曾举过一个例子,牛排比白菜高贵吗?这是外界告诉你的,如果没有人告诉你这些呢?你不知道物价,不知道任何东西,只是有个医生跟你说白菜对身体好,你的认知会是怎样的?

     那次专访他挑战了很多固有规则,海水一定是咸的,晚辈一定不能和长辈相提并论等等,连主持人都说他的逻辑很奇特。但从某种程度来说,他是对的,就像90后、95后开始崇尚自由、反叛,其实就是希望不按照既定方式来活,华晨宇只不过被推到了公众层面。

     所以在我看来,华晨宇其实并不是异类,而是大家习惯了压抑自我,习惯了社会规则,才会对跟自己不一样的东西就要“党同伐异”。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何必要追求相同?

3、他会成为大众偶像吗?

      他的歌词里总是洋溢着自我。

――“只有我,就是我,好奇怪”,“就算被这个世界冷眼被人们所敌对,也无所谓那就请你当我是个异类”。

    事实上,生活里的华晨宇和狂妄、反叛并没有什么关系。

――“从人品上来说我觉得他是个非常好的孩子,没有什么坏心眼,很随和也很有礼貌。”音乐制作人龙隆这样评价他。

     在演唱会发布会后,我们采访了华晨宇将近一个小时,确实,他给人的感觉异常温和诚恳,你能感受到他把对方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聊天的时候可以说是知无不言。

     比如他会直接告诉我们《智商二五零》之前有一版更“坏”的词,只不过怕发不了所以没用。也会吐露自己正在纠结,演唱会是用以前那个无字歌还是都重新创作,甚至还透露《中国有嘻哈》曾想找他写主题曲,他很欣赏那些用中文做嘻哈的人。整个过程就像是在拉家常,他温和到有些软萌。

     他在生活上的口头禅一直都是“随意点”,但这不妨碍他是有态度的,尤其在音乐上,严苛到让人害怕。

    《明日之子》有一期,他要从此前挑选出的12名选手中淘汰8名,其中他可以直接淘汰4名。但那次他破例,超额直接淘汰了6名选手,没给他们留任何机会。

――“年轻人的时间是很宝贵的,你与其今天忐忑地去等待票数结果,还不如花一年的时间解决问题,一年之后重新回来。”

     在之后的决赛赛段中,华晨宇也一直对选手很严,无论是与钟易轩探讨4536251的旋律,还是直接指出毛不易在曲上的不足。后来他对马伯骞说:

――“我对你们的严不及对自己的十分之一。  ”

     其实可以看出,华晨宇对华语乐坛有着一种执着的责任感,他在一个专访中说:

――“有一个事情其实很有意思,很多听歌的人,还有很多国内一些乐评人,之前都会说华语乐坛已死,他们一边这样说,一边去挺那些音乐性上很套路的音乐。”

――“在中国,写一种很好的词配上一个很套的旋律,就会很受市场关注,往往这样的音乐,拿到国外的话,当外国人听不懂你词的时候,纯听你的音乐,听到20秒可能就关掉了。”

     你看,这样的态度早就注定他不可能迎合市场了,但这未必是坏事。

     其实2017年对于华晨宇来说,很多东西已经在慢慢改变了,他说“今年是我最忙的一年”。但事实上,从艺人经纪角度来看,这是他事业进阶的一个体现。

     华晨宇的发展明显可以划分几个节点:《快男》《花少》--《天籁之战》--《明日之子》之后。

     2013年从《快男》出道,华晨宇收获了大批核心粉丝,不过由于他在节目里被营造出的“人设”导致黑红参半,《花少》期间的“巨婴”标签又给他增添了不少障碍。这种大众认知一直持续到了去年的《天籁之战》,这中间华晨宇的粉丝持续增长,但由于缺少大众化的传播,不少路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天籁之战》给了他才华施展的平台,接连几首高质量改编让不少人对他改观。不过参加完《天籁》他就去美国学习了。

     2017年他在综艺、音乐、代言上都有了突破,从《旅途的花样》到《明日之子》再到《天籁之战2》,他的国民度进一步提升,专业性越来越得到认可。

    《寻》《齐天》等高质量新歌的问世,让更多人开始听他的歌,也让华晨宇一下成为“选秀歌曲库”。而今年华晨宇的代言激增,尤其是雅诗兰黛的代言,让他的商业价值得到了彰显。

     其中《明日之子》里华晨宇首次担任星推官,其类似导师的身份和专业度颇高的点评,开始让大众正视他的实力和才华,甚至是作为歌手的地位。虽然不少歌迷不满《明日之子》给华晨宇带来的争议,但不能否认的是,它让更多人开始正视华晨宇。

     在我们看来,华晨宇下一步的事业进阶,取决于让人更多人认识到他的价值――作为歌手、作为偶像的双重价值。

     讲了那么多,以我对华晨宇粗浅的了解,他可能只会付之一笑,不甚在意,毕竟他对做明星没什么执念,甭管是一线还是十八线,于他而言都没什么区别。

――“如果有一天,大家不喜欢听我的音乐了,那我就退出这个圈子。”

      说这话时,他依然会从容地笑着。


                                    end

华晨宇 2017年10月 (wx)明星资本论(下篇):被“低估”的华晨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