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教授:药物研发需要寻找新的创新点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白血病、淋巴瘤的诊疗水平,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和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主办,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第二十五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2022年CSCO学术年会哈尔滨分会场、第十届CSCO白血病·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学术会议、第七届抗白血病·淋巴瘤国际高峰论坛暨CSCO白血病&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巡讲——哈尔滨站”于11月10日在哈尔滨拉开帷幕。
CCMTV·血液频道特邀CSCO监事长、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接受采访,对CSCO年会哈尔滨分会场整体概况、ADC药物研发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药物临床应用技术规范(2022版)》背景进行了总结。
第25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2022年CSCO学术年会哈尔滨分会场、第七届抗白血病·淋巴瘤国际高峰论坛于11月10日正式开幕,作为大会主席,请您介绍哈尔滨会场的整体概况及大会期冀/大会总结。马军教授:非常感谢CCMTV临床频道的采访。原定于9月14日在厦门召开的第二十五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由于新冠疫情的变化调整为北京、上海、济南、哈尔滨、广州五个分会场。
哈尔滨分会场主要是以院士论坛、白血病·淋巴瘤、肿瘤相关性贫血/肿瘤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儿童血液和UCLI-CDE专场为主。10日上午我们举行了院士论坛,共邀请五位院士进行主题内容分享,同时邀请二十位领域顶级专家进行点评,包括了张学院士分享的《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的确定》、于金明院士分享的《精准肿瘤学新实践》、樊嘉院士分享的《肝癌外科治疗技术及策略进展》、徐兵河院士分享的《中国抗肿瘤新药研发的现状与挑战》以及王晓东院士分享的《BTK抑制剂在治疗血液肿瘤的应用及进化》。
10日上午同步召开的还有CSCO白血病·淋巴瘤专场,加上10日下午和11日的七个会场,两天共有100多个报告和点评和讨论,相信大家一定收获满满。从线上数据来看,今天上午这两个会场的观看人数就已经超过了8万人次。
值得一体的是,除了国内专家,我们还邀请到国际著名淋巴瘤专家,前国际抗癌联盟主席Franco Cavalli教授针对侵袭性淋巴瘤的特点进行讲解。弗吉尼亚大学癌症中心Owen A. O'Connor教授从多方面介绍了PTCL的新进展,更有来自韩国、日本的血液领域专家分享学术进展,互相交流。
除此之外,11日的大会报告专场还邀请到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杨志敏部长、高晨燕部长为代表的多位药审专家,针对中国血液肿瘤创新药审评情况及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等新药新疗法的研发进展及指导原则进行系统介绍。
本次会议的主题强调创新,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没有创新的肿瘤药物出现就没有肿瘤治愈的可能。大家要携起手来,奋力走出创新发展之路。
我想通过10-11日哈尔滨分会场的各类专题报告,大家一定获益良多,同时对于哈尔滨地区血液领域的诊疗进步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非常感谢国内外淋巴瘤、白血病专家以及药学专家的全力支持,2022年CSCO学术年会哈尔滨分会场和第七届抗白血病·淋巴瘤国际高峰论坛一定会获得巨大成功。
#2022CSCO年会#如何在“ADC热潮”中脱颖而出
中国医药创新市场的国际化仍是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对于国产ADC 药物突围而出有哪些建议?如何理解和看待ADC药物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马军教授:1960年,费城染色体的发现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为“癌症是一种基因驱动病”找到了确凿的证据,为97年伊马替尼(STI-571)的发现提供了理论基础。2001年FDA正式批准伊马替尼用于CML患者的治疗,使白血病、淋巴瘤成为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能够全程管理的疾病。
回顾靶向治疗的研究路程,1986年,美国FDA批准上市了第一个单克隆抗体药物莫罗莫那-SD3,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开启了药物治疗一个新的征程,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时代来临。第二个单克隆抗体药物是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开创了靶向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先河,联合CHOP方案可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获得70%的临床治愈。
随后小分子药物、ADC药物等新型抗肿瘤药物呈井喷式发展。就ADC药物来讲,最早的ADC药物率先在血液肿瘤领域兴起,并且已经取得较多治疗突破。第一代ADC药物以靶向CD33的吉妥珠单抗为代表性药物,是唯一一种以CD33为靶点的AML治疗方法,第二代ADC药物以靶向CD30的维布妥昔单抗为代表,已经在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及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中展现出非常好的疗效。
ADC药物如今已遍地开花,目前全球共有42个ADC药物已获批上市,其中3个应用于血液肿瘤的ADC药物已于中国获批上市。但当前的问题在于国产创新药物研究过于同质化,研发药企陷入同质化竞争,如何破局成为突破关键,我个人认为药物研发需要寻找新的创新点,只有真正的创新药物才能走向肿瘤治愈的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创新药物出现,使肿瘤患者真正获益。
#2022CSCO年会#CAR-T细胞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技术规范白血病淋巴瘤专场中发布了2022版《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药物临床应用技术规范》。请您谈谈制定这一技术规范的背景?旨在解决哪些问题?对CAR-T细胞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有何指导意义?马军教授:CAR-T疗法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卡尔教授于2012年研发,进入临床。此后CAR-T细胞疗法成为血液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CAR-T细胞疗法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球涌现,截止目前全球共7款CAR-T免疫细胞疗法获批上市,已有2款CAR-T治疗药品——复星凯特的阿基仑赛注射液和药明巨诺的瑞基奥仑赛注射液在国内上市。
众所周知,CAR-T作为一种细胞药物治疗方法,是将患者的T细胞在体外经过基因修饰之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发挥抗肿瘤活性,需要全程化管理以实现治疗的有效性。因此为了推动CAR-T治疗的临床规范化应用,加强医疗机构对于恶性血液肿瘤的诊疗及管理能力,促进创新肿瘤药物产业的发展,我们今天正式发布《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药物临床应用技术规范(2022版)》。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药物临床应用技术规范(2022版)》作为国内首个在全流程中明确多团队职责的CAR-T药物临床应用技术规范,对CAR- T治疗规范化、全程化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我想这就是规范化的开始,只有规范,患者的生命才能有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