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聊一聊一些荧幕和现场背后的音频故事(29)--坚持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的乐器都怎么了

2020-07-31 22:08 作者:盲人号  | 我要投稿

乐器不同于金属件,乐器的主体是木材/铜,钴镍,这些反射驻波不那么”积极“的材质构成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盘乐器“这种说法的存在哪,

这次来调侃下这个现象,

我们曾经用一个专栏,简单解释了下什么是驻波,那么,回到原本的话题,木材/合成材料和金属在反射特性上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声音是传播中的能量,它的大小由单位面积上施加的功率来测定,单位是W/cm^2,声压强可以用仪器测量来获得

声能以波的形式存在,具有频率(f)、声速(c)、和波长(λ)三个物理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c=f×λ。


频率(f)是单位时间内质点振动的次数,一般以每秒振动次数表示,以Hz为单位,每秒振动一次为1Hz。


声速(c)是单位时间波动传播的距离,常用单位为m/s。在不同的媒介中,传播速度也不同。


波长(λ)是波动传播过程中相邻的两个周期中,对应点的距离或相邻的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常用单位为mm。


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新兴材料的前提下,大家最终选择用来制作乐器的材料还是一些木材和金属钴镍,铜,这些材料 ,而不是一些合成材料和不锈钢之类的那


这就和我们材料的声学特性有关了

乐器中常用的金属件有钴镍,铜,铁,塑料,动物骨等等

自然的,它们的声波反射特性也不同,

铜是这里面最积极的,所以是很多复古型电吉他琴桥的常用材料

他会有非常良好的反馈

相对应的,其他在反射上都不会有非常明显的特征,都是越稳定越好的材料

桃花芯木是一种密度非常大的木材,它其实很不愿意去反射声波,所以反馈上低频偏多

枫木的密度整体偏小,它会非常积极的去反射高频驻波,也让整体声音更加明快

1.老化,

木头和金属在空气中和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因为气温,空气湿度,使用情况发生不同程度的老化,一方面是木头的含水量,如果气候潮湿就会变多,如果气温变高就可能变软,然后是金属件则是会不同程度的氧化


整个过程中,金属件的高频反馈会变少,让中频变多,木头在老化的过程中会变得不那么脆,这个过程在拨弦乐器,弓弦乐器,钢琴上的体现就是, 因为拉住弦的力量变少了,所以乐器整体带来的共振开始变多,低频量也开始变少,整体声音会更加的开放

管乐器的老化过程会增加整体的共振,让原本干涩的声音添加更多整体的共振,更有“韵味”


木材主要由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组成。所有的木材都会逐渐失去半纤维素(一种可溶性多糖),半纤维素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蒸发掉。一旦半纤维素像烟一样消散,木头就会变得更轻,但它仍然很难支撑弦的重量。振动更自由,所以乐器的声音更大,它可以与之前被屏蔽的频率共振。


2.受潮

受潮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对乐器有不良影响的,因为作为乐器主要材质的木头含水量的增加,它的反馈整体都会变少,声音倾向因为会缺乏驻波而变“闷”

3.电声乐器

电声乐器的老化大部分是在其电路上,如果是单块类的老化,那大部分是pcb上焊接的问题或者单纯的,就是电容的劳损和放大管进入了老化期,

带来的影响一般没有好坏,因为很多电声乐器的声音都不是非常纯粹


老化带来的一些问题

环境适应性,

就像是物理结构变得不一样之后的乐器声音反馈会变得不一样,一个长时间适应了高湿度的乐器带到一个干燥的环境中就会有变形的可能,裁剪自不同产地的木头在干制后可用的部分和形状也存在的个体化的差异,这也是所谓个人制作的手工乐器在工艺合格的前提下会更能体现当前木头的素质的原因。

生锈和音准问题,

越是新的乐器, 音高越准,弦的张力趋于稳定,越是年代久远的乐器的乐器弦的张力就会变小,让8度音准变得不够稳定


人为使用导致乐器老化的过程常常被大家戏称为“盘乐器”,因为整个过程就是在使用中的让一个乐器的物理结构老化而已,但不可否认是,我们理解里被大家熟知的声音,都是这些乐器在使用到了一定老化程度后达到的声音反馈,无论是否被所有人喜欢,这都是整个乐器最好的状态,所以如果你也喜欢玩乐器,在你手上的家伙不是玩具的前提下,出不了好声可能是因为你还没和他混熟哦~



聊一聊一些荧幕和现场背后的音频故事(29)--坚持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的乐器都怎么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