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的肥瘦到对人类社会的思考
我们通常会看到一种客观表像:在陆地上 ,通常食肉动物会比较瘦,而食草动物会比较胖。有人会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我也在想这个问题。 人特殊,但终究还是动物,不过人是杂食性的。 看动物世界,有时候真觉得这个生物世界蛮残忍的,生物之间每天都在厮杀。他们也是为了生存,必须那样。而且,食草动物大多是食肉动物的食物。他们吃草,他们再被吃肉的吃。我并不知道为什么食肉的不能改为吃草,有时真的厌恶食肉的动物。 可是仔细想,食肉动物也挺不容易的,他们为了食物也是拼了命。有一个记录篇,一只花豹为了追一只小鹿从断崖一摔而下。花豹抓到了小鹿,自己也摔了个半死。这不是个例,他们一类动物大多这样,获得食物几乎九死一生。, , 食草动物的食物获取方式较为简单,并且资源也相对充足。当天气与气候较好时,植物遍地都是。因此,食草动物食物资源十分充足,反而是食肉动物的资源和来源都较为有限。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比如生物因还有环境因等等,其实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之间的肥瘦问题,与食物资源有着很大一定的关系。动物界的所有生物要解决的最基本问题不是都是生存问题。 在食物链上,人们往往把食肉动物放在食物链较顶端的位置,认为他们,是一块区域的霸主。但是站在这种食物链顶端的位置,是需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最现实的问题,他们往往会很长一段时间的挨饿。当生物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大多数的生物会寻找办法摆脱这种威胁。举个例子,狮子会捕杀野牛来当做食物,但是在客观上,野牛的体型比狮子要大许多,或许野牛会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因此,他们学会了反击 。正因为这样,狮子捕杀野牛的过程,就成了一个以伤换杀的过程,结果是狮子捕到了猎物,野牛也死亡,但狮子会受伤,而且,不排除有野牛直接把狮子杀死的情况。再如,豹子喜欢捕杀小鹿,但小鹿并不会任他们随意捕杀,为了摆脱豹子的威胁,小鹿有了飞快的速度,因此,豹子很难抓到鹿。那么豹子也会做出两种改变,一种是继续提升自己的速度,另一种是不抓比较年幼的小鹿。从以上例子都可以看出,类似的食肉动物,他们不刷礼物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 ,甚至会丢掉性命,因此,他们要保证的就是基本的存活,而不是食物的充足,这样,他们也就没有精力把资源放在身体胖或瘦的问题之上。食肉动物长期性的要把体能消耗在捕捉食物上,而食草动物的体能大多情况下,只有在避免被捕捉时才消耗一些,其余的都放在吃喝之上,因此,他们会比较肥大。 那么资源的多少问题,放在人类社会又会怎么样呢?将资源问题放在人类社会,就不是生存资源的问题了。人类社会是一个很复杂的综合体。因此,在资源问题上,除了生物资源以外,还有其他的一系列资源,例如学习资源、经济资源、人脉资源、信息资源等等,在不同的职业之下,又有许许多多的不同的资源划分。人类与其他动物比起来,他真的显得十分的特殊,他们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与创造之下,从动物中脱颖而出,还建立了人类社会体。人类社会真的不只是社会,他是一个特别复杂的体系。每个人都会在这个复杂的体系当中发挥出不同的枢纽作用。当然作用有大有小。 人类其实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学会了协作。一个人类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一个人类团体,就显得十分的不同,只要人足够多,他们的力量就是无穷尽的。(当然,他们还要学会如何协作)人类从一个个很小的协作体逐渐扩大,不同的协作体又重新组成一个更大的协作体。在这样的协作之下,人类很早就摆脱了最基本的生存问题的危险,而且食物资源甚至还有过剩的情况。摆脱生存问题之后,人们有更多的心思放在别的问题上。就这样,人类渐渐变得聪明,有了创造意识,思考意识等等,这个过程马克思有所研究。 资源变多,就需要有人管理,在管理过程当中,又产生了私有的思想。因此,站在管理层的人,他们开始占有他们所管理的资源,私有制就在这样的占有循环之中产生。就这样,人们交出去的资源不再属于自己,又开始为了生存而努力,就这样,生存问题又成了一些人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今天,社会形势在变化,社会人口也在增多,私有制出现之后,资源的分配就变得十分的不均。而我们追求的社会主义,至今也还处于初级阶段。想要生存问题,从人类社会消失,就要保证资源足够充足,而且管理资源的人,要拒绝私有。在我看来,我们追求的共产主义,从某种角度上讲,其实对原始社会的回归。 人是无法摆脱兽性的,私有制的产生,让人更加无法摆脱兽性。从野兽到人,在有人的人性到兽性,又在兽性中寻找着人性,这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