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借题发挥】对上一篇的补充:从“人物的完成”谈到“何为不傲慢”

2022-10-21 18:22 作者:Giraffowl_隔热服  | 我要投稿


上一篇没有聊爽,再延伸一点。



在上一篇中,我们聊到了跋涉的几个阶段:

(苦难、幻想、挣扎、明悟)重复。

因苦难而不甘,因幻想而起步,因挣扎而痛苦,因明悟而坚定。又因新的苦难而重复。

要知道,活动篇幅有限,很少能完全展示一个角色的全部四个阶段。目前的例子主要还是玛恩纳和安多恩。所以他们的经历和形象都因复杂而饱满。而更多的情况一个角色在一个活动中往往只能完成一步。

比如流明在《愚人号》,就是从苦难中因幻想迈出第一步,不愿意在躲在别人身后。

比如赫默在《孤岛风云》,就是刚走出第一步就遇到缪尔赛思这种级别的老手,在最后害怕得几乎站不稳,但还是走了下去。

又比如艾莉妮,在《覆巢之下》,她只是在现实与幻想之间挣扎,而到了《愚人号》,她才中找到新的方向。

还有《长夜临光》中的临光,跳过了前面所有阶段,主要展示她目前最新的明悟,通过一场场文武兼备的比试,表明她的理念是能经受起现实不同角度的拷打。

所以,这个框架的其中一个用法就是,确认一个角色在ta的跋涉中,走到了第几步。由此,便可以避免想象力被束缚在眼前的故事中,而有一个更周全的认识:对于已完成的角色,能通过想象他们此前的跋涉而理解其厚重;对于未完成的角色,也能更加包容,并期待他们之后的闪耀。


戏内戏外的傲慢

上一篇我们同样说到,《明日方舟》道德观中的最高要求:不傲慢、负责任。作为最高要求,能达到的自然也就只有完成了一轮以上跋涉的角色。

流明、瑕光、杜遥夜、龙舌兰,都是刚刚走上旅途的角色。他们还没看见大地的全貌。不靠盲信,甚至举步维艰,就更别说要求他们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说所做会有什么后果了。

菲亚梅塔、多萝西、斯卡蒂,都是刚刚摸到一些门道、在漫长的挣扎中找到一点新方向的角色。她们对生活、对世界的新领悟还没有得到展示的机会。而这一点点领悟,往往都是在相应剧情中的最后才获得的。而在获得那一丝领悟之前,一个挣扎中的人,连自己都无法确认什么是正确的。他们言不由衷、行动带来祸害,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些角色塑造未完全、仍未成熟,甚至理念和性格上也因此有不小的瑕疵。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都很正常。谁又能要求别人一定要喜欢或者不喜欢某个人呢?

只不过,无论如何,以一个更包容的视角来看,他们的未来还有更多的故事,充满可能性。而这份可能性也就是所谓“希望与存续”。这就把话题推进到下一个阶段:读者的傲慢。


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六祖坛经》

扯了这么多,不过是想说,即便是作为读者,傲慢要不得。不要瞧不起刚起步的人,那可是“无量无边罪”。

什么是读者的傲慢?

“认为自己的理解是绝对正确的”便是傲慢,“认为自己认同的道德是最高的道德”也是一种傲慢。这两点傲慢结合起来,就会成为

因为在我的理解中,这个角色和我的道德不符合,所以ta有大问题。

这也就重现了《信仰号街车》里的那个寓言故事:

席德佳    殊不知他所看到的并非壁画里的恶兽,而是教堂摆件和烛台的剪影恰巧给了他这样的错觉。他甚至都登不上大雅之堂,却能从他所见的浅薄碎片中,拆解出更浅薄的见识。

不是说“不准讨厌”。毕竟谁有资格说“不准”呢?我还“不准不准”呢。

但值得多想一层的是:我所讨厌的东西,真的是以我所理解的方式存在吗?还是说,我讨厌的是误解和偏见造成的幻觉(剪影形成的“恶兽”),而不是我所声称的那个对象(壁画)?



跟得上吗?话题的展开要加速了。

然而,这是第四面墙外对墙内事物的傲慢。这还并不是最难克制的。只需要在阅读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只需要在自己的理解和剧情出现偏差的时候,愿意修正自己的观点,就好了。把自己的姿态放得比作者低一层,便能避免因为偏见而产生的傲慢。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来读故事就是为了看到自己干想想不出的东西呀,那当然是需要首先把自己的姿态放低。至于读完之后喜不喜欢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只是不想因为傲慢和偏见而错过美好的事物罢了。】


“戏外人对戏内故事的傲慢”好解决,最难克服的傲慢在于戏外的人之间的傲慢——

是的,我的专栏也不时会透露出一种傲慢:“我看懂了,其他人没看懂”的傲慢。尽管我已经刻意避免了,有一些语气方面、用词方面、内容方面,都不能说我就做得很好。



恶意的土壤

凯尔希  讽刺的是,在一个坏的世界里......我们也不可能是好的。 

互联网上鱼龙混杂,某些情况下甚至说是乌烟瘴气,这一点已经不需要我再多加论述。当然不能否认有气氛很好的社区,有些内容创作者的评论区确实也充满了友好和愉快的空气。但是,互联网上没有“永不陷落”的拉特兰。

一方面,没有准入门槛的社区拦不住心怀恶意的人(拉特兰有守护铳)。同时,由于需要处处提防可能存在的恶意,没有恶意的人也会变得敏感和易怒。(拉特兰有共感)另一方面,已然确认的恶意目前也没有驱散的办法。(拉特兰有堕天)


有毒的土壤上只能生长出坏的作物。除非有人去翻动土地、改良土壤。但一个生长在有毒的土壤上的人,凭什么觉得自己可以免受其影响?

“当一个人对网民发表什么批评的时候,大概率这个批评是自指的。”这是我和朋友的观察所得。和西里尔对卡西米尔的理解(《日暮寻路》)、和凯尔希的台词异曲同工。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很糟糕,那么凭什么认为自己可以是超然的存在?


什么是“戏外人之间的傲慢”?

“认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是绝对正确的”便是傲慢,“认为自己认同的道德是最高的道德”也是一种傲慢。

这两点傲慢结合起来,在戏外也可能会重现《信仰号街车》里的那个寓言故事。我们又怎么能通过三言两语的交谈知道,和我们意见相左的人是不是想得比我们自己还深入?如何确认我所理解的、不认同的观点(影子形成的“怪物”)真的是他所表达的东西(“壁画”)?

同时也呼应凯尔希在第八章的另一段话——她解释为什么当时会选择辅助乌萨斯人研究石棺,而不是重新掩埋它。

凯尔希  博士,有的人对他人施暴,对他人施加极刑,仅仅是因为并不认识对方。

凯尔希  一个人可以毫无顾忌地杀死另一个人,只因为自己对对方一无所知。

凯尔希  如果我们知道了他们身上的一切,我们会有所长进吗?

凯尔希  还是说,就因为他们有了更多的身份,他们的作为将被忽视,他们将被粗暴地审判,仅仅是因为身份就有罪当惩或是无罪当释?

互联网上,互相之间的“无知”既是我们矛盾产生的关键,但破除掉它也不见得能解决问题。


戏外的我们又该如何互相相处?

一方面,如果因为体谅一个经历不足人的人的幼稚,而包容他的冒犯,难道他的冒犯就可以当作没有发生?当然不行。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普通的小孩,既没有特意追求伤害别人,也没有更深刻的思考,那么就应该对他无意的冒犯报以彻底且持续的谩骂?这似乎也不应该。

鄙视链无处不在,有一点点占理就四处迫害别人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更别说各种刷屏、反串、以及更离谱的行为。小部分人的恶意带来伤害,伤害促成仇恨、仇恨形成连锁,坏的作物埋在地里,进一步毒害这片土地。

苦暗和傲慢触目皆是,我们又该如何面对?


如果我在这里给出一个答案,并要求大家跟随、谴责那些不遵守的人,这算不算一种傲慢?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所追寻的不过是一种过时的幻想,一如腐朽的卡西米尔骑士传统、拓拉最初追随的梦魇可汗的幻梦?

那么,同样道理,《明日方舟》这个故事讲这么多理想主义的故事,会不会又是一种傲慢?又或者是在缅怀一种过时的幻影?

在任何理性、信条、大道理介入之前,对这些问题你又是怎么想的?如果说,目前的现状就是“应当如此”的,你愿意接受吗?

如果可以不考虑合不合理、持不持续,只考虑喜不喜欢、甘不甘心呢?



“所谓骑士……”

虽然理解,但是不甘心。

虽然这样很合理,但是不甘心。

虽然我没有办法,但是仍然不甘心。

虽然我能从中获利,但还是不甘心。


而这份不甘心,便是众多跋涉的起点。

(当然,如果不觉得有问题的话,自然也就不会跋涉——

“他们不是想要使用暴力。他们只是没机会了解其它的手段。(凯尔希)”。

“那时人们笃信自己困于黑暗……(《日暮寻路》)”而只有认为自己身处黑暗的人才会主动寻找光明。)


(西里尔)如何直面痛苦和黑暗,代代族人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玛嘉烈她选择了最不现实的道路。

(西里尔)她.....你的姐姐有和你说过她对骑士的看法吗? 


玛莉娅    “所谓骑士,是照亮整片大地的崇高者”......


(西里尔)呵呵,她年纪轻轻......

(西里尔)就想成为光。

(西里尔)就想驱散苦暗。

也该揭晓了, 本篇的目的是打算从“感性体验”而不是“理性分析”的角度,向各位展示我对《明日方舟》的理解。比起上一篇,这一篇会更能勾起各位读者的情绪感受吗?结合现实互联网的体验,这一次能更加明白《明日方舟》一直以来的故事和思想吗?

在这里选择玛嘉烈作为例子,并不是我想成为她,我也无意照亮整片大地,我就是一个臭打游戏的。主要是觉得这个形象最具有力量,驱散一下前面沉重的气氛——现实远说不上完美,但也没那么糟。

不甘心的人有很多,他们在故事中和现实里的各处行动着。


玛嘉烈只是其中之一,“照亮大地”的口号只代表她自己。但她身上也有更普适的东西,即如何区分“傲慢”和“坚守美德”。

还记得之前的专栏中,玛嘉烈和切斯柏的区别吗?因为自己的理念而强制地把人卷入风险中,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傲慢、也是苦暗的一部分,就像是切斯柏最后的计划。但彰显美德,而和同道中人互相鼓舞,则是另外一种性质的行为。就像玛嘉烈和闪灵之间的关系。

或许,这就是《明日方舟》给出的,关于如何面对苦暗的提议:明晰并践行自己的信念,但并不对他人指指点点。(至于那些想要改变别人的角色,他们的行动也不是躲在安全的地方,隔着城际网络指指点点。而是连横合纵、剑指卡兹戴尔。)

而当你尝试践行的时候,就会遇到更多的困惑、麻烦、困难、犹豫,那时候,想必你会对《明日方舟》其他部分的故事,有更深刻的体会——

那便是只属于你的跋涉。



应用:《淬火尘霾》阿勒黛

不说那么远了,诸位在现实的经历可能比我还复杂,各位对生活的体会说不定比我还深刻。而且《明日方舟》说浅不浅,但也没有说深到可以囊括一切。毕竟讨论的大多是成家之前的青年关心的话题。

无论如何,你们肯定不是来看我聊人生的,意思表达到了后,还是回到故事中来。


一个框架如果只能解释老旧的东西,那么作用时有限的。那如果我们用这个框架去套最新的角色呢?

  • 阿勒黛算是跋涉过吗?她完成了吗?

  • 她为什么会如此服从开斯特公爵呢?(根据铁公爵最后的台词,阿勒黛背后的应该就是开斯特公爵。)这是盲目,还是某种认清现实的无可奈何?

  • 阿勒黛一直以来的痛苦是因为什么呢?是鸿雪的那种想不通、放不下吗?还是某种更直白的东西?

  • 阿勒黛最后的觉悟有应该如何理解呢?


评论区见!

【借题发挥】对上一篇的补充:从“人物的完成”谈到“何为不傲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