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到底讲了什么?什么是道?什么是无为而治?道德经解析

一.背景介绍
1.

春秋出现是因为周王朝衰落,民国形成是因为清政府落幕。由此可见,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2.思想家们提出的救乱之道
孔子儒家-仁义礼智 贵族
商鞅法家-大战不可避免,早晚都要发生 君主
从历史角度看,没有孰对孰错,只是角度不同

二.道家
1.想要找到问题的关键应该从天地的角度看,即“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先要放空自己的想法,甚至忘记个体的存在,以天地角度思考问题,之后带入自己的想法,以个人角度找到问题关键

2.“道”的观念
(1)何为道
道在古代指路-———正确的方法、规则

(2)“道”之“不仁”

不仁既不是仁爱也不是暴虐,而是处在仁爱与暴虐之间,代表一种绝对的公平
天上没有神明,有的只是无形的规则,没有感情,不懂仁爱,主宰万物,却从不干扰,让万物自然生长
(3)道法自然

(下面的断句才是正确的。法—效法)
道遵守自然的规则,道等同于自然,自然在我们的身边
(4)无为而治
无为≠无所作为
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处于有为与不为之间
不加以约束也不强加干扰
3.道的真相
(1)


存在天道与人道两种运转方式截然相反的规则
天道损失多的补偿少的,人道损失少的补偿多的
(2)由熵增定律引发思考
①熵增定律概述
生命以负熵为生,要学会对抗熵增

②对抗熵增是否正确
•人类拼命熵减,让无序变得有序,最终却导致更大的混乱,这就是人性最大的弱点。对抗熵增的同时也在违反天道

•物极必反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那些难以得到的东西都是圣人标榜出来的
(个人认为此处应该是指“圣人”的概念不死则大道不止而非是圣人标榜了难以得到的东西。不过和up主一样,落脚点都在要消除这些难以得到的标准和概念)

•无为与不争
顺应自然才能得到真正的长久。放弃熵减,达到不仁,就不会出现社会矛盾激化,不会出现利益带来的纷争
(3)实践——小国寡民(道家思想中最理想的状态)
顺应天道,人人平等,资源分散
此时像天道一样损失有余的补充不足的就是解决纷争的唯一方法
(这里up的观点和曾仕强教授的观点稍有出入,可以比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