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气候变化并不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导因素

2022-01-29 18:15 作者:中国绿会  | 我要投稿

最新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威胁”的观点尚未成熟。通过整理自1900年以来脊椎动物灭绝的原因,来自IUCN红色名录的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威胁信息,以及当下对气候变化和人类威胁相关性的研究,研究团队发现,气候变化虽然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高度相关,但栖息地的破坏和过度开发才是目前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研究团队发现,自1900年以来,在野外灭绝的12种两栖动物的27个灭绝原因中,仅有11%的灭绝原因和气候变化相关,而有37%的灭绝原因和栖息地丧失有关。之后,在针对9种爬行动物、42种鸟类和21种哺乳动物的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气候因素在这几类动物灭绝原因中的占比仅有12%、3%和12%,而栖息地丧失这一因素在这几类动物灭绝原因中的占比则为29%、35%和37%。很明显,在这几种情况下,栖息地丧失比气候变化更容易导致生物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减退。同时在对IUCN红色名录的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受威胁信息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通过评估现存脊椎动物种群三代以及十年期间种群数量的下降原因和趋势,研究团队发现,人类进行的农业(作物生产、畜牧业、水产养殖和树木种植)和生物资源利用(过度狩猎)是导致脊椎动物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图b1)。而气候变化作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其影响力远远低于人类对于土地开发和生物资源的利用。最后,通过对气候变化与其他人为驱动因素的未来影响的比较研究,研究团队发现,在进行的44项研究中有61.4%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由传统的人为因素(栖息地丧失、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和森林砍伐)导致。这一比例远高于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固然重要,然而,它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影响远不如栖息地的丧失和过度开发那样“迫在眉睫”。基于研究和分析,研究团队提出,当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必须重新重点关注栖息地破坏和过度开发的问题。对该问题的关注,不仅是当前保护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的关键,更是扭转气候变化唯一可行的、较为经济实惠的全球战略。研究者Maxwell及其同事使用数据集得出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由以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和过度开发为主的几项重要人类活动共同造成的”这一结论。因此,他们敦促保护主义者做出更大的努力,来减少现存的威胁(非法狩猎、野生动物贸易),通过更高效和本地集约化耕作的小规模农业,根除外来入侵物种,逐渐恢复栖息地。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团队认为,减缓热带森林砍伐速度以及减少野生动物贸易,也将显著降低未来病原体爆发的风险。当下, Covid-19病毒大流行已经造成1000万人死亡,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研究团队认为,减少热带森林砍伐将同时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威胁,并降低未来病原体出现的风险。他们还提到,减少热带雨林的砍伐在为保护生物学创造一个“三赢”局面的同时,将会引起更多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对保护生物学的关注和研究。相比之下,将气候变化视作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威胁的误导性关注,会破坏保护生物学作为一门循证科学学科的可信度。同时,他们还提到如果我们有足够富余的生物多样性来净化大气和储存碳,那么气候变化是可以控制的。灭绝是不可逆的,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和过度开发是其主要驱动力。

原文出处: https://doi.org/10.1111/conl.12868

 

译/郭书睿(Michelle)

—— 译者系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CBCGDF)国际部与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BNU-HKBU UIC)全球化与发展(GAD)专业联合发起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

审/Samantha

 

Caro, T., Rowe, Z., Berger, J., Wholey, P., & Dobson, A. An inconvenient misconception: Climate change is not the principal driver of biodiversity loss. Conservation Letters. 2022; 00e12868. https://doi.org/10.1111/conl.12868


气候变化并不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导因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