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非两开花(上)-东方红2型内燃机车
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为了防止美苏之间的核战争以及侵略战争对中国沿海地区的工业体系造成影响而开始了著名的三线建设。同时,铁道部也在1964年决定将戚墅堰机车车辆厂的内燃机车制造部分、四方机车车辆厂液力传动和齿轮装置制造部分以及戚墅堰、大连、天津、南口四家工厂的柴油机配件制造部分迁往西南地区,并决定在当时的四川省广元县(今广元市)建设内燃机车制造工厂。
1965年,铁道部决定将内燃机车制造企业选址改为资阳县(今资阳市)并在1966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内燃机车制造企业的建设。这便是与北京二七机车厂和四方机车车辆厂在液传内燃机车研制领域齐名的资阳内燃机车厂。
研制
1971年,资阳内燃机车厂基本完成建造。为了尽快为了选定工厂上马试制第一种车型,资阳内燃机车厂和资阳内燃机车厂开始联合在四方机车车辆厂出口非洲的东方红1型内燃机车的基础上研制调车及小运转的东方红2型内燃机车。



1972年,资阳内燃机车厂在兼顾厂区建设的同时也完成了柴油机配件的生产线。
1973年6月,资阳内燃机车厂完成了首台12V180ZJ型柴油机的试制工作。

同年9月12日,资阳内燃机车厂再次完成了第一台SF2010-2型液力变速箱的设计制造。
1973年9月18日,资阳内燃机车厂成功制造出首台东方红2型内燃机车,这台机车也成为了资阳内燃机车厂生产的首台内燃机车。时任交通部副部长李克非为机车剪彩。


东方红2型内燃机车采用一台12V180ZJ型柴油机,功率1075马力(800KW)。机车最高运行时速62km/h,轴式B-B。
由于东方红2型内燃机车出厂在“特殊时期”,因此关于这款机车的试验过程并未太多记载。

运用
东方红2型内燃机车初期研制目的是为了满足厂矿企业的轻型调车机车使用,但大部分后来却配属各地的铁路局担当干线车站的调车任务。






局限
由于东方红2型内燃机车初期设计用途是为了用于工矿企业的调车及小运转用途,因此在国铁干线运用中被司机师傅们普遍反映其“拉不动、停不住、跑不快”。
1975年,资阳内燃机车厂在东方红2型内燃机车的基础上研制了东方红5型内燃机车。

同时,东方红2型内燃机车据说可根据改造为东方红5型内燃机车(车号以2开头)。


逐步退役
随着机车的逐渐老化以及更大功率的调车机车的出现,东方红2型内燃机车开始逐渐退役。



结语
在资阳内燃机车厂的历史上,东方红2型内燃机车的地位举足轻重,同时,东方红2型内燃机车也以自己的方式在中国铁路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完)——

参考资料:
《铁路机车概要1990年版》
《我国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廿五年》
《四方机车车辆厂志(1900-1993)》
《东方红2型内燃机车-我们的火车站》
《东方红2型内燃机车-非人狂想屋》
《东方红系列内燃机车》
《铁影 | 东方红2型内燃机车0001号车重现记 》
《岁月如歌 中国南车集团资阳机车厂40年(1966-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