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干部“三苦”
如今“基层干部”这样的字眼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这里的基层干部多数指的是乡镇干部,没在基层工作过,很难感受到乡镇干部的艰苦,及其不容易,既要完成好上级下达的任务,又要服务好人民群众,今天就浅谈一下基层干部的“三苦”。
首先,建设困难之“苦”。乡镇是行政最底层的机构,是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纽带,他起着建设当地经济、带领百姓发家致富的职能,乡镇囊括了村子规划、人居环境整治、群众增收、产业发展、平安建设等工作。作为一方管理者,如果采取“躺平”的方式,就会被定为不作为,放开发展又及其容易触及到法律的底线,就会被定为乱作为。说不好会提前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发展循规蹈矩又很难出成绩。总而言之,基层干部搞建设需要多方面考虑。
其次,业务繁忙之“苦”。为了及时、准确的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替人民群众谋求产业、项目,每天都数不尽任务,加上乡镇干部队伍不足、上级单位又经常抽调,致使很多干部一岗多职,40多岁成了乡镇的中流砥柱,虽然乡镇任务重、责任大,但是凭借着多年的基层经验还是能够圆满的完成任务,令人最闹心的是那些重复性的工作,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这个部门下达的任务和另外一个部门下达的是重复的,这种情况给基层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最后,精神之“苦”。精神层面其中对于基层干部来说是最痛苦的,每天辛苦的工作,还经常不被理解,甚至抱怨。一是乡镇经常会接受上级的督导、考核等工作,他们的到来给乡镇带来很大的负担,他们往往就提要求,指责,很少会帮着乡镇提供服务和指导,经常会留下一句话“自行琢磨”,这样含糊其词的答复,让基层很难工作,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二是家庭的精神压力,很多基层干部几乎是抛家舍业,不能好好的照顾老人,不能好好的陪伴孩子,这是内心的苦,有很多基层干部面对这个压力时,想离开基层,但是一考虑到自己的年龄,就失去了勇气,因为工作不能陪伴孩子的童年,因为工作不能照顾生病的父母等等,太多的苦楚。三是群众的不理解,上级制定的每一个政策最终都会落在农村,涉及到老百姓,然而很多时候村民都不买账,比如说退耕还林工作,这其实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然而刚种下的树,几天就会被毁坏,这类的事情很多。因此还经常遭到举报。
很多人看待基层干部,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很少记得疫情防控时他们组成的抗疫堡垒,很少记得防汛工作时的雨夜,他们站在水库河道的身影,很少记得他们为了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出入在农村的大街小巷,很多人认为他们是理所当然,不理解他们背后的辛酸,不会理解他们日夜工作,风里来雨里去的那份辛劳,不会理解他们的那份朴实与坚守。特别是驻村的基层干部。
我们要为群众谋发展,谋福利,但也要关心基层干部的苦与忧。他们是未来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他们虽然位置轻,但职责重,各地真的要重视一下他们,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舞台,让优秀的基层干部受重用、受关爱、受理解,让那些想干事者有机会出彩、能干事者有舞台施展、干成事者有地位荣耀。政治上有了盼头和奔头,工作上就有劲头和干头,生活上也就有了想头和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