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7随卦本义详解 | 管理下属随从的智慧告诫

2023-08-28 13:43 作者:共时海洋  | 我要投稿


【随卦原文】

【卦辞】随,元亨,利贞,无咎。

【爻辞】(由下往上看)

上六:拘係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九五:孚于嘉,吉。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六三:係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六二:係小子,失丈夫。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大家好!这一期是详细解读随卦。“随”有关隋祭活动,应是祭祀中向下分享福泽给下属随从的行为。随卦是关于管理下属随从的智慧告诫,内容涉及西周祭祀中的隋祭和脤shèn膰fán礼分赐臣属随从祭肉。(全文约5300字,字词辨析看懵了的可以跳过,看句子义理解读。)

一、全卦本义详解

㈠、卦名、卦符卦象详解

我们从之前的解读可以看出,《周易》的卦名、卦符卦象、卦爻辞是高度关联一致的。

1、卦名

【随】当按楚简本《周易》作隓duò,其次按汉帛本《周易》作隋duò,都与堕、随是古今异体字,有关隋祭活动,应是祭祀中向下分享福泽给下属随从的行为。解析:

⑴与上博馆战国楚简本《周易》同批次的楚简《三德》第13简有“身且病,恶菜与食。邦且亡,恶圣人之谋。室且弃,不隓(墮)祭祀,唯[⿲虍女心]是备。”学者曹峰认为[⿲虍女心]可能指一种不正常的心态,范常喜认为读作楚文字“怒”。从对文显而易见,关乎宗室家族存弃的“隓(墮)祭祀”是好的行为,应能重大影响家族众人的团结兴盛与否。东汉《说文解字》称“隋,裂肉也”(段玉裁注:裂肉谓尸所祭之余也)尚且关乎祭祀,而称“败城阜曰隓”已是后世由降下义引申。

⑵随的古字作隋,祭享后所剩余的肉谓之“隋”,相关环节称为隋祭或墮祭、绥suí祭。①《仪礼·士虞礼》有“祝命佐食隋祭”,各本皆作墮,清代胡培翚《仪礼正义》依《周礼》改为隋。东汉郑玄注:“下祭曰隋,隋之犹墮下也。……今文墮为绥……齐鲁之间谓祭曰随。”②绥在祭祀是祈求祖先神灵降予安慰福佑给子孙后人。如西周早期宁簋盖铭文曰:“宁肇事其乍(作)乙考尊簋,其用各百神,用妥(典籍作绥)多福,世孙子宝。”诸侯级如西周中期应侯爯盨铭文曰:“应侯爯肈乍厥丕显文考釐公尊彝,用妥(绥)朋友,用宁多福,爯其万年永宝。”王级如《诗经·周颂·雝yōng》全诗描述诸侯前来助祭周天子祭祀祖先,希望福佑子孙后人“假哉皇考!绥予孝子。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绥我眉寿,介以繁祉。”

以上是随、隋、墮、隓、绥的相关认识,如果我们再对商周祭祀有以下了解的话,就能得出其中的关联认识了。

⑶周天子祭祀祖先神灵最后会有脤膰礼又称赐胙礼(脤膰指祭肉,笼统称胙。参考见下图)、食馂礼,将被祖先神灵享用过的祭肉赏赐给下属诸侯臣工,向下层层分享和推广祖先神灵的福泽。《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刘康公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礼记·祭统》曰:“俎者,所以明祭之必有惠也。”俎本义是割肉用的砧板,典籍里借指祭肉。可参看:①高梦的硕士学位论文《周天子祭祖仪式饮食类祭品审美结构研究》中分于臣子一节介绍:“祭品在周王进献给祖先后,又通过分胙、食馂礼和宴饮被参与祭祀的诸侯臣属等所有人员吃掉,这时的祭品是由祖先向臣子流通。”②景红燕的论文《先秦脤膰礼源流考辨》介绍脤膰礼的重大作用:“膰肉的赏赐,属于饮食礼的程序,同姓兄弟和子侄之国仍然是天子赐膰的主要对象。同时,由于祭祖之膰肉被神化为‘福’,能为享用者带来福禄,为了在政治上怀柔和笼络异姓诸侯,大祭之后,周王室也向同姓之外的大国诸侯和祖先有大功大德的诸侯赏赐膰肉,其意在彰显周天子和异姓贵族在政治生活当中能同福祉,共患难的人文情怀。”

敬受祭肉 大秦帝国剧照

综上,得出的关联认识是:祭祀最后赏赐祭肉给诸侯臣属能团结内外,明确上下等级关系,利于统治,这正与隋祭处理剩余祭肉密切相关,符合楚简《三德》中“隓(墮)祭祀”应是好的团结兴盛宗室家族的行为,符合“绥”祖先神灵降予安慰福佑给子孙后人,因此两者当是一回事。

此外,战国郭店楚简《老子甲》第16简有“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墮(随)也。”可证堕可引申为相随。

所以,隋(随)应是祭祀中向下分享福泽(祭肉)给下属随从的行为,能使之追随,可看作使动用法使随从追随。《周易》的对象是君子,随卦是教导君子管理下属随从的智慧告诫。从这个角度解读随卦,全文将能豁然贯通。

2、卦符卦象解读

随卦的卦符是上兑卦下震卦,一般认为兑意象泽,震意象雷,俗称泽雷随。以下仅供参考,我猜测指水泽中鳄鱼如雷的吼叫声。解析:

⑴参考雷地豫卦的意象是地上如雷的鼓声,以及与泽雷随卦相对的雷泽归妹卦讲婚姻,嫁娶也会鼓乐大作,泽雷随卦的意象应是水泽中的雷声,而水泽中的鳄鱼正好吼声如雷。而且《诗经·灵台》“鼍鼓逢逢,蒙瞍奏功”的鼍tuó鼓鼓声逢逢如雷,鼍指鳄鱼,鼍鼓鼓皮即是用鳄鱼皮制成。

⑵鳄鱼应该比较神圣。鼍鼓是商周重要礼乐器,晚至战国末期李斯《谏逐客令》仍称鼍鼓为“灵鼍之鼓”。商代彝礼器青铜觥上也有鳄鱼纹与龙纹组合(见下图)。

商代晚期青铜龙形觥 山西石楼出土

⑶古人会捕捉鳄鱼。如《夏小正》记载物候“(二月)剥鱓”,传云“以为鼓也。”鱓即鼍。《礼记·月令》也有“(季夏之月)命渔师伐蛟,取鼍”。

综上,人可以追随水泽中如雷的吼叫声去找神圣的鳄鱼,这很可能是泽雷随卦的意象,与举行隋祭吸引人追随神圣宗法制地位的君子相似。

㈡、卦爻辞详解

1、卦辞“随,元亨,利贞,无咎。”

字词注释:【随】隋祭,应是祭祀中向下分享福泽给下属随从的行为。【元】初始,起初。【亨】亨通,过程通达。【利】有利于,宜于。【贞】正确认识。【咎】过失不好。

前文已详细介绍举行隋祭的重大作用,能笼络诸侯臣属,使之追随,有利于驾驭。

卦辞义理解读是:举行隋祭使随从追随,能从初始就亨通,宜于有此正确认识,没有过失不好。

2、初九爻辞“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字词注释:【官】本义是馆舍,此处名词作动词,管理。《经典释文》:“官,蜀才本作馆。盖官古字,馆今字也。”是保留古义。【有】表示发生。【渝】变,这里还应更接近本义,指变不好。水由清变浊称渝,可知是变不好。【吉】吉善。【出】外出。【交】接触、相交。【有】有关。【功】应从楚简本《周易》作工,指臣工、官吏。郭沫若先生介绍“古者王官亦称工”,《尚书》《诗经》中常见。甲骨文金文的工与功同字写作工,甲骨文卜辞常见“有工”指有关官吏,如合集29686“其令有工于□”。传世本和汉帛本《周易》作功均不当。

爻辞义理解读是:管理发生不好,对此有正确认识将会吉善,要出门接触有关官吏。

3、六二爻辞“係小子,失丈夫。”

字词注释:【係】捆绑人,引申有牵系、联系之意。楚简本和汉帛本《周易》作係。于省吾先生说:“甲骨文‘係’字象用绳索以缚系人的颈部。”【小子】少年,未成年男子。【失】失去。【丈夫】成年男子。丈是杖的本字,引申为长度单位,《说文解字》解释:“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爻辞义理解读是:捆绑少年,会失去成年男子。

4、六三爻辞“係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字词注释:【有】有无之有。【求】需求。【得】获得。【居】居处、居于。

君子举行隋祭可怀柔和笼络臣属,若有需求要获得随从,但不能兼得时,就要选择真正需要的那个。

爻辞义理解读是:捆绑成年男子,会失去少年(两者不能兼得)。隋祭有需求要获得随从时,宜于居于正确认识(即选择真正需要的)。

5、九四爻辞“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字词注释:【获】收获,此处有显耀彰扬之感。楚简本《周易》作雘,本指色彩美好的颜料,在战国楚文字中常见饰物如“雘輪(轮)”、“雘紳(束腰大带)”,且雘可与獲(获的繁体字)通用,如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简《繫年》有“文王敗之於新(莘),雘(獲)哀侯以歸”。可以感觉到雘比获有收获很显耀彰扬之感。【凶】应从楚简本《周易》作工,工与功同字,此处顺承前文“有获”指功劳。其它版本《周易》作凶,会上下文牵强难通。【孚】诚心诚意。【在】处在。【道】道路,路途。【以】义同“用”,用以。【明】作动词,显明,彰明。【何】什么。

“贞功,有孚,在道以明”是正确认识下属随从的功劳,诚心诚意相待,宣传和激励榜样。学者杨伯峻说:“考之《经》、《传》,周天子祭祖,于同姓诸侯致胙,于夏、商二王之后致胙,于异姓诸侯之有大功者亦致胙。”可知并非异姓诸侯均有如此殊荣待遇。周代青铜器(如叔簋)铭文显示周天子会专程派出使者赏赐祭肉给未能亲临的诸侯臣属。自古以来天子恩赏都是沿途大加传扬,这不就是“在道以明”嘛。

爻辞义理解读是:使随从有显耀收获,要正确认识随从的功劳,有诚心诚意,沿途用以彰明(宣传和激励榜样),能有什么过失?

6、九五爻辞“孚于嘉,吉。”

字词注释:【于】对,向。【嘉】美,善。联系上下文来看,“嘉”是形容下属随从表现得好。

九五“孚于嘉,吉。”是对九四“有孚”、“何咎”的进一步肯定说明。

爻辞义理解读是:诚心诚意于美善表现的随从,将会吉善。

7、上六爻辞“拘係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字词注释:【拘】勾连以控制。以往解释拘为逮捕拘留是后来偏失本义的引申义。解析:

⑴楚简本《周易》作敂kòu,我认为应是勾连构建关系以控制之义。解析:①敂从句从攵,句古训曲,本义当是屈曲勾连(李孝定先生认为句是衣带钩之象形,中象钩环,见下图),后来分化出“勾”字来表示;攵是作动词义符,如《金文形义通解》释敶:“‘陳’本义为冈峦绵列,引申为列,用如动词义则为使成列,于字增‘攵’以标其义,此犹‘正’之与‘政’也。”②与楚简本《周易》同批的楚简《性情论》有“笑,喜之浅泽也;乐,喜之深泽也。凡声,其出于情也信,然后其入拨人之心也敂。闻笑声,则鲜如也斯喜。”可知敂有能够拨动、勾动控制人心之感。③《说文解字》训攴部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并非本义(攵古同攴是击打义,没有解释到句),段玉裁注:“自扣、叩行而敂废矣。手部扣,牵马也。”牵是以绳勾连控制马。西周有执驹礼,是以绳索控制调教小马以为人所用,驹字从马从句很形象。综上,仔细寻味下来,敂的本义应是勾连构建关系以控制之义。

⑵汉帛本《周易》作枸,此处应读gōu,木枝屈曲貌。枸同𣕌,弯曲。《集韵》:“𣕌,木曲枝曰𣕌。”《荀子·性恶》:“故枸木必将待櫽栝烝矫然后直。”矫直枸木,枸为弯曲义甚明。木枝会屈曲勾连在一起,能与敂为勾连构建关系相通。

【係】捆绑人,引申有牵系、联系之义。【之】代词,此处指属下随从。【乃】才,表示有所限定。【从】跟从。【维】维系,维持。解析:①楚简本《周易》作㽯xí,清华战国楚简《系年》中的“㽯惠王”即周攜王,可知㽯古通攜,攜俗字作携,训提。提携与维系类似,都是持续施行的拿系动作。②汉帛本《周易》作[⿱雚冏],不知其义。由战国《墨子·旋帜》“菅茅有积,雚苇有积”知雚huán古可通“萑”,荻苇类,茎可编苇席,能柔韧维系。㽯、[⿱雚冏]所从的冏是“内(纳的本字)”的变形。可知维、㽯、[⿱雚冏]共通之处是都有维系之感。

【用】使用,实行。【亨】应作享,指享祭。此处楚简本《周易》作亯xiǎng,帛本《周易》作芳,皆是表示享(楚简本亨均写作卿,享写作亯;帛本亨写作亨,享写作芳,芳是强调祭品芳香美好,以表祭祀虔诚)。亨与享都是从字分化而来,甲骨文金文亯字象形宗庙高台建筑,借指享祭活动。【西山】楚简本《周易》和汉帛本《周易》也作西山,阜阳汉简本《周易》作“支山”,且其升卦六四“王用亨于枝山”,而汉帛本《周易》和传世本《周易》升卦六四作“岐山”(楚简本缺失升卦),因此有观点以为此处西山指周人的岐山。我认为还不能简单等同,因为:⑴各版本在两卦均用字有别。⑵《仪礼》中是在西室祭神之处实行隋祭,所以周王在西山实行亦未为不可。

“拘係”动词连用是表示有力控制。“拘係之”是勾连构建关系以有力控制牵系下属随从。相比于其它版本作“拘係之,乃从维之”,楚简本《周易》作“係而敂之,从乃㽯之”要更明顺,但古字的言下之意不易理解。“王用亨于西山”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祭祀礼制来有力笼络驾驭下属随从。

爻辞义理解读是:牵系勾连(构建关系有力控制)随从,其跟从才能维系。(最有效的方法是)周王实行祭祀于西山。

二、随卦蕴含的哲理逻辑

我们通观随卦全卦,就能看出些其中蕴藏的逻辑哲理了。随卦是讲管理下属随从的智慧告诫,全卦可以划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卦辞、1爻,讲使随从追随是好的,管理出问题则要去接触有关下属了解。

第二部分是2爻、3爻,讲选择下属:不能兼得时,要选择真正需要的。

第三部分是4爻、5爻,讲优待下属:要按功行赏,激励和宣传榜样,诚心诚意对待表现好的下属。

第四部分是6爻,讲要构建关系有力控制下属,跟从才能维系。

可见随卦很有领导艺术,至今仍然值得作为行为指导参考,是《周易》作为治国哲典充满实用哲学智慧的高度体现。科技发展会更新迭代,但实用哲学的道理是万古长青的。这是中国早期哲学的真正精彩,后世学者捧孔子《易传》为哲理而歪说《周易》为卜筮之书,是没有搞明白《周易》本义,暴殄天物,舍本逐次。

以上就是我关于随卦本义的完整解读研究。至于感悟启发大家可以见仁见智有很多。如果觉得内容不错,还请三连加分享,这可以让更多对周易感兴趣的人看到,也欢迎在留言区讨论分享你的理解感悟,谢谢!

17随卦本义详解 | 管理下属随从的智慧告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