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文物中的“显眼包”
“表情生动”
“身姿妖娆”
“呆萌可爱”
......
你敢相信这些词居然能形容在文物身上吗?
你以为的“文物”,庄重而肃穆,看完这些,满满的神秘感而又极为“显眼”,真是当之无愧文物中的“显眼包”!
网友表示,这些文物怕不是在演我的精神状态。
上班
感觉身体被掏空
▼

▲镂空人面覆盆形器 陕西考古博物馆藏
这个长着一幅生动人脸的花盆”全名叫“镂空人面覆盆形器”,2008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遗址,现藏于陕西考古博物馆。整体器型像是一个倒扣着的花盆,又带有镂空造型,月牙状弯弯的眼睛和微张嘴巴,又用泥塑制作出小巧又精致的立体感鼻子,展现出一种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的人脸形象。
下班
开心起来了~
▼

▲亚丑钺 山东博物馆藏
亚丑钺,商代,1965年出土于山东青州苏埠屯,现藏山东省博物馆。亚丑钺通长32.7厘米,刃宽34.5厘米,长方形,方内,双穿,两肩有棱,器身透雕人面纹,人面五官微突出,双目圆睁,嘴角上扬,口中露出城墙垛口似的牙齿,极富威严。因其口部两侧对称地铭有“亚醜”二字,也叫“亚醜钺”。
晚上
都别睡了起来嗨~!
▼

▲龙首青铜灶 内蒙古博物院藏
龙首青铜灶,汉代,高44厘米、长40厘米,呼和浩特市八拜乡出土,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
器物为灶、烟筒、釜、甑分制组合而成。灶前有长方形灶门,后部插一昂首嘶吼的龙头烟筒,灶底有四蹄足,两侧各有一铺首衔环。灶是中原定居民族生活必需品,在内蒙古长城地带的汉墓中,多作为冥器出现。这件铜灶是内蒙古地区迄今发现个体最大最完整的一件,被内博定为镇馆之宝之一。
一夜过后
我的视力
▼

▲人头壶 西安半坡博物馆藏
这个看似造型潦草,面容辛劳的文物是出土于仰韶文化遗址的一把水壶,被命名为人头壶。

这把壶不是普通的水壶,而是承载了母系氏族社会中母性的思想内容。由于母性为氏族和子女奉献了一切,因而就必然是面容辛劳,甚至是艰苦的,最后就化为一幅略显丑陋的脸庞。这件文物,是对母性的最高礼赞,因而弥足珍贵。
我的皮肤
▼

▲杨官寨人面像陶器 陕西考古博物馆藏
这是杨官寨出土的一组仰韶时期浮雕人面陶器的其中一件。

我的嗓子~
▼

▲陶塑人头像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这件雕塑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件文物,名叫陶塑人头像,目前收藏在陕西某博物馆,这个头像的表情真的好像在大喊“啊”却力不从心的样子。如此生动、滑稽,让人忍不住发笑。
表情包大赛

无语

这个出圈的“无语菩萨”是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文物沉思罗汉,是瓷器艺术大师曾龙升所作《釉下加彩十八罗汉塑像》中的一件。
沉思罗汉面相丰腴、眉目慈善,于冥想中静悟人所不知,而此般沉思面孔也吸引了诸多游客前往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打卡。
网友调侃道:“许了什么愿?瞧把菩萨都无语住了。”

“要你管
略略略”

扒拉眼睛,做着鬼脸,一副“你能拿我怎么样?”的样子,真的很好奇创作者当时的心理状态。

▲陶塑人头像

▲风狮陶灯座
瞪圆双眼,咧嘴大笑,项上挂铃销,胸前佩戴太极图案的八卦牌,双腿直立、目视前方,神采奕奕。凸出的眼睛和咧开的大嘴,萌态十足。更滑稽的是旁边还有笑脸,两两相对,仿佛下一秒风狮都要笑出声来。

▲彩绘陶缩脖俑
歪着脖,撅着嘴,像是在诉说天大的委屈,小手一揣,情绪你猜,天塌下来,谁也不爱。
撞脸合集
陶瓷版金刚

▲景德镇 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托马斯
湖博分斯

▲大禾人面纹方鼎 湖南博物馆藏
中国人自己的米奇

▲国家博物馆藏
这真的不是愤怒的小鸟里面的“绿猪”吗?
▼

▲泥塑陶猪 三星堆博物馆藏
以幽默的方式认识文物,何尝不是传统与流行之间的碰撞。人们由浅层次地对文物产生兴趣,引起关注,进而体验与感悟文物内在的无限魅力。文物从严肃到“戏精”,从小众到“出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同时,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也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