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陈湛匀教授:心道与商道赋能企业价值
【注】文章来源:网易-新闻报道《著名经济学家陈湛匀教授:心道与商道赋能企业价值》
2021年12月16日,文化自信2021阳明心学深圳湾论坛在深圳文化创意园成功举办。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拟人化资本运营系统理论创始人-陈湛匀教授受邀出席本次活动,并发表了主旨演讲,从心道与商道出发,提到人与社会、资本的关系赋能企业发现和创造价值,推动整体社会的进步。本次活动由深圳市传统文化研究会、至诚读书会、深圳文化创意图书馆、四合院教育发展(深圳)有限公司、百杰品牌机构主办,浙江稽山书院、贵州龙冈书院、浙江石洞书院、河南省阳明学会、陕西省阳明学会、山东胶东阳明心学研究会、江西阳明研究会、惠州阳明研究会、贵州阳明研究会、广西阳明心学研究会、中国营销学会协办,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协会、书院的负责人,专家学者、商界企业家等参会人员,表示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体验,也是人生中难忘的一次研讨聚会,每个人都表示收获颇丰并给与了热烈掌声。

陈湛匀教授首先谈到心道与商道的关系,企业家要从内心审视自我,遵循商道并付诸行动。伟大作家梭罗说过,人必须不顾一切地听凭良知来行动,生命十分宝贵,不应为了谋生而无意义的浪费掉。生命真正体验的不是物质,而是自己的内心,听凭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付诸实践之后也会有不同的体会,是对生命的升华。面对现代快速变化的市场和社会环境,很多人为了钱财、权力等在残酷现实迷失了方向而不知所措。因此,我们要从内心的追求、对梦想的执著代替种种限制人性的规章教条,对外引领共识,对内凝聚斗志,致力于做出推动整个社会进步、实现社会福祉等有价值的事。作为企业的创始人、老板,不要仅仅想着自身的生意就是买卖商品,而是要思考背后给社会带来的价值。例如,汽车企业生产一辆汽车,企业家不仅仅只是为了公司利润,更多的是为社会带来了出行的便利;再如企业生产护肤品,企业家并不只是赚取差价,背后考虑的还是带给人们美丽。总的来说,不断地审视自我,还需要落地付诸实践,思行合一,才能更好地在市场、社会中取得实效,切实证明自己生命的价值。
接着,陈湛匀教授讲到道之根本在于心,是人生格局境界中向着光明的航行导向。王阳明有诗曰:“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人生之旅总要经历大大小小的顺境与逆境,很多时候都可以因心境改变而事事顺心,提升人生的智慧,走向成功的康庄大道。心道即良知,从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件事中领悟与践行人生的要旨。立志,可以比作人生的航线,整个航程都沿着航线向前行进,立不立志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是奋发图强还是随波逐流,关系着人生之路的平衡和方向。勤学,是建在航线上灯塔,人要通过学习探知事物提升自我,才能在航行中不偏离志向的轨道,看到一个又一个的灯塔到达目的地。改过和责善,则是校正航行方向的罗盘,圣人与常人也难免有犯错的时候,区别在于能不能树立好态度,及时地修正错误;同时,也能够听从朋友、家人的劝告进而反思、改正、感恩。做好这四件事情修炼心道,持续、恒定贯穿人生发展的全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履行志向,向人生格局境界的目标直线前进。

陈湛匀教授举了例子来分析如何始于心、终于心。心之向往,皆是美好。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虚构小说《书上的男爵》,主人公柯希莫为了逃离父亲的权威和控制,毅然决然地决定一生都生活在树上,他在树上学习、打猎、恋爱,追随内心去行动。卡尔维诺书中写到,人们最简单的个性被抹杀了,而且人被压缩成为预定行为的抽象集合体。这对于心道的修炼是多么的有启迪,很多随波逐流的人都是日复一日的过日子,没思考没进步,我们在现实社会中理应不畏困境,追求理想,活得有意义。稻盛和夫一路上以利他之心实现价值,他曾创立了三个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78岁已经在寺院静修多年,但收到当时首相的邀请加入日航,不畏困境仅用了一年,就带领破产重建的日航转亏为盈。
随后,陈湛匀教授分别从人与社会、资本角度探讨人与商道的关系。
人与社会时代的关系,陈湛匀教授认为感恩时代的馈赠是企业家创造价值的心灵归宿。进入到当今时代,人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加容易与丰富。我们可以依靠勤读书、受教育来改变,这也是这个知识改变命运时代的真实写照。引申至企业,有的企业家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与聪明才智,创建了有效率的组织模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为社会带来良好反馈的服务和产品,这实际上也就是统筹了社会资源,本质上是为社会解决了部分问题。戈登·摩尔是IT行业的传奇人物,在求学阶段,他不断学习深造取得了物理和化学博士学位,在创业阶段,他创立了英特尔公司和缔造了一个影响至今的“摩尔定律”。就是在个人计算机的萌芽阶段,戈登·摩尔用自身所研究的摩尔定律洞察到先机,并且几十年如一日地学习、研究,来突破半导体的种种技术难题,带领企业从一个储存器制造商成长为专攻PC核心部件CPU的公司,在这场影响世界的技术变革中成为了胜利者。
人与资本的关系,陈湛匀教授认为资本赋予社会的价值力量应该是向善和普惠的。首先我们要思考资本究竟需要扮演怎样的社会力量,如何利用资本做出对社会有价值的事,如何能够抵受到诱惑而不被资本所控制?资本的本质首先是要向善,资本不能够为股东的利益服务,也不能为短期利益而服务。资本向善,各个企业理应致力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持续创造价值,无论价值大小,积累起来就是造就了整个社会大环境的进步,也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样,资本也要普惠大众,要建立真正可持续性的商业,对于每一个资本,例如劳动者的利益就是人力资本、社会公众的利益就社会资本、自然生态资源就是自然资本,都要衡量好普惠大众的标准,用长期主义优化好对整个社会普遍利益价值链的分配与衡量。以新能源领域为例,宁德时代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成长,逐步成为为锂电池领域的龙头之一,上市后市值不断庞升,超过万亿级别。换个思路来讲,资本赋能了宁德时代科技创新之路,借低碳减排的势加速了其技术突破、产能扩张,同时跟上了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齐头并进,在新能源赛道不断发展。
最后,陈湛匀教授总结道,要学会从内心出发,敬天爱人,赋能企业发现和创造价值。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的“金融资本主义”见解中指出企业有且只有一个社会责任,就是利用其资源从事旨在(为股东)提高利润的活动。换到现在的经济社会来说,每个企业都有愿景、使命和价值观,除了为服务股东而存在,还有为员工、为客户服务,进而塑造企业的社会价值。苹果公司初期有一条非常经典的广告,灵感来源于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广告讲的是一群无精打采的人在等待一个身穿苹果T恤的女子跑过来打碎了大银幕,并缓缓引出“On January 24th,Apple Computer will introduce Macintosh And you’ll see why 1984 wont be like ‘1984’”。这则广告寓意着要打破控制人们精神的“老大哥”,对于与当时电脑世界的老大哥IBM的竞争,苹果公司想对人们表达一种全新的理念,就是希望计算机能够变得普通人都可以获得和享受其服务,而非为政府或大公司所控制和垄断。另一方面,执行企业的理念到实现最终价值,终究是由企业家来践行。企业家在社会中接受磨练、挑战走向成功,归根到底是对于价值的追求。所以,我们要遵循的商道的一个道德标准就是王阳明所说的致良知。企业家在带领企业发展当中,要考虑哪些钱是不能赚的、有哪些事是不能做的、自身所从事的事情是否符合能力等等,从内心的强大、理性出发,以此来找到真正的价值所在,然后去践行。
本次活动精彩纷呈、智慧激荡,主旨演讲之后,大家依旧沉浸在一片思想碰撞、知识交流的海洋之中,为大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