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前瞻性研究聚合物载体:靶向/响应

2023-07-08 11:19 作者:bili_66581438225  | 我要投稿


聚合物载体是一种利用聚合物材料将药物包裹在纳米尺度的结构中,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的技术。聚合物载体可以根据肿瘤微环境的特征,如pH值、还原性、酶活性等,设计具有响应性的功能基团或连接键,实现药物的智能释放。聚合物载体还可以通过表面修饰或联合用药的策略,增强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聚合物载体已经成为抗癌药物纳米递送的重要研究方向。

pH响应,深入细菌生物膜

反离子诱导的基于抗生素的小分子胶束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一种新的抗衡离子诱导的小分子胶束,它可以自发地在水中形成,并通过点击反应进行交联和修饰。通过设计在两性离子化合物上的乙烯基,抗衡离子诱导的 SM 可以很容易地使用 3-6-二氧庚烷通过点击反应进行交联,从而产生 pH 敏感的交联胶束 (CSM)。这种胶束具有 pH 敏感性和电荷转换活性,可以有效地靶向和杀死 MRSA 感染的细菌生物膜。这种胶束具有稳定性、高载药量、易制造和结构控制等优点,为临床应用带来了希望。

聚合物结构影响药物释放

双 pH 响应聚合物纳米粒子的核心结构对阿霉素细胞内递送的影响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双 pH 响应多组分纳米粒子,它可以根据聚合物结构调节细胞内治疗递送的效率。为了制备这种纳米粒子,使用了一种电荷转移单体,它可以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形成具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核心聚合物。然后,将抗癌药物多柔比星通过腙键与核心聚合物连接,形成药物偶联的核心。最后,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与药物偶联的核心混合,通过自组装形成具有星形或线性核心的纳米粒子。结果发现,这两种类型的纳米粒子在 pH 值和还原环境下都可以释放药物,但具有线性核心的纳米粒子在 MCF-7 细胞中具有更高的细胞毒性,说明聚合物结构对于调控药物释放和细胞摄取是重要的。

pH/GSH响应治疗骨肉瘤

靶向骨微环境的双响应纳米颗粒通过重塑免疫微环境协同化学免疫治疗骨肉瘤

本文报告了双重响应(pH 响应和谷胱甘肽 [GSH] 响应)纳米粒子 (NP2),它对骨矿物质和肿瘤具有高亲和力,可同时增强抗肿瘤功效并刺激免疫反应。具体来说,在到达酸性肿瘤微环境 (TME) 后,NP2 释放带正电的纳米粒子 (NP1) 和带负电的唑来膦酸 (ZA)。NP1在ZA的辅助下表现出强大的抗肿瘤作用,并引发强烈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效应,从而促进树突状细胞(DC)的成熟和CTL的浸润。同时,NP2 在 ZA 的辅助作用下重塑抑制性 TME,减少髓源性抑制细胞 (MDSCs) 和调节性 T 细胞 (Tregs),并使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AMs) 复极化。同时,NP2 可增加肿瘤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配体 1 (PD-L1) 的表达,显示出免疫检查点阻断 (ICB) 免疫治疗对肿瘤生长的良好抑制作用。这种纳米粒子可以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浸润,同时抑制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抑制性细胞,并与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协同作用,从而有效地抑制骨肉瘤的生长。

靶向递送miRNA和抗KSHV

叶酸修饰的β-环糊精接枝聚乙烯亚胺共聚物纳米载体递送miR-34a-5p以抵抗KSHV

本研究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了β-环糊精接枝聚乙烯亚胺(β-CD-PEI),并将叶酸进一步偶联到纳米载体(β-CD-PEI-FA)上。凝胶电泳阻滞实验表明,β-CD-PEI-FA可与miR-34a-5p结合形成载药纳米  复合物β-CD-PEI-FA/miR-34a-5p,有效保护 miR-34a-5p 免受血清和核酸酶降解。纳米载体可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病毒药物递送系统,在抗 KSHV 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前瞻性研究聚合物载体:靶向/响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