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主义主义】圆满的经济学(3-4-3-2)——使劲忽悠土豪的哲学家,尼采主...

2023-02-05 19:41 作者:自言自语的小谱  | 我要投稿

3-4-3-2 圆满的(没有危机的)经济学 Consummate Economy使劲忽悠土豪的哲学家,尼采主义者的大敌:巴塔耶

代表人物:大忽悠·巴塔耶

★强调色情、非生殖性的性活动,把这种【无目的消耗】当做存在方式的典范。

★他的哲学理路:原始状态(无序增长)→人类受不了动物状态(从同类尸体的腐烂、膨胀的无序变化感到恶心、死亡的恐惧)→人类想要【否定】这种无序,开始设立秩序。

巴塔耶哲学起点就是【否定性】,这种【否定性】导致人类要设定一种【理性秩序(经济学)】。但这时的【经济学】是一种有限的、片面的经济学,它带有【积累、增值】的目的(为了避免族群死亡、实现生产,驯服爱欲,实现族群的再生产),它为人类带来文明①。

●①而这种【有限经济学(代表算计、有序化(不是为了有序本身,而是增长和积累)】,会导致结构主义化、导致事物失去【自我同一性】,被结构的【差异性】消解掉了(1不是234······)①。

①这在巴塔耶看来,系统就会【同质化】、腐烂掉、没有鲜明的特点,最终走向资本主义。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富人特点是吝啬、目的论化,还是被一个结构体系、金钱符号系统游戏所控制的。

这种符号系统会有【重复、过剩、同质化】的危机,这也是人类受不了的。其中鲜明的、异质性的自我同一性被消解的时候,人类的【否定性】会再次起作用。

●但是这样的人类文明会因为【原初否定性①】的另一个面向(对于膨胀的害怕),回到不受控制、不受压抑的动物状态,这往往体现为【欲望(色情)②】;同时还会走向荒谬、缺失、无意义的【牺牲】③。

○①既来自对于过剩、膨胀的害怕,又来自于对缺失的害怕,这是一个【二重否定性】。

○②这里巴塔耶开始犯错:他以为人类回到动物状态会挣脱掉【以生殖为目的的性爱】,其实不是的,【以生殖为目的的性爱】只有动物才有,回到动物反而没有了【色情】,只有人类(海豚猩猩,象征秩序较高的生物)才有【色情】、性快感。

○③所以这时需要走向第二次【否定(神圣性)】,它(色情、牺牲)代表一种新的【普遍经济学】。这种经济学在巴塔耶看来是一种【宇宙的经济学】,它需要有生机、差异,需要进行【无谓的耗散】。

⊙例子:太阳就是一个无限耗散过程。

⊙这种耗散的目的就是让宇宙【恢复平衡】。

▪耗散的方式:【夸富宴】,富人开设宴会,把自己的财富赠予给竞争对手,对手不能因为怯懦拒绝。接受之后,对手也要搞一个自己的夸富宴。

·天真的大忽悠。

场域论 3

二阶的否定性(双重化①) 调和 有限经济学 VS 普遍经济学

①一、回归动物,对爱欲的反动,生命不再生产自己,处于丧失、耗散中(更为本真);回归神圣,战争、献祭、哀痛,代表秩序(内卷),过于条理化、目的论化,走向一个空洞的混沌。

本体论 4

献祭,事物要回归最本真的存在方式,就是让他消失,从人类【有限经济学】中,通过【否定】,回到【普遍】中

巴塔耶:原始人献祭一头牛(贵重),他们烧掉的不是一头牛(牛回到了混沌(生命最原初)的状态),而是作为人类秩序框架的【有限经济学】下的工具、财富,是对牛本身的束缚。(???受不了了)

认识论 3

★神圣(缺失)① 调和 色情、过剩的欲望(疯狂、本能,走向艺术) VS 经济学、家政学(有限、人类理性,走向算计、庸俗、同质化)

神圣会有【崇高化】,通过无意义的丧失来实现。

巴塔耶发现在色情、酗酒、自毁、过度情感、赌博等游戏中(他叫做下作的唯物主义),他看到了一种在上流文化中已经消失了的【高贵的缺失】,他们不要求自己在【符号系统】中有一个位置,这种没有位置的丧失就是【缺失】,它就意味着有使得【符号系统】敞开的可能性。

●Beilke:萨德侯爵的色情就是在浪漫主义时期,为同质化的体系搞出了一种浪漫爱情。

●通过最肮脏的爱欲活动把LOVE置入上流社会不可能的情感中,让LOVE变得可能。

倒错,把爱情看做无意义的丧失、不被整体认同的一个例外。通过无意义的丧失把符号系统撕裂,注册新的倒错爱欲结构就等于注册了一种爱情。

★崇高化① 调和 异质性 VS 同质性


目的论 2

具有自我同一力量的肯定性① VS 耗散②

★①差异的自我肯定,意味着它不是被同一性所束缚的、概念化的规定性。在巴塔耶看来会【过剩】。

★戳中德勒兹命门:【耗散】是一种无意义的、无对象的、无对立的否定。凭空耗散掉自己(非自杀性,不和自己对立起来),通过无度的、过分的【自我肯定】,走向纵欲、花样翻新、夸耀。德勒兹辩证法对于这个东西是搞不定的,如果要搞定,需要推翻永恒轮回。

●所以巴塔耶是尼采主义之敌:因为尼采主义苦哈哈的,求一段爱恋尚且不得。使得尼采主义者骨子里对于奢侈、过度享乐暴露无遗。

○巴塔耶喜欢尼采,但对尼采的永恒轮回解读是错的:他认为【永恒轮回】=逮虾户(既视感),【强力意志】=愿赌服输的机会意志(Chance 可以导向下坠(被他理解为:欣然接受事情尘埃落定)),还消解了主奴辩证法,认为生死辩证法更重要。而【超人】状态也是一种高潮、过度的耗散,怎么搞都开心。

⊙魔改尼采。

●在巴塔耶看来,主体作为中介,不是为了帮绝对者【肯定】自己的,因为绝对者太多了。主体发现自己是主人,就是完全可以是败家的,


__________________

主义主义的3-4-3-2,代表人物是巴塔耶。巴塔耶按道理是不可归类的,他是哲学家、是诗人、还是经济学家、还是文学家,还是什么……文艺批评家?他是不可归类的。但是在我看来,这个巴塔耶我说他是个大忽悠。他的这个体系叫做consummate economy,这带有讽刺性的,叫做圆满的经济学,没有危机的圆满的经济学。

其实是在讽刺巴塔耶的。巴塔耶他的体系是强调色情,也就是说非生殖性的、不以生殖为目的的性活动,他以这个作为它的典范的,他把这个东西当成是一种存在方式典范。这个玩意儿被看成是最好……他就觉得存在的最佳方式是消耗consuming,就是那种无目的性的消耗consummation。为什么无目的的消耗是最好的?因为他认为这个世界的原初力量……

他的哲学大致是这样的:就是一开始是原始状态,也就是无序增长那种状态。然后这种原始状态之下,人类受不了了,人类尤其是从什么当中感受到这种原始状态的可恶了呢?在巴塔耶的哲学论述里面,是在尸体上面。同类的尸体,膨胀、腐烂,他在这种上面感受到一种死亡的恐惧。那巴塔耶说这种死亡恐惧……人类是受不了那种动物状态的,动物状态对于死亡是漠然无知的,对于自己身体上、死后尸体上的这种无序的变化、乱七八糟的这种变化,动物是茫然无知的。但是人类感受到了,面对这种死后尸体失控的、巨人观、烂成一堆、乱七八糟的,他感到恐惧了,他有了否定性,所以他想要去设立秩序。也就是说在巴塔耶那边否定性是起点,在巴塔耶那边就是人类特有的否定性是一个重要的东西。巴塔耶解读的黑格尔……

这个否定性导致说人类要设立一种理性的秩序,也就是要设立一种家政学economy,设立一种经济学,但是这种这个时候设立的经济学,巴塔耶把它叫做有限经济学。为什么是叫有限经济学?因为这种经济学它永远是小家子气的,永远是有一种积累、增殖的一个目的的。这种积累增殖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无序的失控的那种死亡,避免族群的死亡的。人类害怕死亡的膨胀腐烂的场景。然后这种增殖的目的,它还是用来促进生产的,就是要压抑、驯服自己的爱欲,然后去人类实现生殖、实现这个族群的再生产。所以这个否定性是好东西,它为人类带来了理性的秩序、就带来了人的文明。

但是巴塔耶说,人这样设立的这个文明本身,内在地会由于它原始的否定……第一次否定是一个原初否定,原初否定本身来自于对于过剩的害怕、对死亡的尸体现象、死亡现象里面的那种就是身体失控的那种……或者说它一方面是对于缺失的恐怖,同伴死了、缺失了、没了、阙如了;另外一方面又是对于一个过剩的膨胀腐烂的恐惧。所以这个原初否定性在一开始就是比较晦暗、暧昧的。所以人类这个原初否定当中,也就是说在人类的文明当中,又一开始就包含了另一种否定:另一种否定则是一种叛逆的否定性,他把它叫做神圣性。这种神圣性是二重化的:神圣性一方面会走向一个回归、回去、回到那个动物状态,回到一个不受控制、不受压抑的动物状态,这往往就体现为过度的爱欲,就是欲望;另外一方面它是要走向荒谬、走向神圣、走向缺失、无意义的牺牲,它就体现为牺牲sacrifice。

这个欲望的话,巴塔耶用的是色情。实际上这里他已经开始犯错了。巴塔耶认为,人类回到动物的那种状态是会挣脱掉以生殖为目的那种性爱,其实不是的。以生殖为目的的性只有动物才有,动物的所有的性活动都是以生殖为目的。你回到动物反而没有色情了,只有人类有色情,只有人类他的那个性活动是不以生殖为目的,只有人类可以做的……或者就是高级灵长类动物,类似海豚这种智能比较高的、进入象征秩序,他才会以性享乐本身作为目的,而不是以生殖作为目的。动物那边性快感,可能这些情绪性的这些激动,它只是副产品,动物本身的性活动都是以生殖为目的。巴塔耶在这已经出问题了。

我们先不管他这里的问题,这是个重大的问题,我们不管,我们就看他的这个体系……所以它要走向一个二重的神圣性,这个二重神圣性就是第二次否定。二重的神圣性它都代表着另外一种经济学:色情和牺牲,他把这种经济学就不叫做有限的经济学了(本来人类的文明只是一个有限的经济学),现在由于人类追求这种二重化的神圣性,那么人类会走向一个普遍的经济学。

相比于之前的代表文明、代表着算计……那种有限经济学它代表算计、有序化。它有序的目的不是为了有序本身,只是为了增长和积累。但是这种有序化会进一步导致结构主义化,结构主义化就会导致一切事物都失去了它自己的自我同一性,事物的自我同一性就消失掉了,被结构的那种差异性给取代了。结构差异性把事物的自我同一性都给消解掉了。你们了解的,结构主义就是:A是什么?A就是不是BCD的东西,A本身的自我同一性就消解的;C是什么?C是不是ABD的东西;B是什么?B是不是ACD的东西;那B是什么……它没有自我同一性的。所以结构的差异性把自我同一性消解掉,这在巴塔耶看来意味着这个系统就会同质化,就会腐烂过剩,烂掉的、过剩了、没有鲜明的结构了、没有个性和特点了,然后它最终走向的就是资本主义。巴塔耶认为资本主义时代的富人的特点就是吝啬,然后就是目的论化,它所有的有秩序……他所有的,包括资本主义时代的富人他那种夸耀性的消费,在巴塔耶看来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夸耀性的消费,而只是为了挣更多的钱、混进上流圈子,或者最上流的人用这种方式来抵御下面的人爬上来和他平起平坐。

富人的奢侈性消费在巴塔耶看来,资产阶级它依然是一种有限经济学,是一种劣等的、是一种……还是被一个结构体系、被一个金钱符号系统所束缚控制的。有限经济学就意味着它只有在一种符号秩序下——也就是钱——按照符号秩序的自我增殖、资本自我增殖的要求来玩游戏。也就在这个意义上讲,无论你是多大的老板,你归根结底依然是自我增殖的符号系统的奴才。所以人类在这种情况下势必要受不了,因为人类的本性就是一种否定性。所以巴塔耶这里否定性是有其独特的地位的,人类的本性就是否定性,而且是二阶否定性。一旦人类所处的那个符号系统有过剩的危机、有重复同质化的危机,有那种鲜明的、异质性的、与众不同的自我同一性,它不得不消解的时候,人类的否定性就会又启动起来了。人的否定性就会冲破这个有限的经济学,回到一个普遍的经济学。

这个普遍的经济学被巴塔耶看来是整个宇宙的经济学。在巴塔耶眼中,这是宇宙本身的经济学。这个宇宙的经济学就是要无谓的耗散,如果没有无谓的耗散的话,如果整个宇宙它不得不受一个本体论、受一个有限经济学的束缚的话,那结果就是一切都均质化,一切都变成同一种东西、都烂掉了。结构的差异性原理就把一切都消解成一个结构主义的符号系统了,就是全都均质化了。所以宇宙本身要有生命、要有差异、要有这个……反正就是要有生机和活力怎么样,它要有一种普遍的经济学,这种普遍的经济学恰恰是最不经济的——就是要进行无谓的耗散,要meaningless、没有意义的、不被目的论系统……不包含在某个“我的耗散是要进一步的增长和发展”,它没有的。它的耗损就是无谓的耗损。

这一个典型的(在)巴塔耶(看来)就是太阳:太阳就是一个无限的、不停的燃烧它自己的一个核聚变机器了,它无限地要把它的能量往外面散掉。然后这个无限的耗散,他认为这种方式可以让宇宙恢复平衡,所以我把它叫做完美的consummate economy。这consummate 的意思就是完美的,它的词根和这个consume 又比较接近;但是另外一方面它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圆房,初夜夫妻圆房的那个意思。所以我在这里是调侃巴塔耶,因为他嘴巴上说要讲究什么人类的色情代表着伟大的力量,但是事实上他自己编织的这整个本体论的、整个宇宙论的架势,反而是要以恢复平衡作为目的。这一种以恢复平衡作为目的的这种经济学,全宇宙的经济学,所以它叫做普遍经济学、全宇宙的、全世界、所有一切事物的经济学。这种目的我把它叫做圆房式的、均衡式的、达成一个均势的——就是世界的那种无谓的、无意义的、耗散性的力量,和世界的在有限经济学里面在局部的,一定既定符号学框架下的这种有目的论化的……反正经由理性思维中介的,经由理性算计性的、合理性中介的那种经济活动,那种增长,有序的、算计性的、有目的、井井有条的那种增长……无谓的耗散和井井有条的增长就形成了一个平衡。这不就圆房了嘛,阴阳和谐了。你巴塔耶自己的体系和他自己的体系冲突了,整个结构一看是一个讲究阴阳协调的;但是它局部又特别侧重人类,人类不能太限于这个有限经济学,要讲究色情、要讲究过剩的耗散、要把这个力比多给瞎逼搞掉。

那么这种无谓的耗散,他就是说有那种夸富宴的一个特点。比如说一个族长,他就要在他的宴会上面炫耀他的财富,然后大方的把他绝大部分的财富都赠与给其他(比如说他的竞争对手),他有意要去羞辱的那个族里面的一个势头正盛的人,大方的把大部分财富都给他;然后那个势头正盛的那个人、他的竞争对手又不得不接受,因为如果不接受的话就意味着怯懦。为什么?因为他接受的这些东西,他也要再进一步搞一个自己的另一场夸富宴,然后再把自己的大部分的财产再给族长,换家。你不接受就意味着你认怂了,就意味着你永远抬不起头了;你接受的话就意味着你下一次要把你自己家产的绝大部分给这个族长,给给你的那个人、还给他。就这个东西是这个巴塔耶所吹捧的,他觉得我们的法国的新一届的这些富人,资本主义的你们这些富人学着点,人家真的豪是怎么个豪法的。所以我觉得他是个大忽悠,他真是太天真了,想用这一招来忽悠那些符号学异化的人、那些布尔乔亚,你觉得这可行吗?

 

我们来看他的场域论3:有限经济学 vs 普遍经济学,以主体性做调和。

左边是他的有限经济学,右边是他那个普遍经济学,调和这两者的是主体性。当然是这个主体性就是主体的否定,而且不仅是二阶的否定(它一定会二阶),而且这个二阶的第二个阶次,它会双重化:一方面就是回归到动物那种天性,那么就意味着对于禁欲主义的反对、对于人类文明当中的爱欲的压抑的一种反动;还有一个则是通往一个神圣的维度,神圣的维度就是战争、献祭(献祭本身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还有过度的哀痛、哀悔、过度的悼念。动物就是游戏、色情这种东西,还有就是那个过分的……反正就是欲望的过剩,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欲望过剩。

双重化:这个东西(动物性)使得生命被耗散掉,生命不再生产自己,生命本身就是在丧失当中反而更为本真,耗散生命力的更为本真的;然后这个(神圣性)是则代表的是秩序,秩序它不要内卷,不要变成那种……太过于条理化、太过于精细化、太目的论化,不要这样,而是要这个秩序本身要指向一个未知,要开放,要瞄准、瞄向一个空洞的混沌,在这个空洞的混沌当中重新结构起来,这个秩序才有可能莫名其妙的得到更新。所以调节这两个维度的是人类的否定性。

 

在本体论上是4:献祭sacrifice 。

严格意义上讲巴塔耶是很蛇的。他会这样说:原始人献祭到一头牛、把一头牛给烧掉(这个牛对原始人是很贵重的财产)。他认为原始人并不是烧掉一头牛,原始人烧掉的是作为人类这个秩序框架、人类有限的经济学……人类的有限的、狭隘的、小家子气的有限经济学下的工具财富,和反正就是作为……献祭的不是牛本身,他说是通过把那头牛给烧掉,牛本身反而回到了混沌之中、回到了生命最原初的状态;而真正被干掉的是人类的那种秩序,人类那种秩序框架对于这个牛本身的束缚。所以献祭是一种解放。这什么……高中生都知道,杀了人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这个是烧了牛,“我烧的不是牛,我烧的是人类对于牛的约束、对于牛的奴役被我烧掉了”……这个都太虚伪了,所以我受不了这个东西……“我没杀人,是刀在杀人”,但是有一个镜像版本,“我没有烧掉牛,我没有杀牛,我杀掉的不是牛,我杀掉的是人类对牛的奴役、对牛的矮化、对于牛的束缚禁锢、对于原初生命的侮辱污蔑被我烧掉了”。

所以他在本体论上的姿态就是献祭,事物要让它回归最真实的存在方式,就是(要)把它献祭、把它回归为一种缺失、丧失,让它从人类的有限的经济学当中回到普遍的经济学当中,通过否定回到这个普遍经济学中。

 

认识论上还是3:色情 vs 经济学/家政学,用神圣调和。

(右边是)经济学或者叫家政学,左边就是色情,就是过剩的、无意义的欲望。这个过剩本身不代表它生产出什么东西,而代表它就是自我耗散的。协调这两者的就是神圣。这个神圣会有崇高化sublimation,崇高化通过丧失来实现。如果我这样写的话,这边(神圣)也可以写成丧失、缺失。

认识论上这两个是对立的,因为这个(经济学)意味的是有限经济学,其实就是人类的理性;这里(色情)则是人类的……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的疯狂回到动物本能。在认识论上有两种,这个(色情)往往是走向艺术、天才,这个(有限经济学)走向算计、庸碌、乏味、同质化;这个(色情)代表异质性 ……

如果我们要写的话,在认识论上可以写成这样:左边是异质性,右边是同质性。婚姻时的夫妻会同质化,而色情不以生殖或者不以结成社会关系为目的,eroticism它是可以维持异质性的,异质性意味着不被符号系统所束缚。在这两者间做协调的就是sublimation。也就是说你这个异质性,它的作用得是丧失性的、否定性的,它得有一种就是看上去很无力……它是自我丧失、自我否定它在同质性那个体系当中的意义,它自己把自己取消掉、取消这个意义。取消这个意义的话就使得这个同质性的体系就开下来了。按道理本来比如说你玩色情

本来就是以生殖为目的,就是要小孩儿嘛,男权嘛;但是如果你就以色情本身为目的,自我指向,本来给你安排好了位置了、你这些爱欲活动的目的就是生殖本来给你安排好这个位置了,但是你这空头支票开了就跑了,我兑现不了了,也不承担这个责任,这个同质化这个体系它就开放了。这个过程其实是最下作的,但是我不能把它写成sublimation,这过程实际上巴塔耶会把它叫做下流唯物主义。

但是实际上它的策略就是一个崇高化,崇高化的特点就是丧失。崇高化的核心是一个无意义的丧失meaningless loss,这个loss在符号系统里面找不到位置,它在符号系统里面没办法注册一个位置,大家不了解(它)是什么。这个就好像符号系统开了一个缺口,如果你刻意的去丧失,反而不够崇高、反而是一种有问题的。所以巴塔耶他发现就是说在那些下流的那些色情、酗酒、自毁、过度的情感、赌博游戏——赌博也是无谓的耗散——在这些下劣的、下游的游戏当中,这些他叫materialism当中(这是巴塔耶的materialism,巴塔耶的唯物主义),他认为这种唯物主义当中,实际上会看到早已经在上面高贵的哲学文化当中已经消失了的一种高贵的缺失。这种缺失是不要求自己在符号系统里面有一个位置的,它不是一个被上流文化或者布尔乔亚文化注册的位置,所以这个丧失它本身意味着它没有位置,没有位置的丧失。但是它又是一种缺失,那就意味着它使得符号系统有敞开的可能性,被巴塔耶看成是一种对于同质化的体系能够进行……

所以异质性的色情,你们看就萨德主义的色情,不就是在浪漫主义时期为同质化的体系搞出了一种浪漫主义的爱情吗?某种意义上。所以巴塔耶骨子里他是个爱情至上主义者,他一天的话搞这个eroticism,实际上他骨子里是很自卑的。他长得也就那样,他追求的是love,通过eroticism把love注册到布尔乔亚的上流的、情感的那些游戏规则里面,使得一种不可能的love变得可能。怎么在布尔乔亚内部证明一种不可能的爱、不可能的爱情?就是通过去进行最边缘的、最肮脏的、最没有意义的、最丑陋的色情。只要找到一个布尔乔亚同伴,他愿意跟我去做最倒错的、最没有意义的、最肮脏、最丑陋的这个eroticism,那就意味着我和他有爱情。

所以这是一种倒错。他把爱情看成是以一种无意义的丧失,或者被这个体系否定的、不给它安排位置的那种行为,然后敞开……通过这种丧失、这种无意义的丧失把这个符号系统给撕裂,然后把这个新的东西注册到里面。每注册一种新的倒错的什么什么的姿势,相当于就注册了一种爱情嘛,我觉得不可能,it's not right。不管了。

 

反正无论如何,在目的论上,巴塔耶是和德勒兹是……因为德勒兹那边是肯定性,这种肯定性是差异的自我肯定,这种差异意味着它不是为同一性所束缚的、概念化的差异、概念化的规定性,difference determination。在德勒兹那边差异是一个自我同一化的、具有自我同一化力量,它这个同一化总是不停的超出同一性,这种肯定性。在巴塔耶这边,这种肯定性它会导致一个经济学上的过剩,太多了,too much,怎么样?它要耗散掉。这种耗散本身是无意义的否定、无对象的否定,它不否定其他,是无他者、无对立的否定,耗散本身是没有对立的否定。你看这里就戳中德勒兹的命门了。一种没有对立的否定也就是凭空耗散掉自己,把自己取消,取消自己。但这个不是自杀性的,it's not suicidal,因为它不和自己对立起来,所以它不是自杀性的。那它只能通过纵欲、只通过无度的……反而只能通过一种无度的、过分的……

耗散其实是过度的自我肯定。由于过度的自我肯定,它一定会走向耗散、走向纵欲、走向那种花样翻新、不停的翻花样,然后还有奢侈、奢靡、浪费、夸耀、炫富,无意义的竞争。它的竞争不是为了真的压低别人,而是就是为了耗散掉自己。但是通过这种过度的自我肯定,也就是作为一种无意义的否定、无意义的自我否定,这不是戳到德勒兹命门上了吗?德勒兹的辩证法对这个东西是搞不定的,要搞定的话要把永恒轮回给取消掉。就是要搞定的话,我们就是要走向利奥塔这种人,要反对永恒轮回。

这个老哥巴塔耶为尼采主义者之敌。因为尼采主义那种苦哈哈的,求一个女孩子尚且不得、求一段爱恋尚且不得,更何况是找一堆伴侣来搞什么eroticism,尼采苦哈哈只能流口水,背后羡慕。所以巴塔耶这种人的存在,使得尼采主义者骨子里的那种对于这种奢侈、过度、浪费,或者就是对于无意的耗散的那种嫉恨、仇怨,暴露无遗,所以他是尼采主义者的大敌。这个东西,就一个字“豪”就是了,就好像是雷老虎以德服人似的(雷老虎好像把他小老婆都让给了方世玉怎么样的),就是那种以吃亏是福……(改口)吃亏不是福的问题,吃亏就是吃亏,吃亏就是整个世界运行的一个更伟大的一种方式。耗散、无意义的耗散,它不是为了和谁对立、不是为了否定谁,(而是)这个生命就意味着耗散。

在巴塔耶看来生命就是一个……主体性它的作用……

在巴塔耶看来,人类作为中介、主体性作为中介不是帮绝对者肯定他自己的。在巴塔耶看来,相对于有限的主体而言,绝对者太富有了、太多了;那么主体就是过来败家的。它就是个败家玩意儿,让你意识显现出来,发现自己是整个世界的主人,广袤非洲大草原上各种野生动物随便吃。这个古代智人它学会搞长矛了,然后学会惊动这些大型动物、让它们跑的力竭,然后去吃它们。这就是要耗散掉他自己,绝对者要耗散掉他自己,要耗散掉他在那个动物逻辑、动物的维度或者在植物维度过度积累起来、富集起来的那些资源。所以在巴塔耶眼里主体就应当是一个耗散者,就应当是一个消费者。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理解成绝对者是个很有钱的丈夫,而主体是他的娇妻,他们圆房了就是娇妻把这个绝对者都榨干了,所以把它叫做圆满的经济学。这是一个巴塔耶所设想的:富人拼命地无脑把钱都花光了,就没有经济危机了。

当然在爱欲经济学角度上,各式各样的爱欲性的消费,符号性的、奢侈性的、攀比性的消费,它对于稳固一定的实质、一定的危机是有那么一点点作用的。时尚界的出现,后来各式各样的、百般翻新的那种法国巴黎的享乐主义,它是有一定的纠偏作用,但是它更多的是进一步的让这些布尔乔亚累积符号学优势,累积他在文化资本和在这个爱欲资本上、爱欲经济学、爱欲符号学上的统治地位,反而使得这个增殖更加快,反而使这个目的论更大、体系更大。巴塔耶没看清楚这一点。

好,那就讲到这里了(虚晃一枪)

 

我补充一下,巴塔耶对于尼采基本上是不理解的,巴塔耶解读尼采的永恒轮回基本上都是错的。所以他本人很喜欢尼采的,但是尼采主义者肯定不喜欢巴塔耶。尼采主义者肯定是对于巴塔耶深恶痛绝的,“是个什么玩意儿?”

比如说,永恒轮回是一个非常沉重的、很了不起的、极点的一个姿态,主人意志强力意志的一个姿态,在巴塔耶这边变成了就是……那首歌叫什么来着?deja vu。他的永恒轮回就被说成是逮虾户,然后强力意志也没有那么强的张力了,强力意志它就被巴塔耶解读叫做机会意志chance,愿赌服输;然后又去解读这个chance,说chance 这个词儿在词源学可以导到那个下落、下坠……主奴辩证法被巴塔耶消解掉了,因为巴塔耶认为生死的辩证法更重要。他认为主体性是从生死现象里面出来的、死亡尸体那里面的……

巴塔耶读《精神现象学》也瞎逼读的,也没理解黑格尔,蛇。主奴辩证法被消解掉了,所以那个主人和奴隶道德之间的那种张力也被消解掉,所以下坠活动也被看成是很蛇的、没有多大张力的。下坠活动被巴塔耶理解成:欣然接受那个事情的尘埃落定,它该咋样就咋样,就像掷骰子,色子要落下来,落下来最后是几点就是几点。强力意志就不是强力意志了,而变成一种机会意志、愿赌服输那种感觉,就变成瞎逼玩意志了。就变成一种游戏上来就是愿赌服输,就是像有人打dota打游戏的时候,他输了也开心那种。所以在巴塔耶就又把尼采改造成了他自己,把尼采改造成了巴塔耶主义者,把尼采改造成了那种耗散。因为在巴塔耶认为就是说超人、顶点的超人那个顶点的状态也是一种耗散过剩的,然后就是那个过度的,太爽了、太高了,然后在那个高高的强力意志之下,他就会是挥霍,就耗散;他强力意志本身也是下坠、愿赌服输,就到很高,但是怎么输都开心,怎么瞎逼搞、怎么耗散,它都开心。

永恒轮回就变成所谓的逮虾户、就是似曾相识、就是既视感,就是让当下的体验到的这些东西和一个符号学秩序的束缚游离开来,仿佛它曾经已经发生过,没有太大的意义了。他把尼采的张力都给它……现在体验的东西曾经体验过,将来要体验东西说不定我已经体验过了。它就使得永恒轮回变成一种可以在当下短路,然后可以使得当下的那个僵局发生迁移,发生松懈,就是不认真了,没那么重要了,我这骰子掷了几点就是几点,我愿赌服输,就这种状态。

所以巴塔耶肯定会被那种严肃的尼采主义者是很厌恶的。尼采主义者这把永恒轮回当成一个很了不起的伦理决断、一种真正的强力意志的……是很厌恶(巴塔耶)的。而巴塔耶本人很喜欢尼采,尼采主义者很厌恶他。我说尼采主义者和尼采之间缺了巴塔耶。

还有一点就是那个我搞错了,它那个耗散它有专门一个法语的,我没文化……是这个dépenser,我不知道怎么念,就是spend 的意思。消费是consume。我们不管了,这些术语都小问题了……意思就这么个意思。


【主义主义】圆满的经济学(3-4-3-2)——使劲忽悠土豪的哲学家,尼采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