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概念 | 断裂、断层、节理
断裂
断裂是岩石的破裂,是岩石的连续性受到破坏的表现。当作用力的强度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岩石就要发生断裂。断裂是构造变形的另一直观反映。断裂包括断层与节理两类。

断层
岩石破裂,并且沿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有明显相对滑动移位者,称为断层。包括断层面、断层盘、断层滑距等要素。
断层面 分隔两个岩块并使其发生相对滑动的面。断层面有的平坦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略呈波状起伏。断层面的走向、倾向与倾角,称为断层面的产状要素。

ABCDE—断层面;1,2—断层盘:1 为下盘,2 为上盘(图中为下降盘);AA′—滑距
断层盘 被断开的两部分岩块,其中位于断层面之上的,称为上盘岩块;位于断层面以下的,称为下盘岩块。相对上升者称为上升盘,相对下降者称为下降盘。上盘和下盘都可以是上升盘或下降盘。如果断层面直立,就分不出上、下盘。如果岩块做水平滑动,就分不了上升盘和下降盘。
断层滑距 断层两盘相对移动的距离。它有不同的度量方法。断层两盘相当的点(在断层面上的点,未断裂前为同一点),因断裂而移动,其两点的直线距离,称为滑距,代表真位移,如上图中的AA′。它可以分解为沿水平方向的真位移及沿垂直方向的真位移。断层两盘中相当层(未断裂前为同一层)因断裂而在剖面图或平面图中表现出来的移动距离,称为断距或断层落差,代表视位移。
断层产状与地层产状并不完全相同,断层形成后受外力侵蚀的状况比较复杂,所以视位移不一定等于真位移。
按断层两盘相对滑动方向,可分为:
正断层 上盘向下滑动,两侧相当的岩层相互分离(图B)。
逆断层 上盘向上滑动,可掩覆于下盘之上(如图C)。

走滑断层 也称平移断层。被断的岩块沿陡立的断层面做水平滑动(图D)。根据相对滑动方向,可分为左旋与右旋两类:观察者位于断层一侧,对侧向左滑动者称为左旋,对侧向右滑动者称为右旋。

节理
在地质作用下,岩块发生一系列规则的破裂, 但破裂面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此破裂称为节理。节理的裂开面称为节理面。其走向与岩层走向可以平行、垂直或斜交,节理面的倾向与岩层的倾向可以一致或相反。节理的缝隙可以是空的,也可以被矿脉或岩脉(如方解石脉)所充填。
除了构造作用之外,岩浆或熔岩冷凝收缩、沉积作用、风化作用、块体运动都能产生节理。因此,节理是比断层更为普遍、更加发育的变形构造。
节理对岩石的风化及剥蚀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节理密集的岩石易于风化,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形成奇特的地形,造就优美的风景。如我国著名风景区黄山,不少奇观丽景就是通过花岗岩中密集且多方向的节理构造演化而来的。密集的节理加速了花岗岩的风化、剥蚀、崩落进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很多河谷是沿着密集的节理带发展起来的。山区河谷的两侧,常沿节理面崩落而形成峭壁。节理也是地下水循环的通道和矿体赋存的空间。节理的切割削弱了岩石的整体性和坚固性,对工程和水利建设会有重要影响。
说明: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