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辩论赛】人的自我实现过程重于结果VS结果重于过程

2022-08-07 22:14 作者:弦转急  | 我要投稿

人的自我实现,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

 

(课代表已经把笔记整理好啦~)


提问:跳脱对方的稿件+沉默

 

自我实现:个体的各种才能和潜能在适宜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充分发挥,并最终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亦指个体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境界。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这是个体对追求未来最高成就的人格倾向性,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

 

过程:事情进行或者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在质量管理学中“过程”定义为:利用输入实现预期结果的相互关联或相互影响的一组活动。

 

结果:本指植物长出果实(开花结果);现常用义为事物发展的后续影响或阶段终了时的状态。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五对范畴中的结果指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

      作为观念形态,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人的实践活动以目的为依据,目的贯穿事件过程的始终(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目标:意思是指的是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也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目标是对活动预期结果的主观设想,是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主观意识形态,也是活动的预期目的,为活动指明方向。具有维系组织各个方面关系构成系统组织方向核心的作用。

 

量变(渐变):与质变对称,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次序)的变更,是一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质变: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事物运动的基本状态之一。质变的过程中,事物处于显著变动状态,质变一般是明显的、突发的、非连续性的,因而也叫飞跃,渐进过程中的中断或革命。

 

质:哲学范畴。一事物之所以是该事物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

 

唯物辩证法五对范畴:1.内容和形式:内容与形式是辩证法的一对基本范畴。内容是事物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这些内在要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2.原因和结果:揭示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做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确定与不确定、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复杂多样: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3.可能和现实:揭示事物过去、现在、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可能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指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是指相互联系着的实际存在的事物的结合(现实蕴藏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会不断产生出新的可能;可能包含着发展成为现实的因素和根据,一旦主客观条件成熟,可能就会转化为现实)。

4.必然和偶然: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与否,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5.现象和本质: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现象是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工具理性:工具理性是通过实践的途径确认工具(手段)的有用性,从而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为人的某种功利的实现服务。工具理性是通过精确计算功利的方法最有效达至目的的理性,是一种以工具崇拜和技术主义为生存目标的价值观,所以“工具理性”又叫“功效理性”或者说“效率理性”(追求意义实际上是追求价值)。

 

价值:价值属于关系范畴。从认识论上来说,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是表示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与主体需要间的一种效用、效益或效应关系的哲学范畴。价值作为哲学范畴具有最高的普遍性和概括性。

      泛指客体对于主体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可视为是能够公正且适当反映商品、服务或金钱等值的总额。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商品价值。马克思还将价值分为使用价值(给予商品购买者用的价值)和交换价值(使用价值交换的量)。

 

天时:1、一般指自然运行的时序; 察天时以授民,则历象不可不谨也。 曾巩《本朝政要策·历》  2. 指天道运行的规律;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易·乾》 3.宜于做某事的自然气候条件;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4. 犹天命;推是言之,亦天时,非人力之致矣。《汉书·王莽传下》 5.气候; 金陵六月晓犹寒,近北天时较少暄。 杨万里《夏日杂兴》 6.时候。 当时大家钱尽,天时又有一点多钟,只好散了。 刘鹗 《老残游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第十九回

地利:土地生产的财富;战略上的有利地势。

人和:人心归一,上下团结;人事和谐,民心和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天命:上天(自然(道)的实体代表)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众生命运。

人的自然寿命;天年。

自然的规律、法则。

人事:人之所为;人力所能及的事情

      人情事理

      人世间事

      人的意识认识的对象

      人为的动乱

      仕途,等

 

公序良俗: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 。 公序良俗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加入“人的自我实现”、“过程”、“结果”的定义。

对立论进行修改,他打他的,我打我的,只要我的理论基本站得住脚,就别管对方如何提问。

感谢对方辩友:我们今天辩论的主题是人的自我实现,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

首先,在开始我方的立论之前需要对于本次辩题的概念具有非常明晰的界定:

自我实现:个体的各种才能和潜能在适宜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充分发挥,并最终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

过程:事物发展的中间状态;

结果:事物发展的最终状态。

我方认为人的自我实现,结果比过程更重要,理由有(三)【括号理由可以继续加】:

1.结果不论好坏,对于行为主体都具有彰显和表现的作用。

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泰戈尔 《流萤集》→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度过一生要留下姓名,雁飞过后要留下声音。比喻人的一生不能虚度,重视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纵观文天祥的一生(过程),既有登科及第的豪情满怀、踌躇满志,又有兵败被俘的正气凛然、威武不屈(结果)。于成功的结果来看,我们看到了他本身的非凡才略、过人胆识;于失败的结果来看,我们同样也看到了他的大义凌然、威武不屈。(阶段终了的状态),所以一个人的自我实现不留存于过程之中,应当由结果彰显。

当成败作为标准成为评判结果的尺度时,结果本身的现实意义就被对方辩友消解掉了。→面对失败的结果,我们仍旧可以从其中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进而为自己下一个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而面对成功的结果,更是提醒我们每个人应当愈发谨慎,把握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当个体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把握道路的曲折和泥泞、阻路的岩石和沼泽。

2.影响过程的某些客观因素也是作为结果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军事上的占领有利地形、农业上的顺应有利天时、政治上的保障各安生业都属于客观因素→结果一定程度上既能促进过程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又能阻碍过程的发展,难道不是说明结果能够反过来影响过程吗

3.结果对于自我实现而言更具有现实意义:我方不否认人在过程中也能有所贡献,但是最终的结果能更好的表现人自我实现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有时甚至能扩大自我实现影响的范围。

谭千秋以瘦弱的身躯挽救了因汶川大地震中掩埋着的学生,水泥天花板的坠落不使其感到恐惧,反而扑上去以自己的双臂撑在讲台上,掩护着他的学生,因此被中共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雄等荣誉称号,也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任务之一”、最美奋斗者;而反观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的范美忠正在课堂讲课却在同时刻先于学生逃生,反而发帖《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也被网友戏谑称之为“范跑跑”。诚然,人的自我实现还是从结果中窥伺的,如果对方辩友硬说是从过程中体现,那么“范跑跑”又算得什么呢?在逃跑的过程中体现自我价值吗?在无限期推迟任用为教师的过程中体现自我价值吗?前几年国家强调的“最美教师”、到如今的“人民英雄”,在没有这些国家对于他们结果的肯定和褒扬之前,对于社会的贡献仍旧是有所局限,因此张桂梅才能凭借她的影响力在网上去招揽人才,为那些乡村的孩子去谋求更高层次的教育。

如果对方辩友说过程本身是一个阶段,而结果只是阶段中的大部分甚至一部分,我说结果寓于(蕴含在、包含在)过程之中,并通过过程表现出来可以嘛;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而《史学概论》说历史学的根本任务是探究历史轨迹,把握历史规律——矛盾普遍性),那么自然而然结果就比过程更加重要了。(建议修改成自己的观点,而非对对方问题的应对)。

 

过程--路途,结果--终点;过程--脚印,结果--圣殿;过程--阶梯,结果--顶峰。

如果我告诉你结果不重要,那么你本应付出的百分之百的努力还能余下百分之几呢?

我们承认过程的重要性,然而只有结果才能让过程的重要性得到展现,才能让人的自我实现得到升华。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人的自我实现结果比过程更为重要。

 

 

话术:1.我们对于结果的追求把握适度原则,并非不择手段一味追求一个结果,因为讨论辩题的范畴在自我实现内。而自我实现本身的价值追求应当是倡导我们对于结果的追求合乎公序良俗,把握内心操守的。

2.不能说结果不等同于目的(某种程度上结果和目的类似),就说追求结果不等同于追求目的。→必须区分目的和结果→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形式主观、内容客观)。

3.对方辩友所说的对于过程的总结本身就是一种结果,如果不是的话那么过程中压根不存在结果(诡辩)。

4.生死问题(如何生死)仍旧可以作为评判一个人自我实现的标准,谭千秋和范美忠就是两个相对的例子。

5.过程和结果价值的判断≈客观因素+主观判断。

6.人的自我实现不能仅以成败论处(参照观点一)→结果不论好坏,对于行为主体都有彰显和表现作用。

7.注意对面歪曲理论情况。

 

 

 

谢谢主席!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我方观点认为:人的自我实现结果比过程更为重要。

过程,即为事物发展的中间状态。

结果,是一定阶段事物发展的最后状态。

【在《沪江大辞典》第1578页】

人的自我实现,是指个人发挥潜能,超越自我,对社会做出有意义、有价值的贡献,并得到社会认可的追求。

我方认为:人的自我实现结果重于过程。

理由有三:

 

①结果比过程更具有现实意义。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高考几乎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十二年寒窗,要的就是最后高考的结果,而高考的结果能给人生带来转折性的作用,同样学习十二年,有人考上大学,有人只能考上大专,他们的人生也会因此走上不同的道路。在高考中过程的经历是相似的,往往结果不尽相同,但不可否认,很多时候这个社会要的就是最终的结果。由此可见,结果的现实意义更加重大。

 

②人的自我实现需要通过结果来衡量。

人是社会中的人,衡量一个人是否自我实现需要过程体验但更在于结果对社会的贡献。

在过程中提升了自我能力,而结果对社会有所贡献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

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提升了能力,而在比赛中取得的成绩给自己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更为集体赢得了荣誉。袁隆平老先生在试验中提升了科研能力,而他所研制出的杂交水稻造福了中国乃至世界。如何判定人的自我实现,最终是需要结果来衡量的。

 

③结果所产生的社会贡献比过程所产生的社会贡献更加大,更具有影响力。

我方不否认人在过程中也能有所贡献,但最后的结果能让过程中的贡献得到提升。

如今国家为何会授予一些领域的佼佼者“最美乡村教师”、“人民科学家”、“人民英雄”等称号?在没有这个称号之前,他们的贡献是小范围的,例如教育的那些学生,献身的科研事业,拯救的一个生命,的但当他们取得了这样的称号,他们的精神将会影响社会,引导广大群众向他们学习。这样的结果对社会的贡献更大,也更具有影响力。

 

过程如遥远的路途,结果才是要抵达的终点;过程是信徒的脚印,结果才是他们想要的圣殿;过程是周而复始的阶梯,结果才是最后攀上的顶峰。

如果我告诉你结果不重要,那么你本应付出的百分之百的努力还能余下百分之几呢?

 

我们承认过程的重要性,然而只有结果才能让过程的重要性得到展现,才能让人的自我实现得到升华。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人的自我实现结果比过程更为重要。

 

 

【辩论赛】人的自我实现过程重于结果VS结果重于过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