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星开始”的星系如何失去造星机能

2022-02-18 16:26 作者:邓如山  | 我要投稿

有些星系似乎停止了新恒星的锻造过程,可以将星系看成是制造恒星的“时间机器”,大量的恒星在星系内制造出来,星系通常含有丰富的冷氢气体,冷气体的块状星云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开始塌缩,凹陷,最终点燃了恒星的核反应,引力才是锻造恒星的“有生力量”。有些“星系工厂”在一年时间生产了数以百计的恒星,而单一星系包含数了百亿、千亿数量的恒星。

我们的银河系分布了五彩斑斓的星云,有些是恒星形成的集中区域,其中之一的猎户座星云在灿烂的星空闪耀得十分明亮,人们甚至睁开眼睛就能看见它,从“猎户之剑”的中间可以直接看到星云中的恒星,但猎户座星云的恒星形成机制似乎遭到了破坏,很多椭圆星系停止了恒星的生产,什么因素阻止了恒星的产生?这是天文学中最大的难题之一。

椭圆星系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星系的外形呈椭圆形状,它们好似澳式足球或英式橄榄球的外形。我们的银河系和很多其它的大星系属于螺旋星系,近似圆周形的螺旋星系好像一个巨大扁平状的碟盘。死亡恒星和星系内的气体物质为下一代恒星的产生供应了“原材料”,恒星的形成是否十分依赖星系的形状或类型?两者之间似乎存在某种关联,大多数像我们银河系一类的螺旋星系不断地锻造出新的恒星,而大多数椭圆星系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恒星的锻造能力。

椭圆星系如何成长?为何遭遇“成长的烦恼”?1972年,阿拉尔和土穆瑞斯兄弟通过观测发现,从螺旋星系的碰撞与合并中产生了椭圆星系,他们的发现在我们银河系的演化中得到了检验。从现在开始之后的数十亿年,我们的银河系将与临近的仙女座星系发生一次碰撞与合并的事件,从中产生一个巨大的椭圆星系。星系的合并也许打破了恒星的形成机制,但不能把所有阻止恒星形成的机制都明确无误地归结为星系的形状。


例如:“乘风破浪”前行的热等离子体星系可能剥离了恒星形成所需要的气体物质,在星系失去气体物质的过程中,螺旋星系没有转化为椭圆星系的可能性。可能出现恒星形成活跃的椭圆星系,但是否存在任何失去恒星锻造能力的螺旋星系?恒星的形成机制是否与星系形状存在联系?其中的答案有待更多的观测和分析。

怎样发现正在形成恒星的星系?怎样发现不能形成恒星的星系?有一种简便的观测方法:搜寻“早年英逝”的恒星。我们的“黄彤彤”太阳大约有100亿年的生命周期,太阳现在到了“中年时期”,精力十分旺盛,但体力有点不支。非常明亮、非常热的蓝星只有大约3千万年的短暂生命周期,它们“不在乎生命长度,只在乎生命质量”。我们的太阳演化得“四平八稳”,蓝星的生命周期十分短暂,但它们对宇宙演化的贡献不会低于我们的太阳。

3千万年的生命期在宇宙学概念上好似“弹指一挥间”,在大量蓝星的星系,天文学家看到了一个大量制造恒星的活跃星系,而红色星系通常是一些年老星系,它们已经或正在失去任何锻造恒星的能力。在其它寻找有恒星制造能力的星系方法中,炽热的恒星加热了星系中的尘埃,炙热的尘埃发出了强烈的红外线,炽热的恒星引发了周围气体物质的发光效应,从炙热的尘埃中产生了有明显特征的光谱。


天文学家不是第一次搜寻那些失去了恒星锻造能力的螺旋星系,1976年,加拿大天文学家西德尼·冯·登·搏夫发现了“贫血星系”,它比典型的螺旋星系的恒星锻造能力低了很多。英国的天文学家凯伦·马斯特斯确定了数以千计的红色螺旋星系,他与“宇宙动物园”网站的公民科学家开展了线上合作,收集了大量准确的数据。但冯·登·搏夫和马斯特斯确定的红色螺旋星系发出了明显的氢气体光谱线,氢气体环绕在热的蓝星附近,红色的螺旋星系仍然制造出了恒星。

为了寻找失去恒星制造能力的螺旋星系,天文学家使用了 NASA的宽场域红外线勘测探索者收集的数据,对发不出红外线的螺旋星系进行搜索,炽热尘埃被短生命周期的炽热蓝星加热,星系光线位于紫外线和可见光之外的红端波段,假如这些星系就像期待的那样失去了恒星的制造能力,那么可以确认这些螺旋星系已经死亡,它们不能生产出下一代的恒星。天文学家使用了设在新南威尔士州康纳巴拉布兰附近的赛丁泉2.3米直径的望远镜,在收集的6个星系光谱中,没有一个出现了由发光的热气体物质产生的明显信号。

热气体物质通常被短生命周期的周围恒星加热,天文学家发现了失去恒星锻造能力的螺旋星系,他们的成果登载在《皇家天文学会每月通讯》杂志。不经过螺旋星系转化为椭圆星系的通道,恒星制造的“梦工厂”可能由此关闭,但什么因素阻止了恒星的产生?有几种可能性,可能与所谓的“冲压力剥离效应”有关,当一个星系在热的等离子体中“乘风破浪”前行时,它含有的氢气体物质遭到剥离,而一个缺少氢气体的星系失去了恒星产生的条件,但冲压力剥离的效应通常发生在星系团之中,天文学家发现的很多这类星系不在其中。

气体难以冷却到恒星产生的初始温度,活跃星系核产生了加热效应,气体物质在“下坠”到巨大的黑洞时驱动了热气体的形成,但在收集的大多数星系中没有活跃星系核驱动的情形。什么因素在不寻常的螺旋星系中阻止了恒星的形成?天文学家对星系的形状产生了兴趣,星系形状也许包含了合理解释的线索。天文学家凯伦·马斯特斯发现,在有恒星制造能力的螺旋星系中,只有很少的星系显示了明显的棒旋结构。星系中心横亘了一根“棒子”,螺旋星系带有棒旋结构,这似乎与星系失去了恒星的制造能力有关,星系形状在破坏恒星的形成上可能发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恒星的形成机制可能关乎星系的形状。





(编译:2016-7-20)


“从星开始”的星系如何失去造星机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