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爱“二舅”,他没有陷入宏大叙事的虚伪

2022-07-27 20:49 作者:四独木  | 我要投稿


“二舅”很火,其实这样的视频早就该火。

类似于二舅的人物,我也在B站见过。一个月前,我偶然看到一位名叫“全嘻嘻”的up主。本文四独木原创,请勿抄袭!

她讲述了自己的婆婆,一位来自农村的家庭妇女,因为贫穷,独身一人来到陌生的都市当沪漂挣钱的故事。

她找了两份工,艰难地在上海生存,当保姆、做饭,一个月能有800块工资,她很满足。

因为不愿孩子缺少陪伴,最终,她回到了家乡。本文四独木原创,请勿抄袭!

其实这位婆婆很全能,她能科学安排好自己孙女一天的全部生活,能注意到家里所有的卫生死角。

让UP主夫妇手忙脚乱,一天都无法完成的三餐、带娃和家务,她轻松搞定,甚至可以抽出时间来画一副非常传神的素描。

这段视频看得我热泪盈眶,全程鼻酸。本文四独木原创,请勿抄袭!

因为它十分安静、平和、没有装点地叙述了一位平凡女性几十年的往事。它没有反转,没有整活,没有惊人的跌宕起伏,没有喧闹,只是在叙述,一如衣戈猜想的视频。

我愿称这种视频为纪录片式视频,它用平和的语气带你领略一个普通人的一生。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一如《舌尖上的中国》里一首曲目的名字,二舅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平凡而伟大的劳动人民》。本文四独木原创,请勿抄袭!

这种感动,可能跟我喜欢看纪录片有关系。

《72小时》我看,《人生第一次》我也看,《我叫刘小样》里那句振聋发聩的“我宁可痛苦,我不要麻木”仍在我朋友圈封面上。

我尤其爱医疗类纪录片,《人间世》《生门》《中国医生》《急诊室故事》《生命缘》,还有很多,我记不起来名字。本文四独木原创,请勿抄袭!


来源:UP主@衣戈猜想

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把目光聚焦在病人或医生这些个体的视角上,包括病人的病、家属的痛苦与庆幸、流水般花出去的救命钱、贫穷带来的绝境,还有医生忙碌的生活、家庭与工作难以兼顾的局面、被误解与委屈。

故事的结局,悲哀与快乐交织在一处,让观者很难说出自己的心情。本文四独木原创,请勿抄袭!

尤其是《生门》,它是我心中地位最高的纪录片,因为它全程没有任何旁白,故事之间的衔接、故事发展的逻辑、时间的推移,全部都依靠几位医生主角的行动和画面下方的几行字幕。

来源:UP主@衣戈猜想

这部纪录片里没有任何宏大叙事,没有复杂的修饰,没有特别的赞美与悲情的抒写,它把一切都粉碎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慢慢飘荡。

二舅这个视频也如此,up主把自己从故事里剔除,将凝视时代变动与个人意志的权利交给观众。他没有升华这个视频的主题,也甚少为二舅赋予溢美之词。本文四独木原创,请勿抄袭!

他把一个活着的二舅带到你的身边。

二舅的身影里,有很多其他你熟悉的老人,所以二舅离你们并不遥远。这种熟悉,为我们带来了亲切感,造就了我们与二舅共情的机会。

可能传奇的二舅们就住在你爷爷奶奶家对门,就是家族聚会里默默无闻的远亲。这些人,因为平凡,你很难注意他们的确存在。本文四独木原创,请勿抄袭!

所以我很喜欢了解老一辈的事情,每当父母叹气自己亲戚们的历史与“八卦”时,我总是认真倾听。如果这一次它们无法被记录在我的头脑里,也许这段传奇的历史就真的会消失在广袤的时间里,无人记得了。

现在B站上喜欢宏大叙事的人很多,不少历史、国际风云、经济的领域的视频获得高点赞量,但是这些视频所讲述的知识,总是与我们的生活多多少少有着一些障壁。本文四独木原创,请勿抄袭!

过分沉浸于宏大叙事的逻辑,容易迷失自我,不知道怎么过好属于自己的人生。

所以当这样的视频出现时,我们会恍然大悟,原来宏大叙事的基本盘,都是这些似乎与无声硝烟隔绝的普通人。历史,由人民创造。本文四独木原创,请勿抄袭!

我觉得,一个纪录片式视频最高的境界就是,让观众坐在河边观看时间的缓慢流逝,惬意,而又五味杂陈。

在这样的境界里,观众将自己所有的智慧与思考,全部沉淀到四肢,从空想者变成行动者。本文四独木原创,请勿抄袭!

观察生活,创造生活,接着,我在自己的创造里,体验与平凡日子互为表里的宏大叙事。



我爱“二舅”,他没有陷入宏大叙事的虚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