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狱前后的岳飞
岳飞作为两宋交际的主战派、抗金派,其含冤离世一直为历代中国人所惋惜。而他从大统帅到阶下囚的转变,有时很难厘清。在此,特将其过程记录下来,以供将来查阅。

一、免除官职
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宋廷乘机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武将,尤其是岳飞、韩世忠二人。
完颜宗弼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四月,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
五月,张俊与岳飞巡视楚州韩世忠的军队时,暗中挑唆岳飞,欲一同分解此军,却遭岳飞严肃回绝。
秦桧又欲借军吏耿著之事陷害韩世忠,岳飞得知,便修书通报韩世忠,再次保全了韩。岳飞回朝后,即遭秦桧党羽万俟卨、罗汝楫的弹劾,诬蔑岳飞援淮西“逗留不进”、主张“弃守山阳(楚州)”,要求免除岳飞枢密副使之职。

八月九日,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的闲职,岳飞自请回到江州庐山旧居赋闲。
二、疯狂迫害
岳飞部将:王贵(屈从诬陷)、张宪(部下王俊告发其谋反,从而牵连岳飞)
岳飞赋闲后,在秦桧授意下,张俊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威逼岳飞部将、都统制王贵诬陷岳飞,王贵屈从;

又收买张宪部副统制王俊,让其出面首告张宪“谋反”,从而牵连岳飞,并命人代他写好一份告首状。
王俊利用张宪出外之机,先将告首状投送王贵。王贵又将此状送交秦桧心腹林大声。林又将此状转递到枢密行府张俊的手中。不久张宪来到,张俊便就势将张宪逮捕。
三、含冤入狱
张俊私设公堂,向张宪严刑逼供,毫无结果之下,竟捏造张宪口供“为收岳飞处文字谋反”。

岳飞在江州居留,为时甚短,就接到宋廷命令,召他回“行在”临安府。秦桧派殿前都指挥使杨沂中秘密拘捕岳飞,并嘱咐:“要活底岳飞来!”岳飞虽已知杨沂中来意不善,还是毅然随之而往。
十月十三日,岳飞被投入大理寺(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狱中,此前其长子岳云也已下狱。
四、逼供审讯
岳飞义正词严地面对审讯,并袒露出背上旧刺“尽忠报国”四大字,主审官何铸见此,亦为之动容。

何铸查得岳案冤情,如实禀告秦桧。秦桧却说:“此上(赵构)意也!”改命万俟卨主审此案。
万俟卨将王俊的诬告状等摆在岳飞面前,喝问道:“国家有何亏负,汝三人却要反背?”
岳飞回答:“对天盟誓,吾无负于国家。汝等既掌正法,且不可损陷忠臣。吾到冥府,与汝等面对不休!”
万俟卨又说:“相公既不反,记得游天竺日,壁上留题曰,‘寒门何载富贵’乎? ”

众人附和:“既出此题,岂不是要反也! ”
岳飞悲愤难当:“吾方知既落秦桧国贼之手,使吾为国忠心,一旦都休!”
岳飞便不再抗辩,任凭狱卒拷打。 万俟卨等用尽手段,岳飞也宁死不自诬,乃至以绝食抗争,经其子岳雷照顾,才勉强支撑下来。
五、众人说项
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绍兴和议”达成。和议虽已成,但岳飞始终未能被释放。
万俟卨等逼供不成,为了坐实冤狱,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所谓岳飞父子与王贵、张宪“有异谋”、岳飞曾口出狂言“指斥乘舆”、岳家军在援淮西时拥兵不进“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欲将岳飞一举定为死罪。
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认为岳飞无罪,与万俟卨竭力争议,均遭罢官处分。
宗正卿赵士㒟以全家百口担保岳飞无罪,也遭万俟卨弹劾而革职并逐出临安。
文士智浃、布衣刘允升、范澄之等也分别上书为岳飞申冤,但都受到株连,刘允升被下大理寺处死,智浃、范澄之后来都死于流放地。
已赋闲的韩世忠因岳飞入狱之事质问秦桧,秦桧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六、惨死狱中
绍兴11年12月29日(1142年1月27日),万俟卨等通过秦桧上报奏状,提出将岳飞处斩刑,张宪处绞刑,岳云处徒刑。
宋高宗赵构当日批复:“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岳飞受“拉胁(猛击胸胁)”之刑(一说为饮鸩服毒),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宋代史料并无“风波亭”的记载),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
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此后,岳飞、张宪的家产都被没收,家属被分送广南、福建路州、军拘管。

岳飞的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哭泣;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为此酌酒庆贺,并说:“和议自此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