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量子战略谈量子理论奠基石
笔者:量子科技将是引领这个时代的弄潮儿。看本文之前,需先了解一个故事一群国内技术专家找不到机器的问题,一个德国专家只在机器上画了一个圈就解决了问题。这跟国内画龙点睛典故有些类似。笔者接下来讲的价值就在这里,如果是研究量子技术多年的朋友肯定会如获至宝。如果你看不懂,或纠结在量子技术本身的知识结构,只能说明频道不同,就当看热闹吧。
量子计算是真科学,还是伪科学?
量子计算机一经问世引起世界震惊,而完成这一项目的是一群90后,到底是江山代有才人出,还是欺世盗名的闹剧呢?我们就从学术理论根本探究量子计算研究有没有科学价值。
第一点,理论的产生源自于假设,是人类面对问题的一个构想。一个理论的好坏,取决于是否给人类带来长远的利益,而不取决于短期利益,短期利益自有其运营者。作为科学,它就是着眼于未来世界的。
第二点,是否有现实意义,假如对当前一无是处,研究就没有必要了,它不同于短期利益的关注,而是现实需要的考量,假如真的对现在没有意义,那么就可以留待后人研究。
第三点,是否关系到人类的福祉,理论要求是再生性的不能是毁灭性的。
量子计算符不符合这希望前提,目前来看都是符合的。它源自于现代量子理论假设,用量子的多态性取代单一性可以更好的展示复杂的计算问题,这个假设无疑是有价值的,就有了研究的必要。尽管这个动态的空间存在不稳性,比起计算机0和1构建的稳定的编码机器,存在很大的误差和不确定,正因为如此才有研究下去必要。
“九章”量子计算机原型是专项任务机器,它在解决高斯玻色取样概率问题上,实现“量子优越”,实际是利用光子模拟了抽样调查样本,推演出结果。例如,传统计算机是依靠0和1,不断沿着既定路线推演目标,每条路都踏踏实实的走一遍,而量子计算就好比孙悟空拔出一撮76根猴毛一吹,76个小猴子奔向76个方向,理论上这要比一条路一条路走要快达到目的地。
当然,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它是一个世界级难题,首先你得获得光子,而且可以控制光子为我所用,光子是比细胞要小无数倍的物质,肉眼根本无法看到,而科学家们利用特制的机器,获取到光子并控制他们的有效路径,然后在获取他们的“计算”结果(用‘演示’形容较形象一些),捕获最终的光子,完成对结果的确定。而这个结果是存在误差的,所以下一步就是要重新定义这个误差或控制这个误差,使得这个误差可以被有效利用。
在我看来,量子计算可以和传统计算相辅相承,如果只是一味的研究量子的动态空间,必然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任何变化的事物,不能是永远的动态,只能是相对的动态。量子计算,如果只强调它的灵活性,多态性,空间性,那么势必使得计算机永远处于实验室之中,无法实用,而最终失去其科学价值。
量子计算必须将这种多态性用特定标准确定下来,做为功能叠加的基础,比如,一个九章标准算力是多少,一个九章标准代表解决了什么问题。只有从原理上普遍被人们接受,这个量子才是可以有无限拓展的空间。好比有了一个标准的重量,才有后来的各计量学科发展。
量子态,我认为就是一个不错的标准单位,它表示(或定义为)一个光子的物理极限计量单位,从现有经验来看100个量子态可以完成大于传统计算机的特定模型演算结果。量子百态,量子千态已经足够当前人类的需求。量子万态,量子亿态,量子兆态那更是惊人的算力。试想如何捕捉到一兆个光子为我所用,那是多么宏大的工程,一个光子的设备就如此复杂,一兆光子更是无法想象。
当然,这并非不可能,就好比手机芯片,以纳米为单位来存储晶体管一样,人类若是把他做成“光子芯片”代替“硅芯片”,那么就会到达一个新领域。小小光子芯片,可以将视频压缩到若干个光子排序组合存储起来,然后通过量子通讯在数千公里外重新成像,将流量压缩到最低,或许一年的视频就只需要数百个量子态来完成,而成本一毛钱都不用。届时,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会不会是倒闭就难说了!这无疑在人们生活便利方面是极大改善。
因此,量子计算是有着光明前景的新生事物,还有待人们去探索开发,服务于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
编者案:这里的量子态和物理量子态要区别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