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文学研究状况(2020年CNKI)

中国科幻文学研究总体情况:




中国科幻文学研究的高质量成果(CNKI截止2020年):
[1]王雪明,刘奕. 中国百年科幻小说译介:回顾与展望[J]. 中国翻译,2015,36(06):28-33+128.
[2]韩嬛. 刘慈欣科幻小说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纳杨. 从刘慈欣“地球往事”三部曲谈当代科幻小说的现实意义[J]. 当代文坛,2012,(05):83-86.
[4]严锋. 创世与灭寂——刘慈欣的宇宙诗学[J]. 南方文坛,2011,(05):73-77.
[5]刘慈欣. 从大海见一滴水——对科幻小说中某些传统文学要素的反思[J]. 科普研究,2011,6(03):64-69.
[6]贾立元. “光荣中华”:刘慈欣科幻小说中的中国形象[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01):39-45.
[7]吴岩. 科幻文学的中国阐释[J]. 南方文坛,2010,(06):25-28.
[8]刘慈欣. 重返伊甸园——科幻创作十年回顾[J]. 南方文坛,2010,(06):31-33.
[9]任东升,袁枫. 清末民初(1891-1917)科幻小说翻译探究[J]. 上海翻译,2010,(04):72-76.
[10]欧翔英. 乌托邦、反乌托邦、恶托邦及科幻小说[J]. 世界文学评论,2009,(02):298-301.
[11]刘慈欣. 超越自恋——科幻给文学的机会[J]. 山西文学,2009,(07):75-81.
[12]刘珍珍.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刘慈欣科幻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9.
[13]高翔. 从刘慈欣作品看中国科幻小说的语体特点[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S2):255-258.
[14]王卫英,张懿红. 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本土化进程[J]. 贵州社会科学,2008,(06):62-66.
[15]王卫英. 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价值与审美批评[J]. 中州学刊,2008,(01):229-233.
[16]江晓原. 好莱坞科幻电影主题分析[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05):1-7+110.
[17]邬晓燕. 科幻小说:科技时代新的解读方式[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05):105-108.
[18]吴岩,方晓庆. 刘慈欣与新古典主义科幻小说[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02):36-39.
[19]计海庆,孙路. 科幻小说的伦理解读[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10):75-78.
[20]吴岩. 论科幻小说的概念[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1):5-9.
[21]汤哲声. 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创作发展史论[J]. 文艺争鸣,2003,(06):63-67.
[22]孔庆东. 中国科幻小说概说[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03):37-45.
[23]陈许. 试论美国科幻小说的产生和发展[J]. 国外文学,2002,(02):35-42.
[24]王燕. 近代科学小说论略[J]. 明清小说研究,1999,(04):3-5.
[25]曾国屏,李正风. 赛博论·赛博空间·社会和文化变革[J]. 哲学动态,1998,(05):3-5.
[26]吴岩. 西方科幻小说发展的四个阶段[J]. 名作欣赏,1991,(02):122-126.
中国科幻文学研究涉及的高质量的学术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