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无法上岸要不要二战?听听过来人的建议!
22考研已接近尾声
有不少同学考研已经有了结果
有部分同学得考虑这样一个问题
是再战还是工作呢
不同的选择真的会改变人的一生
🙆来看看这些“过来人”的建议
😘@无法控制自己对知识的渴望
我自己三战上岸了,但我从来不会轻易建议别人二战三战。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每个人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状态也都不一样。其实,我一直觉得,别人的成功方式不具备参考性。还是要自己结合一人考虑。
😜@怒怒会飞_fly
作为二战成功上岸的过来人建议:不要做这些无谓的挣扎,静下来认真分析。
1️⃣为什么一战失败?是哪门课没考好还是没有尽全力?问题在哪里?
2️⃣如果是某门课考差了,那么考差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是没有尽全力,是自制力不够时间投入不够/效率太低/方法有问题吗?
4️⃣找到原因之后问问自己,再来一次能够克服吗?
然后评估一下:
如果能够克服的话,保守估计能够多考多少分、这样的分数胜率有多高,那么这样的风险是你可以承担并且愿意全心全意为之一搏的吗?
😁@Zzz今天开心了嘛
我想清楚了,准备考公或者工作。当时其实就是跟风考研,现在想着如果后面三年每天都要做实验搞科研,我真的不喜欢。所以,现在跟着内心走吧,开心最重要!
🤔@aha-yeah
以前我觉得非考研不可,二战之后我不会劝也不会阻止别人二战战或者三战,但是如果你没有很坚定的心以及吃苦的精神,我奉劝大家别二战,不然你会发现这一年还是白来。人生道路千千万,多给自己一些别的选择,应届生抓住你这个宝贵的“应届生”身份,考编考公都可以去试试。
🧐@废柴Jessie的努力日记
二战人来了,这一年愿再呆在家里,可以用自闭来形容,圈子不断缩小,娱乐活动逐渐减少,甚至后期半个多月才下一次楼,这期间的心理压力非常大,需要自己来克服,好在今年进复试了,二战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没有白白牺牲自己的兴趣爱好,希望今年没考好的同学们慎重考虑是否二战。
😊@努力不熬夜的Zakiya
这个世界有很多人工作后决定重新考研,也有很多人选择二战三战最后面对求职依然迷茫,人与人之间有太多不同,尽全力不要留遗憾就好啦,我们都年轻着呢!
🙇到底要不要二战,下面这些问题建议大家一定要考虑清楚:
1
你真的需要二战吗?
我们在决定是不是要二战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是不是真需要二战,考上自己的目标院校、专业对自己真那么重要吗?
很多人是因为职业规划,还有一些同学由于报考院校专业报名人数多、录取人数少、竞争压力太大,所以一次很难考过,这种情况下决定二战,也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你一直很犹豫、下不定决心,那就别再考一年了。二战考研一定是自己从内心深处觉得我一定要完成我的目标,不给自己以后留遗憾。
2
二战需要承受的压力
🙋考研二战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分三个层面讲:
⏩第一层就是【迷茫】
经历了几个月放松的生活后重新开始过那样枯燥的备考生活,看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知识点、整整齐齐的复习资料、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不由得会开始陷入“迷茫”的情绪。
因为没有见证过结果,所以你不知道自己的复习方向和思路到底对不对,复习进度合不合理,甚至不确定自己会不会痛定思痛,真的像当时决定二战时想的那样坚定考研。
⏩第二层就是【孤独】
二战到底有多孤独?只经历过一战的人或许不会懂。
所有人都知道考研是孤独的,二战时,不止没人陪你一起考研,甚至身边没有人。你熟悉的人上岸的上岸、工作的工作,熟悉的环境也被学校收回去,你只能租一间房子,甚至自己做饭。你需要战胜这些孤独,你还需要战胜你曾经经历的挫败和失意。
⏩第三层就是【焦虑】
二战你会焦虑吗?肯定会有焦虑~
你会选择边工作边考研,还是全脱产备考?我猜多数人都选择了后者。但是只要你一旦脱产备考,你就是一个“无业人士”,你没有工作的保障,也失去了象牙塔的保护。这一次,只要开始了就无法回头。
3
二战额外问题
🍀【档案】
如果准备二战,档案的处理方式可以分为“暂缓留在学校”、“存放在人才市场”和“主动打回原籍”三种。需要注意的是二战报考点的选择与户口和工作所在地有关,与档案无关。
🍀【简历会存在一年空白期】
很多城市为引进人才,甚至提出应届生可“直接落户”、“买房打折”等一系列措施;国考、省考等招聘考试,很多职位只有应届生可以报考;央企和国企还有一些公司的校招专门面向应届毕业生;甚至一些租房平台都对应届生打开优惠之门。
如果你现在就放弃,决定二战,等于放弃应届生所享有的福利。
🍀【额外支出】
你要在校外租房,买复习资料,日常生活开支;还有那些风险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心理成本等等,这些都是你需要考虑的支出。
🍀【是否更换院校】
你在此时决定二战会不会重新选择院校?如果你重新选择院校,那你二战的意义是否就此荡然无存?所以这个问题需要慎重考虑!
最后,如果说你都清楚考虑了以上问题,能够面对二战的压力和最坏的后果,那么,大胆去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