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随便对着老板摇头晃脑可能会被打死

十一月雨 | 文
在遥远的东方,有着这样一个神秘的国度。源远流长的大河,孕育出了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他们自古傍河而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复杂的民族结构。这片人口众多的国土,如今已是整个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我说的,正是那个人人都会开挂的国度——印度。

“马戏团一般的阅兵仪式”、“喜欢把牛尿当保健品”、“坐车有一种特殊的挂票”、“警察执法喜欢用板子打屁股”、“电影一言不合就尬舞”、甚至“女性只能露天如厕”。
印度有着太多我们常人看了会缺氧的操作,当然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想要真正地去了解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还是找个当地人聊聊天。

很多人可能觉得,跟印度朋友聊天最大的障碍是听不懂他们充满“大碴子味”的英语。但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这其中是有发音规律可循的,只要稍作理解,我相信英语水平不错的你,很快就能模仿出一股“大碴子味”的印式英语。

曾经有位来自印度的作家表示,他在机场出入境管理处,用一系列印度式摇头来回答了那里工作人员的问题,对方差点把他驱逐出境。
印度人是个肢体语言比我们还要丰富的民族,想要跟他们毫无障碍的沟通,首先你得有足够的灵性去理解他们的肢体语言,否则只要一个“印度式”的摇头动作,就能让你重新思考人生。

西方人把这种印度式的摇头,称为Indian Head Bobble 或者 Indian Head Shake。我最初注意到这个动作还是在一部惨遭腰斩的美剧《外包服务》中。

女主Asha看似解释的无懈可击,但是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男主Todd一定是懵圈的,因为作为观众的我也是被这句“此时无声胜有声”给搞懵了。
顺道提下,这部剧还解释了困惑我多年的“为什么北美的通讯公司有24小时客服热线,但接起来一定是一股大碴子味的英语。”

如果你关注印度电影,那应该会发现“印度式摇头”这个看似意义不明的行为和他们的“一言不合就尬舞”一样随处可见,仿佛就是舞蹈动作的一部分。
这算听懂了还是没听懂呢?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吧。

那么,关键的问题来了,这种摇头晃脑的表达方式,到底能够代表多少种意思呢?有位油管上的印度小哥,有亲切的示范和解释了其中的含义。
这种以鼻子为中心的左右摇摆表示“是”,当然他们有时候也会用标准的点头来表示YES。

用摇头来表达否定倒是很好理解。

难点在于这种模棱两可的摇头晃脑,配上一副贱兮兮的笑容,要是不知道这是印度文化的一部分,那正常人可能都会认为这是在嘲讽。

“比如一个人给了你一个很直接的命令,但你不想立刻去做,尤其这个人还是你妈的话,那你就可以使用这招跟你妈周旋一下”,一位接受采访的印度姑娘解释说。

轻点一下头,表示叫人过来;轻抬一下头,表示让对方说事情;如果同样的抬头动作外加多挑了两下眉毛,那可能会被姑娘当作耍流氓;如果换成闭上一只眼睛,那意思就是“继续,不要停下来”。
有时候,他们连指向某些东西都会下意识的拿头指。如果不需要手的话,可以切下来给有需要的人,嗯。

总而言之,根据不少油管上的印度博主的说法,掌握判断这种摇头技巧的关键,在于判断对方做这个动作时眉毛的挑动的幅度和头晃动的幅度。
一般来说,摇头晃脑的频率越快,那他表示情绪的程度越深;眉毛挑的越高,对事的反应越积极。
快速的摇头晃脑,表示对方更能够理解你的意思和感同身受,给出的答复也更趋向绝对。

相反的,缓慢的摇头晃脑,表示对方的不理解和存疑。

有意思的是,如果你一本正经的让印度友人当场表演一下摇头晃脑的动作和对应的意思,他们很可能会傻在原地,然后告诉你“你在逗我么”。
这也说明了这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们每时每刻都是摇头,这是本土文化巧妙地转移到思维上的过程,是一种心灵感应。”一位Quora上的印度网友如是说道。

总说中国的汉语博大精深,那三哥的博大精深之处,可能真的体现在了肢体语言上。
这种“心灵感应”,不仅西方人看了失智,东方人看了抓狂,连他们自己也经常因为错误的理解而闹出洋相。
当一个印度人对另外一个印度人做出摇头动作时,处于当下语境中的对方很可能会理解成相反的意思。比如“点一份咖喱鸡加不加辣”,结果很可能会让点菜的一方,第二天一整天都在马桶上度过。
有印度网友表示,“这个真的要看你在跟谁说话,我是个比较搞笑的人,所以有时候我会故意做出皱紧眉头的摇头动作再应声附和,这样对方就会懵圈了”。
当然,这种行为也只会存在于朋友之间,毕竟印度是个阶级分明的社会,在面对自己的上级时,摇头晃脑不可取。
一方面容易造成误会,更严重的结果会让上级觉得在挑衅他的权威,挨一顿毒打和“第二天不用来了”二选一是很容易发生的。

很多时候,在他们与自己的内心想法冲突时,也会下意识地做出与口中说的相反的摇头动作。

理论上应该摇头的语境,变成了点头,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如果你好奇印度人是在什么时候、怎么学会的这种高超的技巧,那他们大概率会告诉你“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
如果没有提醒的话,大部分印度人甚至都不会觉得自己在边说话边摇头,尽管存在着不少的误会,但这种印度式摇头,早已是它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事实上,在印度不同的地区,摇头的方式和表达的意思也都不同,曾经有来自南印度的妹子向北印度出生的小伙表白,小伙习惯性的点了点头,于是他们喜结了连理。然后妹子后来才知道,在北印度,点头一般代表“NO”。
越往印度南部,摇头现象就越普遍。相对来说,北印度使用这种表达方式的地区就要少一些。
究其历史原因的话,有一种说法是南印度的民众对于当时的统治阶级非常恐惧,不敢直接用摇头来表示反对,所以就有了这种扭向一边再扭回来的动作,意思是我不敢反对,但我也不想同意,你们就看着办吧。
无论原因是否真的如此,毫无疑问,今天的印度式摇头,是团结整个民族的动作行为,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文化与语言上的障碍,(印度是个多民族多语言国家)同时也成了民族文化的流行符号。

若是有机会遇到印度友人对着你摇头的话,不如你也可以以你的鼻子为中心,回摇一个以示敬意,试着营造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吧。
-END-
戳这里→BB姬←关注我们吧~
高产不易,希望大家能够点击收藏〒▽〒支持一下我们。
(o゚▽゚)o 你们的支持就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当然,如果可以收藏、硬币、推荐三连就更好啦(`・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