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了的人才有真正的自驱力
“顿悟”是佛教词汇,通俗的讲,就是开窍。佛原来语叫budda,budda意思是“觉悟者”,就是觉悟了的人。“顿悟”是佛教的精髓,顿悟了的人可以称之为佛。“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佛是觉悟了的众生”,此言堪称经典。
开了窍的人对生活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真正地开始思考并总结经验教训,真正地领悟了并开始用心了。开了窍的人才是真正有可能是自我驱动的人,他深刻地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该怎么做更适合,他有了明确的目标,他非常渴望总结经验后再次尝试一次,把事情做对。所以由于某种原因而对生活有了深刻的认识,有了经验教训,有了更清晰的目标,这种人才是真正有自我驱动的人,不需要别人告诉他怎么做,而是他比任何人都更在意自己的手头事,并清楚该怎么做。
那么什么人更容易顿悟呢?除了极少数人有先天的悟性以外,绝大多数人需要通过经历大的痛苦才有可能激发出悟性,才可能有顿悟的发生,比如经历了学业的失败,感情的打击,生意的破产,婚姻的不幸等。顿悟如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经历多了,知识储备多了,积累多了,在某一个点会突然发生质变,悟了。所以从概率上讲,经历多的人更有机会经历巨大的痛苦,一般年龄长经历多的人有顿悟的概率会高一些,年纪轻轻就有了顿悟的人是极其少的,然而也是极其幸运的。对普通人来讲,只要你此生经历过并顿悟了,那么你已经算是很幸运了,因为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顿悟过,都没有活明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