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儿童的攻击和霸凌

2020-08-14 12:14 作者:圆茄道士  | 我要投稿

儿童的攻击和霸凌(Aggression and Bullying)

       在上学期间,儿童的攻击性减弱,方式发生改变。敌对性攻击(旨在伤害目标的攻击)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工具性攻击(为达到目的而进行的攻击),这是学前阶段的特征。公开的攻击(身体力量或口头威胁)比关系性或社会性的攻击性要少。这可能采取一些微妙的、间接的形式,如“贬低”或散布关于另一个人的谣言,以及直接的报复,例如不选择那个人加入一个团队。九岁和大一点的孩子认为这种行为是“卑鄙的”;他们意识到这种行为源于愤怒,目的是伤害他人。目前还不清楚在女孩中的关系攻击(relational aggression)是否比男孩更频繁,但是对于更担心社交关系的女孩来说,关系攻击的结果是非常严重的。

      有的儿童不会学习如何控制暴力。有暴力倾向的儿童变得不受欢迎并有社会和心理问题,这究竟是由暴力引起的还是暴力的反作用目前尚不清楚。高度暴力倾向的儿童倾向于寻找跟他们一样的孩子做朋友,并相互怂恿进行反社会行为。

攻击和社会信息处理

        是什么造成了儿童的攻击行为?一个答案可能在于他们处理社会信息的方式:他们关注社会环境的哪些特征,以及他们如何解释自己的感知。

        一个不小心被撞倒的孩子可能会使劲往后推,假设另一个孩子故意撞了她。孩子可能是一个敌对的(也称为反应性)侵略者。这些孩子通常有敌对的归因偏见,或敌意归因的意图;他们认为其他孩子试图伤害他们,他们出于愤怒而进行反击、报复或自我防御。寻求支配和控制地位的儿童可能对轻视、挑衅或对他们地位的威胁特别敏感,尤其是当他们处理这些经历的认知能力有限的时候。他们可能把这种行为归因于敌意,并做出攻击性的反应。被拒绝的孩子和那些曾受到虐待、残酷对待(抚养方式)的孩子也倾向于有敌意的归因偏见。

由于人们经常对那些有攻击性行为的人怀有敌意,敌对的归因偏见可能会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引发一个侵略的循环,最终成为一个行为问题。一项针对6017名参与者的41项研究的分析发现,敌对意图归因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工具型(或主动的)攻击者认为武力和胁迫是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的有效途径。他们是故意的,而不是出于愤怒。从社会学习的角度来看,他们之所以具有攻击性,是因为期望得到回报;当他们得到回报时,对攻击有效性的信念也会得到加强。

       这两种类型的攻击者都需要帮助来改变他们处理社会信息的方式,这样他们就不会把攻击理解为正当的或有用的。成年人可以通过告诉孩子理解愤怒以及如何控制愤怒,帮助他们抑制敌意攻击。工具性攻击如果得不到回报,往往会停止。

 

 

 

 

 

*译文来自原著《发展心理学》, 作者戴安娜·芭芭拉(发展心理学博士,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大学教材作家)

 

 


儿童的攻击和霸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