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市场的裂变(1)——英文润色

导语:传统的翻译服务一般是指从源语言翻译到目标语言,比如常见的中文-英语或英语-中文。学习几十年英语,难道进入市场后只能做翻译这一类文字的搬运工?
只是润色?
年前接到一份特殊的“翻译”任务。怎么描述呢?这又不得回溯到和甲方相识的过程。
2022年7月份左右,甲方联系到我们共同的好友,希望她推荐一个靠谱的翻译。于是,在好友的撮合下,甲方和笔者电话破冰后,说出了合作的目的和需求——希望对公司网站、亚马逊等跨境平台上的英文产品信息进行全面润色提升。
对企业的润色服务,可真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呢!毕竟,以个人经验来看,企业在润色上可支出的预算一般非常有限,通常会在翻译收费的基础上折算。但甲方的需求仅仅只是润色?作为一家从事跨境贸易的企业,难道仅仅只是单纯想让语言质量更地道?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只做语言字词句的小修小改对于提升市场份额起到的作用并不会很大。毕竟,即便是全中文的产品信息,海外个人用户也能通过机器翻译买到自己想要的产品,1688便是最好的例证。笔者并不是十分确定甲方明确自己的需求,所以一开始并未拒绝,表示双方可以先尝试保持联系、深入了解。甲方的需要到底是不是只是语言润色呢?此篇分享文,暂且不表,下一篇揭晓答案。
笔者接触到的几类润色需求
之前,笔者接触过期刊学术论文的摘要润色、留学申请文书润色、留学论文润色。这几类润色的劳务费较为可观,笔者一般按照每份打包价(中译英通常中文字数不足千字)或者全价翻译费用收取。并不会因为已经有客户的英文版本在翻译收费的基础上折算。如果是这样的话,润色的部分可多可少,完全可以基于甲方的出价。所以,在任务开始之前一定要和甲方沟通清楚,可以接受的修改幅度和预算。
只改语法的润色需求
比如,某高校大学教授有论文发表的需要,希望对摘要润色。其要求明确:只作语法修改,避免语法错误即可。教授也解释了原因,作为理工科出身,其英文尚可,可书写、阅读英文,但语言的敏锐度可能略微欠佳,对定冠词、零冠词的使用和一些搭配地道以及时态把握不是很准;此外,只要保证待发表的论文不会因语言上的语法问题让编辑老师们质疑论文质量,内容部分自然还有核心期刊的国内编辑和国外编辑把关。
不过,这位教授一直以来还有另外一个小要求:简要批注说明修改原因。虽然这超出了语言润色的部分,但长期维护这类要求明确且预算相对充足的优质甲方,无论对于工作室的进账来源,还是口碑打造,都大有裨益。
和这类客户刚开始磨合的时候,可能会做一些无用功,比如过于负责、完美主义,但教授表示“发表的论文并不需要很地道,只要没有语法错误,一些中式表达也是中国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种表现,不必进行修改润色”。其需求只是简单修改语法问题和简要批注,不需要用太高的语言标准将任务复杂化。可达到200RMB时薪的这种任务何乐而不为呢?
几乎重写的润色需求
再说到留学申请文书润色、留学论文润色,为什么说不会因为已经有客户的英文版本在翻译收费的基础上折算,而是全价计费?因为这两类润色的原因通常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留学机构之前准备的文书返给学生后不满意或学生对自己准备的英文文书不满意。学生自我评估和笔者评估均认为,文书质量机译痕迹明显,语言质量较差。这样的文书和申请材料若直接提交至目标学校,学生的语言功底一定会受到学校招生办质疑,且干瘪生硬、错误百出的语言质量完全无法传递出学生“亮丽”的学习、工作经历。正如一个外形体面干净、口齿清晰、逻辑自洽的应聘者一定会比一个外形不修边幅、口吃结巴、逻辑混乱的应聘者更能获得面试官的青睐和好感。
2.留学论文涉及的专业性和语言难度较高,学生目前阶段的英语表达能力有限,需要专业人士提升语言质量和专业度,甚至有时候还需要在格式上进行调整。比如,有些学校要求的论文格式是牛津格式(Oxford Style),有些学校要求的是哈佛格式(Harvard Style)。部分学生对论文的引用格式通常模拟两可。
我们不难发现,上述两种情形客户提供的英文版本基本上需要重写,自然也就不能以翻译收费的折算比例计费,而是全价计费。笔者对这一部分的市场定价为300RM/千字(中译英),长期合作或量大的客户会予以一定折扣。
良性的翻译市场靠所有译者
如果价格太低,费时费力不讨好,无法成交也不必觉得有多大的损失。毕竟,工作报酬达不到译者的心理预期自然无法产出令人满意的语言服务质量。无论对于译者本人,还是翻译客户,低价低质量只会造成恶性消耗。拉长时间来看,相比以低价牺牲原则换取几两碎银,用有限宝贵的时间实现译者的自我成长更有价值。良性的翻译市场总需要有人去参与,也总有翻译客户心甘情愿用合理的预算买断翻译的时间和精力,只为得到满意的语言服务质量。

你值得学到正确的英语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