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与科学:如果思维独立存在,那么情感也是独立存在
就如同我提到的,对无机质世界的科学的观察,它本身在观察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人性这个变量,佛家提到的无生无死、无染无净的观念也是一样,因为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常用人性这个变量,所以它是属于无机质世界的一个佛学理论,对人本身而言不具有实践性,(快乐就是快乐,不是多巴胺;悲伤就是悲伤,不是人的八识)那么他们提到的佛就只是一种哲学概念中的“佛”,而不是指释迦牟尼。 这些佛学概念和科学一样,其实没有考虑过人能不能用,本质上属于不考虑人性的一种理论。 (如果人性是假的,那活人也等于机器人了,这并不实际。需要考虑到活人的实用性,而不是为了无机质的东西灭掉人性) 同样都没有考虑人性,科学可以常见,佛学为什么不能常见呢? 科学灭了人性的情感面,不承认人性的情绪化,佛学灭了人性的思维认知面,不承认人性的生死观念。 比如你笑的时候,科学给你来一句多巴胺,你悲伤的时候,佛学给你来一句眼耳鼻舌身意。 都是搞这种灭度人性的方法,事实上也没什么高低贵贱。 如果说佛学和科学存在的原因是因为“思维是思维,情感是情感”的话,那么思维可以有这么大的阈值跨越,人的情感是否也是有这么大的阈值跨越呢? 比如说思维跨越了整个宏观世界观维度,那么情感是否能实现“整个意识”这样的大阈值跨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