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国别史]01航海先驱:葡萄牙

本系列序、阅读说明与注意事项:CV6474519

导言:葡萄牙
作为世界上最早崛起的世界性大国,葡萄牙的历史对人类文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葡萄牙地区曾先后被罗马人、日耳曼人和穆斯林占领,中世纪中期恢复失地以后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它在殖民时期到达鼎盛,然而没有赶上工业革命的近代化快车,因而后来逐渐没落。到了现代,它积极发展外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并参与了欧洲一体化进程。葡萄牙的历史在欧洲既具有一定代表意义,又有其自己的特点。

摘要/关键词
新航路开辟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教皇子午线 达伽玛抵达印度 印度洋征服 被西班牙兼并 里斯本大地震 巴西独立 成立共和国 军事独裁政府 康乃馨革命成立第三共和国 加入欧共体

章节目录
第1节 航海先驱
第2节 极盛而衰
第3节 日渐式微
第4节 新的探索
结语

航海先驱:大航海时代
美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这样评价世界历史:“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公元1500年开始?回答是公元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了直接的交往。”而促成这样种族之间大规模交往的事件,就是地理大发现,也叫做新航路开辟。然而,在欧洲各国大规模地开始开辟新航路之前,葡萄牙就率先走出了这一步。
公元14世纪,在欧洲广泛流行的黑死病夺去了约三分之一欧洲人的生命。葡萄牙由于偏僻的地理位置和人们较为强壮的体格,避免了这次灾难。然而,这使得葡萄牙人口开始膨胀,国内矛盾高度激化。与此同时,从陆上进入葡萄牙的商路被西班牙阻隔,输入葡萄牙的货物急剧减少。葡萄牙尤其缺少的物资是铸造货币用的黄金,其供应的不足导致了货币成色下降、信用降低,进而导致葡萄牙陷入了经济危机。
葡萄牙的国土是一块沿海的土地,人口相对密集,资源稀缺,不可能从内部解决矛盾,只能将其对外转移。在陆上,强大的邻国西班牙堵住了它所有扩张的路径,于是葡萄牙只能谋求从海上发展。

在当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所撰写的《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泛流行,在这本书的描述中,东方几乎成了黄金的同义词。这更刺激了欧洲人对与东方贸易的渴求,葡萄牙人也不例外。
此时葡萄牙王国的领袖是其历史上最具有战略眼光的统治者之一——亨利王子。他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在他看来,进攻穆斯林、探索未知的地域和传播基督教是一个基督徒的职责。1415年,他与父亲——国王若昂一世率领着一支舰队,撞开了大西洋的层层波涛,来到北非的一大贸易中心休达,随后攻占了这里。这便是葡萄牙对外扩张的开始。

1417年(一说1418年),摩尔人的军队包围了被葡萄牙人占领的休达,亨利率兵驰援,并在那里度过了3个月。在这期间,他从战俘和当地商人口中了解到,有着一条古老而繁忙的商路可以穿过撒哈拉沙漠,经过大约20天就可到达树木茂盛、土地肥沃的“绿色国度”。亨利王子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即尝试从海上到达那里。
从后人的角度看来,亨利王子对葡萄牙航海事业的最大贡献不是亲自去探险,而是通过种种手段大力推动探险事业的进行。他在国内创办航海学院,培养水手、发展观测和航海技术、进行船只改良。他大肆鼓励造船,甚至付出巨大的代价,为造出大船的人提供免税权。终于,卡拉维尔帆船问世了。它船体小,速度快,符合在陌生海域航行的需求。

出于对黄金的渴求、来自民族国家的期望、统治阶层的支持以及对传播基督教的热情,葡萄牙的航海家们纷纷将自己的生命作为赌注,一次次向未知的海域扬帆远航。15世纪期间,他们发现了亚速尔群岛、塞拉利昂、佛得角等地区,并对发现的土地进行了殖民政策来取得经济上的利益。葡萄牙人看到,远洋航行是有利可图的,这为葡萄牙帝国的崛起提供了条件。
1488年,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率船队抵达了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好望角。当时这里大浪滔天,在回国后向国王若昂二世讲述在那里的见闻时,他将这里称为“风暴角”。而国王认为,绕过这里就可以达到富庶的东方,因此他把这里命名为“好望角”。(一说改名发生在达伽玛从印度返回后。)

当时,进行远洋探险的国家并非葡萄牙一家独大。其邻国西班牙向西航行发现了新大陆,并为殖民地问题与葡萄牙发生了争执。其实早在1454年,教皇尼古拉五世就颁布一道敕书,宣布葡萄牙人在西非海岸发现的土地全部属于葡萄牙。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也希望教会承认其对这块土地的主权。公元1493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出面为双方作出调解,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划出一条经线,线西和线东分属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这就是教皇子午线。

一年后,由于葡萄牙人的不满,这条分界线被重画,向西移动了270里格,意味着巴西被划入了葡萄牙的势力范围。这条由教皇作保规定、西葡两国同意的分界线,开了近代殖民主义国家和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先河。

在签订条约后,葡萄牙更加加紧了扩张的步伐。公元1497年,达•伽玛率领舰队从里斯本出发,到达东非后,他做了一件当时看来不起眼,后来却发现影响了整个欧洲历史进程的事:他骗来了一名阿拉伯航海家做向导,带领他的舰队横穿印度洋。1498年,他到达了印度南部贸易中心卡里卡特,从此开辟了从欧洲经好望角横穿印度洋直达印度的航路。

极盛而衰:印度洋征服、西班牙兼并与巴西独立
随着时间进入16世纪,葡萄牙对外扩张的程度逐渐加深,葡萄牙正在接近它的极盛时期。如今来自葡萄牙的征服者已经不再满足于非洲西海岸的旧殖民地,他们开始渐渐增加在印度洋的活动: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人与奥斯曼几次交战,获得了北印度洋地区的一些权益;在东南亚,他们入侵了当地的小国家,对它们进行殖民。此外,公元1557年,葡萄牙人获得了中国澳门的租借权。

如日中天的葡萄牙帝国中,人们也许意识不到衰弱竟来得那样突然。1578年,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昂一世在与摩洛哥的战斗中阵亡,继任者安东尼奥又被当时的西班牙国王、塞巴斯蒂昂一世的舅舅腓力二世打败。于是,葡萄牙被西班牙兼并。尽管在海外还存在着大量原葡萄牙殖民地,但葡萄牙的残余势力不断输掉战争。加上此时一些后来的航海国家开始居上、通过战争或贸易垄断等方式进行扩张,葡萄牙的势力范围不断缩减。1640年,葡萄牙从西班牙的统治下解放,而此时的葡萄牙已经不再是60年前那个庞大的大帝国了。此后很长时间内,葡萄牙布拉干萨王朝都不再有以前那样大规模的扩张动作。
公元1755年11月1日,在葡萄牙西南约200千米的大西洋海底发生了剧烈震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在有感半径内。这场地震杀死了约占全市人口的四分之一的里斯本人,城内大部分建筑物被摧毁,包括一些歌剧院、宫殿和教堂。史料为我们记录下了亲历者的描述,从而使我们得以还原当时的惨状:
“在有些地方躺着车辆,车主、马和车夫几乎都被压死;这里是妇女抱着婴儿,那里是盛装的绅士和工作的工人;有些人的背或腿被压断,另一些人被大石头压住胸口;有的几乎完全被埋在废墟里。”

地震次生的火灾、海啸和水灾构成了一次破坏力极强的灾难。火灾也烧毁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其中包括达•伽玛的详细航海记录。幸运的是,当时皇室全体成员由于在外弥撒而幸免于难。国家顾问Pombal立即提出了重建计划,并下令军队禁止市民离开城市,挑选强壮的人协助清楚瓦砾。葡萄牙皇室借机重建了城市,里斯本在不到一年后已经基本恢复规模。但这种君主专制下不顾国情与民生的建设工作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因此地震和重建工作大大消耗了葡萄牙残存的国力,使得这个开始衰落的帝国更加退步。
尽管葡萄牙人早期的殖民专注于非洲西海岸和印度洋地区,但巴西的重要性在越来越加大,后来成为了葡萄牙的殖民中心。早在1709年,时任葡萄牙国王的约翰五世就为了避免本土人口流失而下令禁止移民巴西。而随着葡萄牙其他殖民地被他国攻击,巴西由于其中葡萄牙储存在此的大量财务以及奴隶贸易带来的人口红利开始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巴西独立运动也开始萌芽。1789年,巴西的一次起义失败了,领导者被绞死,但巴西脱离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已经是大势所趋。

19世纪初,拿破仑入侵葡萄牙,葡萄牙摄政王若奥亲王将王室迁往巴西。此后,这个流亡政府放松了对巴西的管控,在那里建立了军事学院、国家图书馆、近代工厂和银行——当时甚至葡萄牙本土都没有银行。四年后,若奥回到欧洲去解决国内问题,1821年王室被他迁回里斯本,而将儿子佩德罗留下当巴西摄政王。在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呼声下,佩德罗领导了巴西独立运动,运动中提出了一句著名的口号:“不自由,毋宁死。”巴西于次年宣布独立,并建立起了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巴西帝国。三年后,葡萄牙终于承认了巴西已经独立这一残酷现实。巴西的独立是葡萄牙布拉干萨王朝面临的最大的统治危机之一。在失去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殖民地后,再也没有什么能挽回这个昔日帝国的颓势了。

日渐式微:君主制的末路与独裁政府
19世纪,经历工业革命后的欧洲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瓜分狂潮。葡萄牙在工业革命中没有跟上其他列强的步伐,时至今日又已经失去了在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几乎所有领土,于是把殖民的中心放在非洲上。此时,葡萄牙控制的非洲土地主要有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等几处。
巴西独立之后没过多久的1826年,葡王若昂六世去世了。王位合法的继承人佩德罗一世已经当上了巴西皇帝,而许多人不愿意看到巴西和葡萄牙再次联统。若昂六世还有一位幼子,即由于支持专制主义而被流放到奥地利的王子米格尔。佩德罗做出了决定:让年仅7岁的女儿玛利亚登基,并把她嫁给她的叔叔、佩德罗的弟弟米格尔。米格尔假装接受这个提议,却废黜了玛利亚自立为王,并开始了一段时间的恐怖统治。此后,以佩德罗为代表的立宪派和以米格尔为代表的专制派在葡各地爆发冲突。直到1834年,15岁的玛丽亚二世继承王位,佩德罗回到葡萄牙摄政,双方的直接冲突才停歇,但矛盾依然存在。

19世纪中叶,西班牙不断在各方面挑衅葡萄牙,使得葡萄牙经济停滞不前,科技和政治形式等都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时任葡萄牙国王的路易斯积极改革,他一直立志于改善葡萄牙百姓的生活和提高葡萄牙的国际地位。他的改革包括废奴和取消民事诉讼中的死刑,也鼓励私有企业发展工业。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他下令建造的一座纯钢桥梁被以他的名字命名。可是君主立宪政体下的国王权利十分受制约,因此葡萄牙在路易斯统治期间没有在根本上改变其面貌和衰弱的势头。

公元1890年,英国人向葡萄牙发出了放弃“粉色地图”方案的最后通碟,要求他们撤出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之间的军队。在敌人战列舰瞄准着首都市区的情况下,国王卡洛斯一世只得同意英国人的要求。此事过后,全国上下纷纷抗议政府的无能,共和党人趁机散布舆论,反对君主制。次年,波尔图爆发了反对君主制的起义。虽然起义很快被镇压,但接下来十几年中,在葡萄牙本土和殖民地,大大小小的起义此起彼伏,使得政府应接不暇,君主制统治危机日益凸显。1908年发生的针对王室成员的刺杀就是这种危机的体现。
在这次刺杀案之后,国王卡洛斯一世和长子菲利普身亡,年仅19岁的曼努埃尔二世继位。他试图使已经摇摇欲坠的布拉干萨王朝苟延残喘下去,在两年之内七次改组内阁,政局一片混乱。1910年10月3日爆发的起义终于推翻了布拉干萨王朝,然而第一共和国并没有为这个国家的发展带来转机。

葡萄牙第一共和国存在的短短16年间共有9位总统和44位总理,政府腐败无能,政局、社会动荡,宗教人士遭到迫害。不过,在好的一面上,男性公民获得了参政权,政治不再只是上层社会的事了;在百姓的人事考核上,也依工作表现为标准,而不再考虑出身和家世。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葡萄牙加入了协约国一方。尽管葡军几乎没有参与多少军事行动,但参加战争还是让葡萄牙经济雪上加霜。葡萄牙长久没能从衰弱中恢复,1926年再一次爆发的政变推翻了共和政府,建立了军事独裁政府。
1932年,时任葡萄牙第二共和国财政部长的安东尼奥•萨拉查得到了葡萄牙的政治权利,在他次年颁布新宪法后,葡萄牙实际已经成为了具有法西斯性质的国家。他镇压反对派、加大殖民的力度,还建立起“葡萄牙青年团”——一支右翼青年组成的军队。1936年,葡萄牙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入了萨拉查手中,他还支持了邻国西班牙的弗朗哥反政府武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葡萄牙亲近轴心国集团,却同时又提供亚速尔群岛作为盟军基地,从而和英国维持了传统的友好关系。战后的葡萄牙倾向西方并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还接受了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提供的经济援助。在萨拉查继续统治期间,葡萄牙还镇压了各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1968年,身患中风的萨拉查自知无法再处理国事,便将军政大权交给同为极端保守主义者的马尔塞洛•卡丹奴。在二战战后直到卡丹奴统治期间,葡萄牙的综合国力终于有所恢复。

新的探索:康乃馨革命、殖民地独立与欧洲共同体
在世界范围内民族独立运动和反殖民浪潮的冲击下,葡萄牙的各殖民地也爆发了独立运动。葡萄牙试图抵抗殖民地独立,在长久的殖民地战争中花费了大量费用。于是,葡萄牙第二共和国这个法西斯性质的政权逐渐失去了葡萄牙人民和中下级军官的支持。
一些中下级军官决定进行武装起义来推翻这个反人类的政权。在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发生了政变,史称“四二五运动”。由于政变过程中许多军人用手持康乃馨来代替枪支,因此这次革命也被称为“康乃馨革命”。这场革命有许多平民自发参与,最终成功推翻了葡萄牙延续了42年的独裁政权、也是20世纪西欧延续时间最长的独裁政权。康乃馨革命中,革革命者没有采取大规模暴力,而是以和平的方式达成了目标。为了纪念这次革命,葡萄牙将4月25日定为“自由日”。

康乃馨革命后,葡萄牙第三共和国再次经历了一段政府频繁更替的过渡期。新政府宣布放弃所有海外领地,于是各殖民地纷纷独立,只有东帝汶被印度尼西亚吞并,还有澳门也在中葡双方同意的基础上暂时保持原样。1999年,澳门依据1987年的《中葡联合声明》回归中国,成为最后一块脱离葡萄牙控制的海外殖民地。2002年,东帝汶获得独立并加入联合国。

除了参与世界反殖民浪潮以外,葡萄牙还为欧洲一体化进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86年,葡萄牙加入了欧洲共同体,又在1991年的《马约》签署之后加入了欧盟。1999年,葡萄牙成为首批使用欧元的国家之一。
今天的葡萄牙是葡萄牙第三共和国,属于共和制国家,也是欧盟中的一个中等发达国家。它积极发展现代经济,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高度发达。它还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加入了一系列国际性组织。


结语:葡萄牙
葡萄牙在长期的殖民中,葡萄牙通过对殖民地广大人民的剥削为自己取得利益,结果不论是君主立宪的政体、还是民主制、法西斯政体的第一、第二共和国,最终都走向了灭亡。唯独第三共和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放弃殖民主义并融入全球化潮流,葡萄牙才结束了长期衰弱的趋势,逐渐好转起来。从葡萄牙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之类的发展理念在中世纪和近代或许行得通,但在当下必须依靠全球化,积极与他国交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才能取得强大。
葡萄牙的历史发展进程在欧洲是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那还有什么国家的历史进程与之类似?下一章,我们将探讨一个被称为“海洋霸主”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