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一分钟】audirect ATOM MINI+iBasso DC06+海贝 HiBy RS2


“耳边一分钟”是耳边事推出的分享栏目,由烧友以简短的文字分享器材试听心得等内容。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烧友关于audirect ATOM MINI便携解码耳放、HiBy RS2便携播放器、iBasso DC06便携解码耳放的品评。
(以下按品牌首字母排序)
audirect ATOM MINI便携解码耳放
By @閑雲散人
在小尾巴器材蓬勃发展的今天,专做小尾巴的品牌audirect,已经推出了许多个型号的便携解码耳放。这些器材特点各不相同,适用面也有所区分,极大地丰富了烧友们的选择。
除了烧友们已经十分熟悉的“Beam”系列以外,“ATOM”系列小尾巴——或者说“解码耳放线”更合适一点——也是烧友们经常谈及的器材。一般我们看到的小尾巴,都是在手机数据线接口之下拖一个小模块,实际使用时多少还是会感受到负重;而ATOM系列的器材则把音频电路都集中在数据接口附近,结构更加紧凑,使用起来轻便、牢固,但HiFi的属性一点儿也没缺少。
近期,audirect推出的ATOM系列新品ATOM MINI,则把“轻便”和“亲民”演绎到极致。

ATOM MINI的外包装十分简单,一个细长的长方体软塑料外加一张器材介绍贴纸,就是其全套“衣装”了。ATOM MINI在造型上则是用编织线连接起音频电路部分和3.5耳机插头两小块。由于造型上的限制,ATOM MINI自然是不支持换线口的,因而自然也分成了Type-C款和Lightning款两种,其中苹果款内置了MFi芯片,可以直接支持苹果设备。
在音频电路的设计方面,ATOM MINI搭载了ES9280AC Pro解码芯片,功耗低、发热量不大,声音风格趋向温暖耐听,能够支持PCM768kHz/32bit以及DSD512音频解码。ATOM MINI设置了一个智能指示灯,对播放中的音频文件的码率予以区分显示。ATOM MINI的编织线内部采用6根5N单晶铜作为线基,就材质而言并不差。
在声音表现上,ATOM MINI称得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三频方面,ATOM MINI以中频的表现见长,这个频段的声音有一定的厚度,人声的位置在居中处略略前提,带有一点点音染,表现较为细腻,对于一些齿音重的歌手,如王菲、梁静茹,并不作大幅度的抑制。低频的量感并不多,也没有很强的弹性,但能下潜到一定的深度,有着较为独特的质感。相对来说,高频的表现并不算出彩,没有令人惊艳的亮度或延伸,在乐曲中显得中规中矩。整体听下来,ATOM MINI的风格比较自然、耐听。而在素质方面,ATOM MINI起到的是让声音规整化的作用,尽管没有特别夸张的声场、动态表现,但起码做到演绎流行乐、小编制的时候场面并不混乱,营造出良好的声音层次感。
在驱动力方面,ATOM MINI对于主流中低阻抗耳塞的搭配效果不错,应对高阻抗耳塞时则略差一口气。此外,ATOM MINI的控制力值得称道,如果塞子本身不是剑走偏锋的风格,那么ATOM MINI与其搭配的效果也不容易出现毛刺甚至是恶声。
综合来看,ATOM MINI是一条对于大众流行音乐有着不错表现力、易于和耳塞搭配出好效果的便携解码耳放。这样的声音特点,加上其自身极为小巧轻便的特点,令其十分适合我们日常出行、通勤路上使用。
尽管这款器材售价仅为二百来块钱,但它却具备了一款HiFi器材所应有的声音框架;和带耳机口的手机、电脑相比,ATOM MINI驱动耳机的效果有着较为明显的提升。无论是对高品质音源的解码能力,还是其自身风格所体现的对于音乐的理解,ATOM MINI都是有棱有角、有血有肉的。当然,如果和一些价位更高、体积更大的小尾巴对比,它的声音在解析力、密度等方面有一定差距,但这并不妨碍ATOM MINI成为入门价位上的一款优秀器材。

海贝音乐 HiBy RS2
By @张蛋蛋
小巧的体积,对于一个播放器来说重要吗?
换做是年轻时的我,一定会对这个问题嗤之以鼻,毕竟,当年我可是热衷于扛着砖头走遍大江南北的“真烧友”。然而,人老了是真的会变得越来越懒的,如今的蛋蛋已经养成了把砖头放在家里安心听的习惯,很少再有带它们到处溜达的心气和力气。更何况,为了维持时(zhuang)尚(nen)的观感,如今女孩子们爱背的包包是越来越小越来越精致,哪还能放得下又大又沉的砖呢?
所以,当许多人对HiBy新出的这款丁点大的纯音播放器RS2表示疑惑的时候,蛋蛋却是有一种找到真爱的感觉——天啦撸,这不就是完美的逛展/逛街机器?!事实上,前阵子的西安展,蛋蛋就是揣着这玩意儿去的。这个完美适配一切美腻小包包的size,还有基本能搭配绝大多数耳塞的声音实力,让整个逛展的体验提升了不少。

很多人会关心RS2到底好不好用的问题。以我个人的体验而言,比起多年前那些连系统都不完善的纯音播放器,RS2的UI要简单流畅得多,非常好上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放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RS2的操作体验又绝对排不到第一梯队。即便抛开不带蓝牙、WiFi和app这种先天限制,单论操作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我觉得RS2也还是比不上海贝音乐自家的中高端安卓播放器。在安卓机这个领域,海贝音乐实在是太过驾轻就熟,系统也打磨得足够完善;而RS2这个纯音HiByOS系统在一些细节上还没有调校得很完美,不过对于海贝音乐这种老司机来说,这应该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说到声音这块,虽然早就知道这款机器应用了Darwin架构和R2R技术,但实际试听的时候,我还是被它娇小身躯里展现出来的鲜活音色和充沛的信息量给惊艳了一下。它的声底比较干净,解析力和分离度都不错,整体听感饱满细腻,结像光滑,音色微暖,对于流行人声的呈现别具韵味,有着相当强的感染力。低频的弹性和质感较好,量感适中,能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听感扎实。声场在这个价位来说算是比较开阔的,而且横向和纵向的空间感都呈现得比较完整。除了良好的声音底子之外,这款机器对我来说另一个优点就是好搭配,基本不出恶声。平常大多数的动铁或者复合单元耳塞它都能驱动得比较好,如果遇到那种比较难啃的硬核动圈,它不说能推出多么强大的气势或者展现出多么丰富的细节量,但至少能保证整体的框架完整,音色顺滑细腻,听起来舒适自然,基本挑不出毛病。
在智能机大行其道的当下,像RS2这么“纯(lao)粹(tu)”的机器到底还有没有市场,这点蛋蛋也不好说。但我相信,这款另辟蹊径的机器,是会戳中一些人的萌点的。哪怕它一出生就注定不会适合所有人,它也必然能吸引到最适合的人。

iBasso DC06
By @张蛋蛋
如果要说起近年来较为经典的小尾巴产品,iBasso的DC系列必定榜上有名。虽然这个系列的定位在众多小尾巴里并不算很高,外形设计和调音也不是特别出挑,但就是胜在各方面的表现均衡,用料扎实,声音表现也一直比较稳定,是那种入手之前不需要过多纠结的产品。
DC系列究竟有多好卖呢?蛋蛋还记得,第一款DC01上市那天,蛋蛋正好在某家熟识的音频店里闲聊。前后不过短短半天的功夫,上来询问和购买DC01的烧友就有十数人,线上讨论的热度也是居高不下。在那个HiFi小尾巴还不是那么普及的时间段,DC01凭借小巧的体积、适中的售价和优于绝大部分数码品牌小尾巴的声音表现,俘获了众多烧友的心。尽管后来这几年HiFi品牌们一个接一个地加入到小尾巴领域之中,但DC系列在每一次的展会、线下聚会等场合依然是相当热门的产品。

如今回看DC01这款产品,其实小缺点还是不少的,比如单耳机口的设计,比如纯净度和素质可能不是那么出色。但幸好这个系列的更新速度也是相当快,一眨眼,DC06就已经面世了。看一眼配置——平衡+单端双耳机插口,双ES9219C解码芯片,硬解MQA 16X的解码能力,还有飞秒晶振的加入……方方面面都算挺有诚意,售价定在了618这个中等价位。机器的造型以弧线为主,棱角基本都被打磨掉,不会对手机造成剐蹭,但机身稍微厚了点,吊在手机上显得有些累赘,肯定不可能像DC01那么轻巧了。
DC06的声音调校得相当讨喜,又有着很好的素质底子。其中频的厚度和润泽度出色,位置比较贴耳,整体偏暖偏甜但染色适中,听感并不腻人。人声的线条感不强,有一定的涂抹感,口型适中,无论是演绎浑厚男声还是清丽女声都还算游刃有余。低频的量感适中,较为松软,下潜深度一般,但质感尚可,用来聆听大部分流行音乐都没什么问题。DC06的高频表现在同价位的小尾巴里算是比较亮眼的,有着不错的延展度和透明度,对泛音的还原也是可圈可点,在演绎弦乐独奏和小编制的时候表现相当出色。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动态表现也并不疲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出乐曲的层次感和强弱变化,考虑到小尾巴这个产品形态的诸多限制,这样的表现已经是比较难得的了。
DC06的平衡口有着较好的驱动力,大多数驱动门槛不高的耳塞在和它搭配的时候都能呈现出不错的声音框架和素质功底,但在遇到一些较为难推的动圈时,它多少还是会有些吃力。但总的来说,作为一款中端价位的小尾巴,DC06的表现已经是相当稳健和全面了,在声音风格上也迎合了大多数烧友的日常听音习惯。无论你是人声爱好者还是杂食党,在这个价位都不妨考虑一下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