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aniview】动画片的演出艺术与方法论自觉 ——演出手法的诞生与演出爱好者群体

2021-06-26 12:42 作者:河豚酱酱酱  | 我要投稿

动画片的演出艺术与方法论自觉

——施与受的互动:系统性演出手法的诞生与演出爱好者群体的形成

文/河豚酱

 

Part1方法论自觉:参张一兵

Part2系统性演出手法的形成

Part3演出爱好者群体的形成(收录于下期)

 

 以下为正文(约2300字)

part1

方法论自觉:讨论的基础


当我们谈起方法论自觉的定义时,很重要的参考文本是指出了方法论自觉的概念定义以及扩展的张一兵访谈录《构境论:不以他人的名义言说》。方法论自觉是他在2009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原相》中提出的,早在2005年他就在《学术月刊》发表一组马克思思想史方法论的笔谈文章,在那里已经明确提出中国的学术研究特别是哲学思想史研究中一个需要内省的问题就是方法论自觉,即不是直接去讨论问题,而是要首先自我意识到在进入讨论时所持有的方法论是什么,并判断你所批评或者赞成的研讨对象的方法是什么,这是有可能正面、实质性地进入讨论的关键性前提。

在《构境论》一书中,他提到:“现在我们的学术界发生的很多所谓学术讨论,经常出现的情形是辩论双方根本不在同一个讨论域或者思考层面上,奇怪的是,双方还会互相以为在讨论同一个对象。真相是,批评者和回应者都没有内省自己的方法论,即怎样言说的话语方式。在海德格尔的哲学方法论思考中,他在现象学的基础上提出从现成对象的‘什么’(Was)转向功能性的‘怎么样’(Wie),思考的正是这一问题的实质。在我看来,进入任何一个学科的讨论,最重要的问题首先都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我在什么立场上,以什么样的标准、什么样的话语塑形方式进入一个领域,这是我们发生真正的学术对话、争论,进而推进一个理论深化的最重要的合法性明证。”

 于动画演出,我们的方法论自觉应该分为两块,一块是创作者在演出的创作过程中遵循的演出方法论,另一块是作为演出爱好者的观众们在解读时采用的方法论。这两种方法论的互动经历了“前喻——互喻”的过程。

 

 

part2

动画演出的方法论自觉(创作者)——出崎统的血脉/习惯法向成文法的汇编

 

天元突破的harmony镜头

出崎统在动画演出中首创的“harmony”、三回pan、菲涅尔透镜入射光、画面分割等等手法,原先是自己处于自己的审美而自己布置的演出。我相信出崎统这类的演出家是先在自己观看实拍影视的体验或是演出事业中经过经验的积累再形成自己的演出方法论的(一般认为标志性的作品是《明日之丈》),而他自己以自己的方法论应用在其担任演出的动画上,其呈现出的效果引起了同行动画人的注意,由此这种个人的方法论就逐渐上升为一种业界的共识,也就是一种“习惯法”。

出崎统先生


而经过后来者对这种演出手法的系统性汇编,这种习惯法就逐步洗脱了自由散漫的随意性,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意义,即能指链条的形成与固定,成为了一种“成文法”。而如果要说什么是动画的“自然法”,那大概就是让动画本身更有趣,更好看,正如日式动画摄影中的用语“加味”,演出是动画在艺术呈现过程中重要的调味料(spice)。“这些手法已经成为了日本动画约定俗成的语言表达。甚至,也会有一些作品利用观众对其的熟悉心态,故意戏仿式的采用该手法,从而营造出反差效果。(括号内文段引自马小褂老师的专栏https://mp.weixin.qq.com/s/J5xN6WIi0vxyF5Sms2iaFQ?)”这种带有浓厚parody色彩的演出技法,也会引起现代人的狂欢,也就是所谓的反讽与戏仿带来的独特能指效应。

豪正雄,我的丸山正雄(误)


 

 日本影视行业使用「演出」一词,沿用自舞台剧领域。原本在日本的舞台表演中,负责指挥导演员表演、指挥布景设置、指挥灯光、指挥音乐等等舞台元素的人,叫「舞台監督」。所谓「監督」即对某一事项进行监视、督促、管理,以确保事项如期完成,所以「舞台監督」就是指负责监督舞台上各项事宜、指挥表演进行的人。小山内薰在20世纪20年代引入「演出」这一概念,意指通过指导演技、透过舞台将戏剧的内容传递给观众,并以「演出」一职取代原有的「舞台監督」,弱化监督的「管理」,强调指挥的「创造」。(本段摘编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8055921/answer/513592693)

 

然而动画中的演出手法却是经历了二次转化的过程:即先由舞台剧转为实拍电影,在由实拍电影转入动画。例如《逍遥骑士》中夕阳下太阳光从屏幕边入射的手法催生了出崎统的“菲涅尔透镜入射光”。又例如画面分割,这一手法源自于 1966 年的电影《霹雳神风》对平行时空的赛车采用的的画面分割表现同时异地的行为。而“上下手”“轴线(imaginary line)”则是舞台剧中的术语。

霹雳神风
出崎统的演出

现在动画中个性明显的演出手法大多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个人使用-业界认同-业界使用-意义固定-广泛使用/意义再变更……例如有名的三回pan,这种反复表现同一事件的手法在实拍影视被称之为「重复拍摄剪辑」(Multi-Take Cut),而三回pan其实就是这种实拍手法移植在动画演出手法中的贴合这种媒介的应用。这种应用所形成的日本动画独有的演出手法体系就是日本动画区分于美式动画片的本质区别。

正如几原邦彦在《少女革命的艺术》中如是记录:“美国迪士尼动画和日本动画的决定性差异……是出崎先生发明了模仿实拍影像的方法。为画面设计Layout时,先要考虑好摄影机的焦距。而最开始使用紧贴型多层摄影(密着)、望远焦距的人正是出崎先生。一般来说,绘画中应该是不可能采用望远焦距的。然而出崎先生在二次元的世界中意识到了摄影机镜头。现在大家会无意识中使用望远焦距,那正是出崎先生发明的东西。”

这句话,于新房昭之的45°,于庵野秀明之的ドン引き一样成立。故笔者认为,日式演出并不是严整的成体系的演出理论,而是创作者在摸索中总结、归纳、创造的较为零散的技法,这种散装的技法像一颗颗诱人的珍珠,本身不一定相干,但却都是服务于动画本身观赏效果的表达呈现的。

ドン引き(摘自gainax讲义)


下回继续


头图为自己绘制。本人微博/LOFTER搜索河豚酱fuguchan


【aniview】动画片的演出艺术与方法论自觉 ——演出手法的诞生与演出爱好者群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