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29 新事物和旧事物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29、新事物和旧事物
新事物是正在产生、正在发展、富有生命力的东西。旧事物是在发展过程中日趋衰老、逐渐丧失其生存能力的东西。
新事物必然要代替旧事物,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由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所决定的。“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方面则由大变小,变成逐步归于灭亡的东西。而一当新的方面对于旧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的时候,旧事物的性质就变化为新事物的性质。”[1]“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2]新事物之所以不可战胜,是由于它具备了发展的物质条件,“应运而生”,合乎客观规律,代表真理,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新事物在开始时虽然弱小,但它在斗争中逐渐成长、壮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成语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旧事物之所以必然要灭亡,是由于它不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丧失了继续存在的条件。在人类社会中,腐朽、没落的阶级,不管它在现实中显得怎样“强大”,由于它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违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归根到底是要失败的。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答辩了美帝国主义用飞机加大炮装备起来的蒋介石反动派。“这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反动派代表反动,而我们代表进步。”[3]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4]这是因为矛盾着的对立面,必须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才能转化。“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5]例如在社会上,革命的新事物的发展总会遇到反动势力的反抗和旧习惯势力的阻挠。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它就不倒。斯大林说:“生长着的东西也不是轻易地生长起来的,它们叫着,喊着,坚持自己生存的权利。”[6]
新事物有一个成长过程,在开始的时候总是弱小的、不完善的,甚至可能有许多缺点、错误。我们要善于鉴别新事物,在它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满腔热情地保护它,积极地扶植它,使它尽快地成长起来。教员最善于发现并爱护、支持新事物。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涌现出的诸如各族人民广泛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领导机构的老中青三结合、无产阶级文艺革命、教育卫生革命、广大干部和工农兵学商坚持五七道路、赤脚医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农兵理论队伍、亿万人民共同研究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等,这许多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都得到教员的关怀和支持。同旧社会比起来,在社会主义社会,新事物的成长条件要好得多,但是公开反对和变相压抑新事物的事还是有的。列宁说:“讥笑新事物的幼芽嫩弱,抱着知识分子的轻浮的怀疑态度等等,这一切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手段,是保护资本主义而反对社会主义。”[7]当前,支持还是反对新事物,实际上是肯定还是否定[-]的问题,是前进与倒退、革命与复辟的斗争,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种世界观的斗争。
注:
[1] 《矛盾论》。
[2] 《矛盾论》。
[3]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1091页。
[4]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5]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655页。
[6] 《斯大林全集》第十卷284页。
[7] 《列宁选集》第四卷14-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