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妇女节不是女神节

2023-03-08 12:55 作者:战鹰的honor  | 我要投稿

        国际劳动妇女节,又被称为“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国际妇女节是全世界劳动妇女团结战斗的光辉节日。在这一天,世界各大洲的妇女,不分国籍、种族、语言、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差异,共同关注妇女的人权。

       每年的国际劳动妇女节,总不免鲜花和赞美加持。但是部分年轻女孩却认为这个节日和自己无关,“妇女”二字被长期污名化,似乎自带“中年”和“已婚”等属性,而“三八”也是一个略带贬义的形容词。近年来,“妇女节”被包装成“女神节”、“女王节”,广大年轻女性才逐渐开始乐意接受这个节日。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以节日之名的促销,“女神”为了爱自己而消费,男性为了爱“女神”而消费,“买买买”仿佛成为女性主张自己“权利”的最好呼声。

       然而无论是“女生节”还是“女神节”,都与“妇女节”的本意背道而驰。国际妇女劳动节是由无数妇女先驱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成果。1911年3月25日,纽约三角内衣工厂发生火灾,被称为美国纽约市历史上最大的工业灾难,当时的管理人员为了防止一些工人偷偷出门休息,竟将通向楼梯井和出口的门全部上多,火灾导致146名服装工人被烧死或因被迫跳楼致死,死者大多数是女性。这场火灾让女工们觉醒了,她们开始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人,有数不尽的通报和自己一样饱受压迫,她们很快联合起来,为自己的权利斗争。到后来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彼得格勒女工响应布尔什维克党的号召,于3月8日举行妇女节示威游行,要求得到“面包与和平”,这些女工的父亲、丈夫、儿子、兄弟姐妹全都走出家门支持自己的亲人,队伍中有工人、军人、农民、小个体户、学生,到后面游行队伍越来越庞大,一场小规模的游行,演变成了一场推翻沙皇的革命,连列宁都说:“沙皇暴政的丧钟,被最卑微的女工敲响了!”

        由于历年女性几次大游行都发生在3月8号,所以在1975年,3月8号被联合国正式确认为“国际劳动妇女节”。这就是妇女节的来历。自1911年女性运动以后,女性地位、收入都提高了,资本家猛然嗅到:女人工资提高了,就有钱消费了,把她们哄开心了,就能赚更多的钱了。1926年,一本叫《向女性卖东西》的书出版了,书中详述女性心里,并制定了一套销售策略:女性需要自尊,你把她捧在手心里,她们就会自愿掏钱。自那时起,各种营销广告就都来了,当初朴实刚健的美国女性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洗脑,她们的观念逐步从“用劳动证明自己”转变为“买东西证明自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女狙击手、卫国英雄柳德米拉在美国发表演讲:“我的祖国正面临侵略,为了捍卫她的尊严,她的儿女正在前线浴血奋战,在你们眼中,我是女人,但在战场上,我是战士,比起衣服和口红,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拿起武器!”当年长征红军就有3000位女战士,个个都是“花木兰”;建国后,中国女性工作比例达70%,位居世界第一,并喊出“妇女能顶半边天”口号。

       毛主席说:“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得到。”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法律就是《婚姻法》。《婚姻法》要求废除封建买办、强迫婚姻、实现一夫一妻、男女平权平等、婚姻自由、恋爱自由、离婚自由。这些在当时很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没做到。包括我国第3套人民币中女拖拉机手,这也是人类货币历史上首次出现女性劳动者形象,据设计者说,图案原型有3位,都是当年的劳动楷模。

        百年后的今天,消费主义横行,一切似乎都变了味。对商家来说,凡是消费能力弱的,不能赚到钱的人,统统要批判。基于这种“商业逻辑”,他们把妇女节变成“女生节”“女神节”,进而固化成购物节。恩格斯认为:资本若想赚钱,就要把人,尤其是女人定义成消费者。用消费主义洗脑,让她们潜意识认为自己价值是通过消费实现,而不是劳动。

        拒绝“妇女”一词被污名化!正视妇女节!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坦坦荡荡、骄傲自信的过妇女节!而不是什么“女神节”、“女生节”,妄图用所谓的“女神节”来取代国际劳动妇女节, 是对百年来为女性的劳动权利而斗争的勇士们的最大侮辱。


妇女节不是女神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