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清朝冷知识,有祺祥通宝却没有祺祥帝的历史典故

2023-06-09 01:45 作者:真MAX一线天道长  | 我要投稿


棋祥年号原为同治帝之年号,当时甚至铸造出了一批祺祥通宝,有一些祺祥通宝还流传至今,结果这个年号成为了清朝唯一弃用的年号。


为什么不用了呢,今天贫道来说道说道。


清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清文宗咸丰帝病死于热河行宫。遗命以皇长子载淳继位,是为同治帝。并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额驸景寿、辅国公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位大臣来赞襄一切政务,以辅助年仅六岁的同治帝载淳。


不久同治帝生母慈禧不甘大权旁落,加之顾命八大臣中的实际带头人肃顺跋扈擅权,联合了东宫慈安太后,与在北京的恭亲王奕訢密谋,发动了辛酉政变,成功实现了夺权。


而在辛酉政变之前,顾命八大臣还手握大权之时,定下了祺祥年号,并开始铸造棋祥通宝。


祺祥年号由顾命八大臣中的匡源提出的,出自《宋史·乐志》:‘不涸不童,诞降祺祥。水枯曰涸,河川塞住了,也叫涸;童者山秃之貌,草木不生的山,叫作童山。(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不涸’,就是说河流畅通,得舟楫之利,尽灌溉之用;“不童’,就是说山上树木繁盛,鸟兽擎育。如是则地尽其利,物阜民丰,自然就国泰民安了,所以说‘诞降祺祥”。


当时清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洋人攻入京师,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一度占据东南半壁江山,取年号祺祥也有象征祥瑞到来之意。


按说定年号改元是国之大事,顾命八大臣为何急匆匆的在热河定下年号并且还没有正式改元就开始铸造呢,竟然是为了调控经济危机。


因为当时官钱票不值钱,银价飞涨,百姓是叫苦连天。肃顺的解决办法就是,既然官钱票不不值钱,那么不用官钱票了,直接铜钱,然后银价就可以回掉,物价到时候肯定也会跟着下掉,人心自然就会安定了。


那么该怎么使大家都大规模使用铜钱呢,肃顺用了一招‘安排玉饵钓金鳌”。马上派人前往云南采办铜,用以铸造新铜钱,到时候新铜钱一出,京城那些大规模囤旧铜钱的富人,自以为的奇货可居就谈不上了,市面上的铜钱自然会多了。


这个想法相当不错,而且祺祥通宝截止政变时已经铸造了一小部分。


辛酉政变后随着顾命八大臣被踢出政治舞台,他们之前的决策也基本上被推翻。其中两宫太后采纳了大学士周祖培的奏议,废止了“祺祥”年号,改用“同治”年号,当时两宫太后开始垂帘听政,意指共同治理国家之意。


而随着祥瑞年号的废除,铸造的一小部分祺祥铜钱自然也不能正式发行了,只能尴尬的存在着并且流传至今。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清朝冷知识,有祺祥通宝却没有祺祥帝的历史典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