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谁能演他》

2021-06-08 14:02 作者:有衣七兮  | 我要投稿

作者:长凤新  来源:2021年6月8日《新闻晨报》

***********************

     【七兮导读】看到这篇文章,七兮也是感慨万千。张国荣到底会不会被拍成传记电影?很早就有人进行过预测,比如著名演员孙红雷早在10多年前就在采访中有过预测,说肯定有人想拍。张国荣的知名度,话题度,演艺成就,包括他的争议性,从商业价值角度看,简直没有不拍的理由。然而孙红雷发出天问:关键是,谁能来演呢?找一漂亮的?他不仅仅只是漂亮;找一演技好的?他又不只是演技好。


张国荣去世不久香港杜莎夫人蜡像馆给制作了一尊蜡像,据说是根据最像他本人的照片制作的,然而制作出来却让一众熟悉他的香港市民纷纷说不像,有好事记者问张国荣挚爱伴侣唐先生如何看。唐先生只说了一句:意态由来画不成。连一尊静态的蜡像都无法做到形似,动态的电影人物塑造又如何能准确展示张生之风华绝代?更不必说还要演绎出他的多个侧面和复杂立体的性格。

我倒是希望将来能有一部比较严谨的纪录片可以让后人了解他短暂而璀璨的一生,真正让这位“灼灼其华,风流无价”的明星可以得到比较客观公正的解读。至于传记电影,那就只能看缘分。或许,百年之后会不会诞生一个可以演他的演员?因为,天才需要天才的演员来演

——————以下是报纸正文————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如果拍人物传记电影《张国荣》,你觉得谁能够胜任?”在网上这类调查里,答案统统是:没人能胜任,别拍了。导演王家卫也曾对媒体说,不会去拍张国荣的传记片,或是找谁去演张国荣,因为他是唯一,是不能取代的。

     这当然是对张国荣艺术成就与星光魅力的至高肯定,圈里圈外也从来没有这样毫无异议地达成一种共识。不过,随着故人渐行渐远,其银幕上的风姿越是被人帧帧截取、审视、讨论,热度越是不减反增,作为一种文化养料,也化作春泥滋养后来者,总会让人期待有什么奇迹发生。

     形似张国荣的人时有出现,早年的陈志朋、黄浩然都是因此出道,近年有部国产电影《槟榔血》,男主之一也像缩水版的张国荣。他和伙伴们生活在海南,在沙滩上经营卡拉OK,梳着大背头,戴粗金项链,白衬衣解开几粒扣子,拿起麦克风,几乎就是张国荣当年告别歌坛演唱会唱《想你》时的模样。他被来海岛旅游的阿姨们团团包围,唱歌、合影、陪酒,像是另一种沦落红尘的无脚鸟,影片也像是一篇致敬《阿飞正传》的小作文。

     奇怪的是,这样的模仿倒没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蹩脚感。一则摆明了这是小镇青年的游戏,又在椰风海浪的烘托之下,肆无忌惮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二则人物眉目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顾影自怜,在似与不似之间,会让人去追随、捕捉、确认,这是一场微妙的心理游戏。其间人物的各种睡姿,也让人想起张国荣另一部电影《烈火青春》,类似的青涩躁动气息流淌。不过,一个演员身体语言的修炼,终非一日之功。电影学者张建德在《王家卫的电影世界》一书里指出,张国荣演《阿飞正传》最喜欢的身姿,显示了人物没有方向感的存在:要么斜靠在椅子上,要么倚在床上,而温存的表象下面潜藏着暴力。青年演员要领会其中三昧,得从基本功扎实练起。       

        张国荣的故事还能怎么写?已故编剧邱刚健写剧本《胭脂双扣》时,有人不看好,“不要找阿猫阿狗演张国荣!”邱刚健大约是从2004年张国荣现身阿根廷的流言中得到启发,写了一个浪子与阿根廷女子一夜情后,信口说自己叫张国荣,后来女子来到香港人开的音像店,咬定自己情定“张国荣”,从而以讹传讹。剧本的末尾,所有热情或缠绵的歌声退后,世界宁静,“没有音乐声。列车像一条银线,非常安静地驶入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大厦。”

        这一幕是繁华过后的荒凉景观吧。波德莱尔写过,“浪荡作风是英雄主义在颓废之中的最后一次闪光。”那些无脚鸟浪子们的闪光,只能徐徐回望,不可以再追。



《谁能演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