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产业再传喜讯,核心部件自主投产,让西方垄断沦为白菜价

图为燃料电池
为了尽早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投入较大,并且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果,近期国内能源产业再传喜讯,一种重要部件的生产线在国内建立,这意味着国人终于有能力将这一核心部件自主投产,这种引人关注的部件就是燃料电池当中的质子交换膜,随着这条年产能达到30万平方米的生产线正式投产,西方一度取得垄断的这种材料将会很快沦为白菜价,再也无法卖到贵如黄金的高价

图为质子交换膜结构
由于性能上具备一系列优势,因此氢燃料电池非常适合安装在新能源汽车等新型车辆上,这种电池的发电和普通干电池有很大的不同,是通过氢气与氧气进行非燃烧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子与氢离子,然后再利用催化剂将这两者分离通过外电路对电子进行输送,而氢离子则将质子交换膜作为迁移和输入的通道,这样一来,选择不同路线的两者正好构成回路向外界提供电流,因此这层膜的质量怎么样,直接关系到整块电池能够发挥出多强的性能。由于具有稳定性好,寿命长等一系列优势,因此目前国内氢燃料电池当中使用的质子交换膜,基本上使用全氟化聚合物材料合成,不过这种新型材料也具有一定的缺陷,不过由于其开发和生产上的难度非常大,导致售价异常昂贵,不要看一平方米的这种材料重量只有二十多克,在价格上却和同等重量的黄金相差无几,由于国内企业基本不具备生产这种材料的能力,因此国产化率也非常低,这就给了国外企业垄断这一产业,肆意提高定价,并在供货上卡中国脖子的可能性。

图为质子交换膜
因此国家电投氢能公司在2020年7月份于武汉注册一家新公司,斥资70亿元用于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的研发和生产,研发项目包括质子交换膜,电子系统,电解水制氢关键设备等。在经过了17个月的艰苦奋斗之后,最终参与该项目的科研人员给出了令人感到满意的结果,成功建成了国内首条完全自主的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并将其投入生产当中,除了一年可产30万平方米的质子交换膜之外,在这条生产线上产生的产品各项指标都比国外产品更加优秀,成品成本却降低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具备极强的竞争优势。

图为燃料电池
线已经收到了大量的订单,根据预估该生产线可以同时满足2万辆氢燃料汽车的交换膜需求,这意味着未来中国不会继续在这一领域为外国企业卡脖子,更意味着在新能源产业上,国内企业的发展速度相当于搭上了快车,前景非常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