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西行记(二)

2022-12-08 18:45 作者:波密森林  | 我要投稿

第五天:夜半迷路偶遇婚礼,天明隔壁参观县衙,桃子果腹,绿皮火车奔应县。

        昨晚送朋友出古城打车,回客栈的路上迷路了,走进深深的小巷。手机仅存的电量想留在关键时候再用,我就跟着感觉乱走。昏暗的小巷中,有老人坐着打扇子聊天,有年轻人对坐饮酒,晚睡的小孩在哭,警惕的小狗乱吠。这些市井的味道提醒着我:这座古城是真正鲜活的,它依然是平遥人的古城而不是游客的古城。转过街角,映入眼帘一片红。呀,好像有人家办婚礼。厚着脸皮过去探头探脑,没人搭理我,貌似婚礼已经结束了,用手机最后的一丝电抢下一张照片,纪念这一场偶遇。

        回客栈躺在床上,突然觉得好累呀。眼睛发热流泪,膝盖酸,背也酸。想了想,决定不去芮城看永乐宫了。本来永乐宫是此次旅行的一个重点,是我来山西的一个重要诱因,那里有每一本介绍中国绘画史的书籍都无法回避的保存完好的大型的元代道教壁画。据说能看到“吴带当风”,还能看到“曹衣出水”。可惜我累了,当天来回太辛苦,留着体力往北走吧。没有哪一次的旅程可以是完美的,总会有遗憾伴随。

        晚上睡的不好,梦梦醒醒,各种场景,早上赖床了。外面太阳好大啊,真不想动,在平遥的最后半天,去参观全国保留最好的县衙。去县衙的路上,一辆摩托车呼啸而过,骑手扎着白毛巾车后载着木箱,放开嗓门吆喝着叫卖。那声音,瞬间我想到的就是秦腔,真的是吼出来的,跟这古街特别搭调。县衙还是挺有东西看的,照片也拍了一些,更适合做资料,没有什么特别可写的。从县衙出来,回想在平遥的这几天。这个古城跟我去过的其他古城和古镇都有明显区别。游客最多的要数日升昌,其次是县衙,一个是钱一个是权,空气中赤裸裸的流淌的都是这二者的味道,中国人的极致追求。双林寺门可罗雀,浑漆斋连个牌子都不许挂,艺术和文化都是无用的东西。什么时候中国大众才能够发自内心的去欣赏这些东西呢?

        逛完县衙买了一些桃子回客栈,午餐就桃子果腹了,街上卖的食物实在没法引起我的食欲。桃子味道不错,脱核桃。老家房子隔壁就是地主家,他家有个花园,里面种了一棵桃树,就是这个味道。我不会爬树,等桃子熟了,地主的孙女就会爬树去摘,我在树下等着分,红红白白酸酸甜甜的,就是童年的滋味。

         下个目标是应县木塔,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纯木结构建筑。触发这次行程的就是星球研究所发的一篇详细介绍应县木塔的文。平遥去应县的是绿皮车,五个多小时硬座。上次坐绿皮硬座还是06年福州到郑州(今年初昆明到丽江的是卧铺改的,还是不一样),没有空调,吃了一鼻子煤灰。以前夸过口:我就是爱坐硬座,好多故事呢,以后就是有钱了我也要坐硬座。真是打脸不留情啊,天知道我多希望有动车可以坐!

第六天:朝拜木塔,夕访华严,辗转在应州与云州,遥想辽金风云。

         昨天火车到应县已经晚上8点半了,再坐大巴到县城,肚子饿到胀气,感觉有点精神恍惚。应县应该是一个标准的北方小县城,木塔广场一派喧嚣,市民们在认真地自娱自乐。背景中伫立的就是雄伟的木塔。那一瞬间我有点呆住了,能建起这样一座高塔的王朝,能拥有这样一座高塔的城市,今天就是这个样子的?好在夜很静,还下了一场大雨。早晨起来,天空碧蓝如洗,晨风凉而清新。再走到木塔广场,人很少,天空飞燕成群,围绕着木塔时聚时散。站在塔基下静静凝视,一眼千年!

         应县出来坐大巴去大同,一路杨柳相依,大道接天。当年辽金元的骑兵就是这样一路长驱南下,灭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宋。入住大同的时候看到楼下有家好利来蛋糕店,瞬间我就两眼放光,好久没吃甜食了,馋的要命(所有的矫情是因为有的选,没得选了啥都可以)。午休后去对面复原的大同古城里逛华严寺。我的目标很直接:辽代建的大雄宝殿。大殿建在四米高的石基上,第一眼的感觉是:古朴雄壮。真大呀,厚重感扑面而来。再细看墙体、斗拱、屋顶,线条简洁少有装饰,朴实中透着大气。屋顶一片灰,除了两个巨大的琉璃螭吻之外,没有其他的装饰,也没有其他的颜色。回想晋祠圣母殿,那么精巧细腻。一个是辽,一个是宋,建筑很好地体现了两个王朝性格上和审美上的差别。金戈铁马与温柔婉约,尽在不言中。华严寺的另外一个重要看点就是薄伽教藏殿,也是辽代建筑,关键是里面有保存完好的辽代泥塑彩绘造像和微缩的木结构教藏建筑。造像们轻衣薄纱,面目端庄,比例匀称,姿态优美。佛像鎏金彩绘之上是厚厚的灰尘,他们就那样端坐千年,笑看风云。整个华严寺很安静,参观大雄宝殿的时候我听到有唱经的声音,特别安详。绕到后面一打听,才知道是有一户人家在寺庙里做法事,超度他们的父亲。我就在大殿外坐着,看他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个环节,虔诚地唱颂经文,伴随着钟鼓木鱼的声音,让人心神宁静。(法事收费六百,念经的和尚们都好认真虔诚,一个个的看起来很有修养)

         回到酒店里躺下歇着,又走神了。关于辽,我知道耶律阿保机、萧太后、燕云十六州、澶渊之盟。今天我经过的应县过去叫应州,大同过去叫云州,他们都是燕云十六州的一部分,大同还有一个名字叫平城,当时人称西京。宋朝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科技的一个高峰,辽、金也是那个时候最强盛。南北王朝的对峙持续了数百年。而今,东京汴梁的繁华只能在书上找,西京平城也只遗留下廖廖几座佛教建筑。那些惊才绝艳的人物甚至连画像都未必能留下一张。时间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第七天:访云冈,拜善化,绿皮车上吃盒饭,精疲力尽。

        做出行计划的时候,我习惯性的会先去翻翻家里的地图集。这次还是翻地图找应县,然后才发现大同就在应县边上,而云冈石窟赫然标注在那个比例尺很小的地图上。由此,我的行程里才加了大同。想想也很好笑,每年上课都给学生看云冈石窟的纪录片,每年都跟他们描述云冈石窟的极尽华美和昙曜五窟的威武雄壮,其实自己并没有去过。

        今天大暑,晴空万里。穿过新造的仿古景区,石窟就在崖壁上依次排开。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五华洞和昙曜五窟。五华洞是清代重装过的,北魏时期的雕像层层叠叠,重装的颜色瑰丽华美,视觉效果十分震撼。里面讲述了释迦摩尼的生平,雕像风格跟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后的风格有很大的差异。造型有明显的印度特征。昙曜五窟据说塑造的是北魏的五个皇帝,造像神情肃穆,高大庄严。其实,作为一个不信佛的人,对于雕刻艺术也只懂得皮毛,我看云冈,也只是震撼于宗教的力量,感慨那个信仰虔诚的王朝,为我们留下了这些美。

          下午回到市区去看善化寺。善化寺留存了完整的金朝建筑和造像。昨天看耶律,早上看拓跋,下午看完颜,果然是北方风云。善化寺的建筑规模不大,有一种花朵式的斗拱是金朝特有,实物看起来很显眼。大雄宝殿里的金朝造像端坐在高高的底座之上,脸盘浑圆,明显区别于其他时期的造像。是不是历史上的完颜们脸就是特别圆呢?

         善化寺出来,告别大同,再次坐上绿皮车,直奔忻州。四个半小时的火车,想睡睡不着,想躺躺不下。不过,火车上的快餐有进步,10块钱,比动车上的好吃多了。火车上手机没电,又开始瞎想了:真是装啊,又不信佛,又不是研究佛教造像的,又不是搞艺术的,连历史老师的头衔都是有水份的。我这么执着地跑这一趟,到底是为了什么啊?

第八天,南禅、佛光,唐风遗韵,圆满了!

        酒店的窗帘太薄了,早早就醒过来。去吃早饭的路上约了一辆去五台县的顺风车。然后就开始闲逛忻州的小巷子找吃的。这边人起的迟,八点半小巷里的买卖才刚刚铺摆开来。走着逛着,听着山西方言,突然就觉得节奏慢下来了。果然没目的的闲逛才是我的旅行节奏,舒服多了。忻州是食物真是实在啊,八宝粥那么大一碗,一整个糖罐子给你,要多少自己加,包子有拳头那么大,吃的很开心。一辆破奇瑞,司机倒是很准时。路上他又捡了人,我抱怨了两句:你这拼车不是按照拼车的价格啊。司机也不说话,想想出门在外,算了。后来聊起来,问我们去哪儿,我说先去五台县再转车去豆村,我要去看佛光寺,本来还想去南禅寺的,坐车不方便,就算了。司机说,南禅寺就在去五台县的路上,我带你去吧,另外加20块就行了,省得你说我拼车黑你钱了。也算是意外之喜了,能两个寺庙都看到当然更好了。去南禅寺的路还真的挺偏的,一路都是大货车,山路又窄,排队龟速前进。看司机在大货车中穿行,我觉得有点庆幸,还好没有自己租车开过来,太吓人了。南禅寺坐落在群山之中,非常安静,确实是个小寺,大殿的门楣上连牌匾都没有。可是,里面的唐代塑像实在是非常非常精彩。公元八世纪末的作品,除了元代的时候三尊主佛有过贴金处理,其他的全部是唐代原样。我最喜欢的是右侧的胁侍菩萨,好美啊。塑像脸部饱满,下巴脖子做出肉褶,体现唐代审美,身材其实相当匀称,站姿自在优美,双目低垂,衣饰很少,线条特别流畅,右肩上做了一个花结,垂带飘飘,头上插了三朵鎏金的花。我一直看一直看,那个飘带是泥塑的呀,怎么能那么灵动呢?太美了,这次看过的所有塑像里,我最喜欢的就是他了,怎么可以做那么好呢。这还只是小庙啊,这还不是盛唐。要是盛唐崇佛的那个时候做出来的,不知道该有多美。

         午饭在五台县汽车站附近随便吃了点,然后就坐乡村公交去豆村。一路都是在山里,风很凉爽,路边就是成片的玉米地,远处是太行山余脉,真想唱歌呀。佛光寺也是是山里,在镇上包了个车进去。著名的东大殿就藏在半山腰,掩在青松之间。先去看了文殊殿,花朵型的斗拱昭示着金代特征,大殿内部空间特别开阔,是减柱法的精彩体现。里面的金代塑像果然如善化寺一样,面部浑圆,特别特别圆。要看东大殿,先要爬一段非常陡的台阶,真的就像其他人的游记里说的那样,有朝圣的感觉。台阶一点点地上,东大殿慢慢露出全貌。公元九世纪的木构,那么宏大雄壮,手机的镜头容不下。饶一圈,看梁看柱再看斗拱。完全能够想象梁思成当年的心情,东大殿是那样的恢宏完整。特别是屋檐的转角,巨大的木料,层层叠叠,像积木一样,拼插串接,支撑起那么深的出檐,屋顶的宽大和出檐的深远使得我想仔细看看屋顶的螭吻都做不到。进了东大殿,抬头看满铺格子藻井,全部素面,没有彩绘,木构的精巧体现的淋漓尽致。殿中的唐代塑像在清代或者是民国时期重新彩绘过,主佛像的衣服上绘满了金龙,用色浮夸,完全失去了古意,非常可惜。(庆幸早上遇到的司机带我去了南禅寺,不然就错失了那尊优美的胁侍菩萨)

         佛光寺出来的时候阴云密布,下起了小雨,坐在车上回想这次旅程:始于宋,看过北魏、辽、金、元,终于唐,圆满了!

第九天:结束语。

       行程没算好,今天要在太原多呆一天。闲着也是闲着,上网找了太原的岩馆,去刷刷墙。出门晴空万里,阳光和风略有秋意。岩馆的位置有点偏,公交车转一趟,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坐在车上觉得好神奇,第一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找岩馆。想起了在不吃饭见过的那些过来打卡的外地游客,这真是一项特别的运动。十天没爬了,状态实在不怎么样,倒是跟馆长聊的很开心。穿着安全带,两手都是粉,跑出去买水,边上全是瓷砖工厂的工人,他们看着我笑,我就是个装修女民工。

         下午去逛了太原的商业街,没啥想买的。就穿街走巷瞎逛,看到街边有老人家在烧火爆米花,又看到路口一位老伯在吹唢呐,声音很有穿透力,那个曲子不凄凉也不喜庆,跟平时习惯听的唢呐不一样。最后为了吃口肉,步行两公里多,找到一家门脸很大的老字号。58块一份烤羊脸,那么大份,我一个人吃。可是,真的好咸啊,堪比空口吃咸肉。这次山西行,一再刷新我对食物可以有多咸的认识。最后肉没吃几块,灌了一肚子水回酒店喝茶了。

         九天时间,九篇长文。不为别的,只是觉得越来越不会写东西了,怕自己有一天看到美不懂赞颂,心中有爱不会表达。

      愿朋友们都能心中有爱,眼中有美!

谨此!



山西行记(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